绪言 1
上篇 经络、输穴 3
第一章 经络概述 3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3
一、十二经脉 5
二、奇经八脉 5
三、十五络脉 6
四、十二经别 6
五、十二经筋 6
六、十二皮部 6
第二节 十四经循行分布概况 6
第三节 经络的功能与应用 7
一、生理方面 7
四、治疗方面 8
三、诊断方面 8
二、病理方面 8
第二章 输穴概述 9
第一节 输穴的分类 9
一、十四经输穴 9
二、经外奇穴 9
三、阿是穴 9
第二节 输穴的主治作用 10
一、普遍性 10
二、特异性 10
三、双向性 10
第三节 输穴的定位 11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11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11
(二)手指同身寸法 14
(一)手指划分法 14
三、简便定位法 15
第三章 十二经脉及其输穴 16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6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19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23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31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35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37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40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51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55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58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61
第十二节 足厥阴胆经 69
第四章 奇经八脉及其输穴 72
第一节 任脉 73
第二节 督脉 73
第三节 冲脉 84
第四节 带脉 84
第五节 阳?脉 85
第六节 阴?脉 86
第七节 阳维脉 86
第八节 阴维脉 86
第五章 常用经外奇穴 89
一、头面部穴 89
二、躯干部穴 90
三、上肢穴 90
四、下肢穴 91
中篇 刺灸法和其它疗法 93
第一章 毫针刺法 93
第一节 一般知识 93
一、针具 93
二、练针法 94
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 94
一、思想准备 94
二、选择针具 95
三、安排体位 95
四、注意消毒 96
第三节 操作方法 96
一、进针方法 96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97
三、得气与行针 98
四、针刺补泻 99
五、留针与出针 100
第四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00
一、晕针 101
二、滞针 101
三、弯针 101
四、断针 101
五、出血与血肿 102
六、外伤性气胸 102
七、防止刺伤其它重要脏器 104
二、操作方法 105
一、工具 105
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 105
四、注意事项 105
三、适应证 105
一、工具 105
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 105
第二章 三棱针、皮肤针刺法 105
二、操作方法 105
三、适应证 106
四、注意事项 106
第三章 灸法与拔罐法 107
第一节 灸法 107
一、灸用材料 107
二、操作方法 107
(一)艾炷灸 107
(二)艾条灸 108
(三)温针灸 108
一、应用器材 109
二、操作方法 109
四、注意事项 109
第二节 拔罐法 109
三、适应范围 109
三、适应范围 110
四、注意事项 110
第四章 电针、穴位注射疗法和埋线疗法 111
第一节 电针疗法 111
一、应用器材 111
二、操作方法 111
三、适应证 111
四、注意事项 111
第二节 穴位注射疗法 111
一、常用药物 111
第三节 埋线疗法 112
四、注意事项 112
一、应用器材 112
二、操作方法 112
三、适应证 112
二、操作方法 113
三、适应证 113
四、注意事项 113
第五章 耳针疗法 114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 114
二、耳针的穴位 115
三、耳穴的应用 120
四、耳针的操作方法 121
五、注意事项 121
第六章 头针疗法 122
一、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122
三、适应证 124
四、注意事项 124
二、针具、体位和操作方法 124
下篇 临床应用 125
第一章 治疗概述 125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125
第二节 八纲辨证在刺灸法上的应用 126
表里 126
虚实 126
寒热 126
阴阳 126
第三节 常用选穴法与配穴法 127
一、选穴法 127
(一)局部和邻近选穴 127
(二)循经选穴 127
(五)远近配穴法 128
(四)表里配穴法 128
(三)左右配穴法 128
(一)上下配穴法 128
二、配穴法 128
(三)对症选穴 128
(二)前后配穴法 128
第四节 特定穴及其应用 130
一、五输穴 130
二、俞穴与募穴 131
三、原穴与络穴 131
四、八会穴 132
五、郄穴 132
六、下合穴 133
第五节 治疗时机与疗程 133
一、感冒 134
二、咳嗽 134
第一节 内科 134
第二章 常见病证治疗 134
三、哮喘 135
四、呕吐 135
五、泄泻 136
六、痢疾 137
七、心悸 137
八、不寐 138
九、眩晕 138
十、中风 139
十一、痹证 140
十二、痿证 141
十三、中暑 141
十四、昏厥 142
十五、癫狂 142
十七、头痛 143
十六、?证 143
十九、腰痛 144
十八、胃脘痛 144
二十、胸胁痛 145
二十一、黄疸 145
二十二、胸痹 146
二十三、水肿 146
二十四、尿闭 147
二十五、遗精 147
二十六、阳萎 148
二十七、疟疾 148
第二节 妇、儿科 148
二十八、痛经 148
二十九、闭经 149
三十、胎位不正 149
三十三、乳少 150
三十四、阴梃 150
三十一、滞产 150
三十二、乳痈 150
三十五、小儿急惊风 151
三十六、疳积 151
三十七、遗尿 152
第三节 外科、五官科 152
三十八、肠痈 152
三十九、扭挫伤(附:落枕) 152
四十、瘿气 153
四十一、风疹块 153
四十二、目赤肿痛 154
四十三、耳鸣耳聋 154
四十四、鼻衄 154
四十七、牙痛 155
四十五、鼻渊 155
四十六、咽喉肿痛 155
第三章 针刺麻醉 157
第一节 针麻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157
一、针麻的特点 157
二、适应范围 157
第二节 术前准备 157
一、确定针麻方案 157
二、试针 158
三、解释工作 158
四、其它 158
第三节 选穴原则 158
一、体针麻醉的选穴 158
二、耳针麻醉的选穴 158
二、电脉冲刺激法 159
第四节 操作方法 159
一、手法运针 159
第五节 辅助用药 160
第六节 术后工作和注意事项 160
一、术后工作 160
二、注意事项 160
附篇 针灸歌赋节选 161
一、十四经循行、主病歌 161
二、十四经输穴分寸歌 164
三、十四经穴歌 166
四、五龙歌 168
五、四总穴歌 170
六、千金十穴歌 170
七、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