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甸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林甸县志办公室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概述 5

大事记 11

第四编 工业 42

第一编 建置 53

第一章 历史沿革 53

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5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4

第二节 设治后的沿革 5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55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 56

第三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60

第三章 县城乡镇 65

第一节 县城 65

第二节 乡镇 66

第三节 县直属农、林、牧、渔场 69

第四节 省地直属单位 71

第四章 地名考述 72

第一节 林甸县名的由来 72

第二节 重要村屯地名的来历 72

第三节 解放后的地名变更 74

第一节 地质结构 77

第二章 地质 77

第二节 水文地质 77

第二节 面积 77

第一节 位置、县界 7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77

第二编 自然地理 77

第三节 温泉 78

第一节 山脉 79

第二节 水系 79

第三章 地貌 79

第四章 气候、物候 80

第一节 气候 80

第二节 物候 84

第五章 土壤 84

第一节 土壤类型 84

第二节 土壤分布 85

第一节 草原植被 87

第六章 植被 87

第七章 自然资源 87

第一节 植物 87

第二节 树木植被 87

第二节 动物 8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89

第一节 水灾 89

第二节 风旱灾 91

第三节 低温冷害 91

第四节 雹灾 92

第五节 虫灾 9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94

第三编 农业 94

第一节 反奸清算、减租减息 9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95

第三节 互助合作 96

第四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7

第五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7

第七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98

第六节 人民公社 98

第二章 种植业 100

第一节 土地开发、垦荒 100

第二节 作物 101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05

第四节 农业技术 106

第六节 种子 108

第五节 农田建设 108

第七节 土地管理 110

第八节 经营管理 111

第九节 果业 115

第十节 国营原种场 116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 117

第一节 农机具 117

第二节 农机管理 117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农机具修理 118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程度 119

第四章 林业 120

第一节 林木种类 12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21

第三节 林带保护 122

第四节 林业经营 122

第五节 苗圃、林场 123

第六节 林业队伍 124

第五章 畜牧 124

第一节 畜牧饲养 124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殖 12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29

第四节 国营畜牧场 130

第五节 畜牧队伍 131

第一节 水产养殖 132

第二节 水产捕捞 132

第六章 渔业 132

第三节 经营管理 133

第四节 国营渔场 133

第七章 副业 133

第一节 概况 133

第二节 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 135

第八章 水利 135

第一节 双阳河筑堤工程和内地排涝工程 135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137

第三节 机电井建设 138

第四节 农田灌溉 138

第五节 水利机具 139

第六节 水利机构 139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142

第一节 私营企业 142

第二节 集体企业 143

第三节 国营企业 146

第二章 工厂简介 154

第一节 国营工厂 15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厂 158

第三章 乡镇工业 160

第一节 概况 160

第三节 产品及效益 161

第二节 工厂简介 161

第四章 电力供应 163

第一节 输电线路 163

第二节 供电设备 163

第三节 供电管理 164

第五编 交通邮电 166

第一章 交通 166

第一节 公路 166

第二节 主要乡道 167

第三节 桥梁 16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68

第二节 公路运输 169

第一节 民间运输 169

第二章 运输 169

第三节 运输管理 172

第三章 邮政 173

第一节 邮政网路 173

第二节 邮政业务 173

第三节 邮政设施 175

第四章 电信 175

第一节 电信网路 175

第二节 电信业务 177

第三节 电信设备 177

第四节 邮政、通信管理 17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179

第六编 商业 179

第一章 商业 179

第二节 集体商业 180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180

第四节 国营商业 183

第五节 集市贸易 187

第六节 商品储运 188

第二章 粮食 190

第一节 征购销售 190

第二节 储运 193

第三节 粮油加工 194

第一节 收购 195

第二节 出口物资 195

第三章 外贸 195

第四章 物资 196

第一节 物资采购 197

第二节 物资供应 197

第三节 物资运输 197

第四节 物资局所辖公司 199

第五章 物价 200

第一节 物价 200

第二节 物价调整 209

第三节 物价管理 209

第二节 企业登记 21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10

第六章 工商管理 210

第三节 商品注册 211

第四节 经济合同 211

第五节 计量管理 212

第七编 财税金融 214

第一章 税务 214

第一节 民国时期赋税 214

第二节 伪满时期赋税 215

第三节 解放后的税务 216

第二章 地方财政 220

第一节 收支 220

第二节 预算管理 22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23

第三章 金融 224

第一节 机构 224

第四节 财务监督 224

第二节 货币 227

第三节 信贷 228

第四节 储蓄 229

第五节 公债 230

第六节 保险业务 230

第七节 基建资金 231

第八编 城乡建设 233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33

第一节 城区交通 233

第三节 公用建筑 234

第二节 供电供水 234

第四节 民用建筑 235

第五节 房产管理 237

第六节 园林绿化 237

第二章 农村建设 238

第一节 机构与规划 238

第二节 建筑材料 238

第三节 修建自来水 238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39

第一节 概况 239

第二节 治理 239

第一节 建筑公司 240

第四章 城建队伍 240

第二节 工程设计 241

第九编 党派群团 242

第一章 中共林甸县委员会 242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242

第二节 党代表会议 244

第三节 县委领导人 247

第四节 县委的工作 248

第二章 其他党派 252

第一节 国民党 252

第一节 工会 25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53

第三节 民主大同盟 253

第二节 国民党专员办事处 253

第二节 农会 25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56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257

第五节 工商团体 261

第六节 教科文团体 261

第十编 政事 263

第一章 政府 263

第一节 国民时期县政府 263

第二节 伪满时期县政府 264

第三节 人民政府 26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68

第二章 人民政权的权力机构 26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271

第三节 基层选举 276

第三章 政协 277

第一节 重要会议 277

第二节 重要活动 278

第四章 侨务、外事 279

第一节 侨务 279

第二节 外事 279

第十一编 政法 280

第一章 公安 2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 280

第三节 人民公安 281

第二节 伪满时期 281

第二章 检察 285

第一节 机构 28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8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8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8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87

第三章 法院 287

第一节 机构 28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88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 28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8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89

第四章 司法 290

第一节 法制教育 290

第二节 民事纠纷调解 290

第三节 律师业务 291

第四节 公证业务 291

第十二编 民政、劳动、人事 292

第一章 民政 292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92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95

第三节 救灾救济 296

第四节 婚姻 298

第五节 社会福利 299

第六节 移民 300

第七节 烈士陵园管理 301

第二章 劳动 302

第一节 劳动管理 302

第二节 工资福利 303

第三节 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304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05

第三章 人事 306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公职人员 306

第二节 伪满时期公职人员 306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干部 307

第四节 精简下放 309

第五节 干部离休、退休 309

第十三编 军事 310

第一章 兵役制度 310

第一节 募兵 310

第二节 志愿兵 311

第三节 义务兵 311

第二章 武装 312

第一节 地主武装 312

第二节 土匪武装 312

第三节 民兵 314

第四节 地方武装 316

第三章 驻军 3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 318

第二节 伪满时期 319

第三节 光复军来林甸 319

第四节 苏联红军进驻县城 319

第五节 人民解放军 319

第四章 战事 321

第一节 剿匪 321

第二节 抗日义勇军攻占县城 323

第三节 解放林甸 323

第四节 叛乱 324

第一节 私塾 327

第二节 学前教育 327

第十四编 教育 327

第一章 各类教育 32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328

第四节 中学教育 332

第五节 专业教育 334

第六节 特殊教育 335

第七节 业余教育 335

第八节 升学 336

第二章 教师 336

第一节 教师的任用 336

第二节 教师培训 33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38

第三章 教育行政 338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39

第十五编 文化 341

第一章 文化事业 341

第一节 文化馆 341

第二节 图书馆 342

第三节 电影放映队与电影院 342

第四节 影剧院 343

第五节 书店 343

第六节 文物遗址 34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345

第一节 戏剧曲艺 345

第二节 文学创作 346

第四节 群众文艺 347

第三节 美术摄影 347

第三章 新闻 348

第一节 报纸 348

第二节 广播 349

第三节 电视 350

第十六编 卫生 352

第一章 医疗 352

第一节 医疗制度 352

第二节 医疗机构 353

第三节 医疗器械 354

第五节 医疗水平 356

第四节 医疗队伍 356

第二章 医药 358

第一节 中药 358

第二节 西药 358

第三节 药政 359

第三章 预防 359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359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361

第三节 妇幼保健 361

第四节 卫生防疫 363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363

第二节 科技成果 365

第一节 科技管理 365

第一章 科技 365

第十七编 科技、体育 36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367

第二章 体育 367

第一节 体育设施 36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67

第三节 群众体育 368

第四节 运动员培训与输送 368

第五节 体育竞赛及成绩 36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371

第一节 历代人口 371

第一章 人口 371

第十八编 社会 371

第三节 人口控制 375

第四节 民族 377

第二章 宗教 377

第一节 佛教 377

第二节 道教 378

第三节 依斯兰教 378

第四节 天主教 378

第五节 耶苏教 379

第三章 帮会 379

第一节 道德会 379

第三节 一贯道 380

第四章 妓院、烟馆、赌场 380

第二节 理教 380

第二节 烟馆 381

第三节 赌场 381

第五章 风俗习惯 381

第一节 衣食住行 381

第二节 婚丧喜庆 383

第三节 时令节日 385

第四节 社会新风 387

第一节 妓院 388

第六章 方言 389

第一节 方言 389

第二节 民谚 391

第二节 消费 393

第一节 收入 393

第七章 人民生活 393

第八章 重大事故 394

第一节 火灾 394

第二节 食物中毒 394

第三节 执行政策失误 395

第十九编 人物志 396

第一章 人物传略 396

第二章 模范人物 398

第三章 地师级以上党政军干部 403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404

附录 408

地方文献简介 408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