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1篇 基础微生态学 1
第1章绪论 1
第1节微生态学的概念 1
第2节微生态学的历史 2
第3节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
第4节微生态学的用途 10
第2章微生态学基础 14
第1节微生态空间 14
第2节微生态组织 17
第3节微生态动力学 21
第4节免疫微生态学 31
第5节遗传微生态学 37
第6节分子微生态学 46
第7节粘附微生态学 53
第3章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58
第1节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问的相互关系 58
第2节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59
第4章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 64
第1节统一性 64
第2节营养 71
第3节免疫 78
第4节生物拮抗 80
第5章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代谢 82
第1节分解代谢与ATP的产生 82
第2节合成代谢 89
第3节酶的合成与调节 93
第1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95
代谢 95
第6章正常微生物群的药理 95
第2节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 100
第3节影响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因素 103
第7章正常微生物群的演化 105
第1节正常微生物群与共生关系 105
第2节正常菌群共生关系的演化 106
第3节共生的意义 110
第4节正常微生物群共生关系的建立 112
第8章微生态平衡 114
第1节微生态平衡的概念 114
第2节微生态平衡的沿革 115
第3节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117
第4节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119
第2节分类 122
第1节微生态失调的概念 122
第9章微生态失调 122
第3节感染 125
第4节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 131
第10章微生态方法学 134
第1节直接观察 134
第2节生物量的测定 138
第3节培养方法 143
第11章悉生动物 149
第1节一般情况 149
第2节悉生动物的生产与保持 150
第3节无菌动物的特征 153
第4节悉生动物微生态学的研究 155
第5节悉生动物营养学的研究 157
第2节医疗效果 160
第12章生理性细菌治疗 160
第1节宿主-微生物生态系 160
第3节微生物学治疗的观念及其特征 161
第4节微生物治疗机制 162
第5节大肠杆菌与肠球菌菌苗的动物试验 162
第6节大肠杆菌与肠球菌菌苗的临床研究 163
第7节结论 165
第13章生态防治 166
第1节保护生态环境 166
第2节增强宿主适应性 168
第3节营养调整 170
第4节抗生素在生态防治中的作用 171
第5节提高定植抗力 173
第6节生物夺氧 176
第1节口腔菌群的演替 178
第14章人类口腔微生态学 178
第2篇 系统微生态学 178
第2节口腔生态区和菌群 179
第3节口腔菌群的定植特性 183
第4节 口腔微生态系的动力学 187
第5节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学 192
第15章人类胃肠道微生态学 200
第1节生态空间 200
第2节生态组织 204
第3节生态演替 208
第4节生态平衡 211
第5节生态失调 216
第16章人类泌尿生殖道微生态学 222
第1节概述 222
第3节阴道壁微生态系 223
第2节女性泌尿生殖道的生态空间 223
第4节宫颈微生态系 227
第5节宿主、环境和生态演替 228
第6节生态平衡 231
第7节生态失调 232
第17章人类皮肤的微生态学 235
第18章人呼吸道微生态学 239
第1节呼吸道生态空间及呼吸过程 239
第2节呼吸道微生态学研究方法 242
第3节呼吸道微生态系 244
第19章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249
第1节概述 249
第2节瘤胃中的细菌 251
第3节瘤胃中的纤毛虫 254
第4节瘤胃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257
第20章非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260
第1节微生态空间 260
第2节微生态系 261
第3节生理作用 263
第4节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264
第5节生态防治 266
第21章禽的微生态学 268
第1节消化道的正常菌群 268
第2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270
第3节微生态工程的进展 271
第22章水生动物微生态学 272
第1节概述 272
第2节鱼类的微生态系 272
第3节甲壳类等动物的微生态系 275
第4节贝类微生态系 276
第23章昆虫微生态学 277
第1节昆虫与微生物的一般关系 277
第2节昆虫与微生物的共生 277
第3节昆虫寄生微生物 280
第4节昆虫与疾病 285
第24章植物微生态学 286
第1节微生态空间与组织 286
第2节植物微生态系的演替 288
第3节根际微生物群 289
第4节菌根 293
第5节生物固氮 296
第1节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形成 301
第25章土壤微生态学 301
第2节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302
第3节微生物与物质转化 304
第4节土壤微生物与污染防治 307
第5节微生物与病虫害的防治 308
第3篇 种群微生态学 310
第26章正常病毒群 310
第1节病毒的性质 310
第2节典型病毒致病作用的相对性 314
第3节肿瘤病毒研究与分子生态学 315
第4节内源性病毒 315
第5节正常病毒群 318
第27章支原体 320
第1节历史 320
第2节定义 320
第3节支原体的分类和命名 321
第4节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22
第28章螺旋体 327
第1节螺旋体的分类 327
第2节螺旋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28
第3节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328
第4节螺旋体的生活宿主与生境 330
第5节螺旋体的生理特性 331
第6节螺旋体的病原性 332
第29章立克次体 333
第1节概述 333
第2节生物学特点 333
第3节 小结 341
第30章衣原体 342
第1节概述 342
第2节感染 343
第31章肠杆菌科 346
第1节定义和分类 346
第2节生化鉴别与血清型 350
第3节埃希氏菌属 355
第4节爱德华氏菌属 362
第5节沙门氏菌属 363
第6节枸橼酸杆菌属 364
第7节志贺氏菌属 365
第8节克鲁依维尔菌属 365
第9节克雷伯氏菌属 366
第10节肠杆菌属 367
第11节沙雷氏菌属 368
第12节变形杆菌属 368
第13节普鲁菲登斯菌属 369
第14节耶耳森氏菌属 370
第16节其它菌属 371
第15节欧文氏菌属 371
第32章双歧杆菌 374
第1节生物学性状 374
第2节定植 377
第3节生理作用 379
第4节演替 382
第5节双歧杆菌的应用 383
第33章类杆菌 386
第1节类杆菌科 386
第2节类杆菌属 386
第3节生物学特点 387
第4节微生态学 394
第1节乳杆菌 397
第34章乳杆菌和优杆菌 397
第2节优杆菌 400
第35章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 402
第1节分类 402
第2节生物学特性 404
第3节实验室检查法 405
第36章葡萄球菌 409
第1节生物学特性 409
第2节微生态学 410
第3节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 413
第4节微球菌科三个属的鉴别 414
第37章链球菌 415
第1节概况 415
第2节生物学性状 415
第3节微生态学 418
第4节主要菌种 420
第38章韦荣氏球菌 425
第1节韦荣氏球菌科 425
第2节韦荣氏球菌属 425
第3节微生态学 428
第39章梭菌 429
第1节概述 429
第2节分类与分布 429
第3节生物学性状 431
第4节微生态学 432
第40章放线菌 433
第1节分类学研究 433
第2节生物学性状 434
第4节菌种特性 436
第3节微生态学 436
第41章真菌 441
第1节生物学特性 441
第2节生态学特性 442
第42章其他微生物 444
第1节奈瑟氏菌属 444
第2节嗜血杆菌属 446
第43章微生物分类 449
第1节概说 449
第2节病毒 450
第3节细菌 451
第4节真菌 455
第5节藻类 456
第6节原生动物 457
后记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