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上 卷 1
序 胡道静 1
一、国学通论 3
治国学的方法 章炳麟 3
研究国故的方法 胡适 13
评今之治国学者 孙德谦 17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录) 梁启超 21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梁启超 26
治国学杂话 梁启超 36
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 41
研究国学之方法 胡朴安 45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鲁迅 49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马一浮 55
论所谓“国学” 何炳松 61
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 梅光迪 71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陈寅恪 77
整理国故的评价 郭沫若 79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汤用彤 82
国粹与国学 许地山 86
怎样读中国古书? 毛子水 103
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 嵇文甫 109
中国文化与科学 钱穆 120
中国文化特质 钱穆 130
国学运动的我见 成仿吾 158
说“国学” 张岱年 161
孔子以后之中国学术文化 唐君毅 165
汉学的生命力 任继愈 175
二、哲学与文化 185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季羡林 18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陈寅恪 201
中国哲学的线索 胡适 206
中国文化之精神 林语堂 211
论道统与学统 张岱年 222
试谈中国的智慧 李泽厚 227
学校读经问题 梁启超 250
读经示要·自序 熊十力 252
中国经学的开始 范文澜 256
怎样研究经学 周予同 264
“经”、“经学”、经学史 周予同 汤志钧 272
儒教的使命 胡适 283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节录) 梁漱溟 288
宋明道学通论 冯友兰 308
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 314
——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 朱光潜 314
与妹论佛经书(节录) 陈寅恪 331
禅宗的方法 冯友兰 333
佛教与儒教 任继愈 344
道家与道教 任继愈 349
三、史学(含地理) 357
中国之旧史学 梁启超 357
论(史家)书法 梁启超 364
中国史学之发展 何炳松 369
讲国学宜先讲史学 柳诒徵 373
与青年论读史 柳诒徵 383
谈古史的阅读与研究 吕思勉 392
漫谈读史 张舜徽 410
论史家部次条别之法 周振甫 419
中国年谱概说 杨殿珣 431
中国谱牒学的源流 杨廷福 455
中国历代政区概述 谭其骧 466
中国传统地理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侯仁之 475
地志与地图 王以中 493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 朱士嘉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