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教在隋至盛唐时候的兴盛与教理大发展 1
第一节 隋统治者与道教。隋代道教的基本状况和特色 2
第二节 初、盛唐(高祖至玄宗)的统治者与道教 31
第三节 道派的融合兴盛。作为唐代道教主流派的茅山宗。楼观道的发展。张天师一系的复起。 119
第四节 道教学者的涌现和道教理论的发展。成玄英、李荣的重玄思想。王玄览与《玄珠录》。司马承桢的《坐忘论》与吴筠的《玄纲论》。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 171
第五节 道教教义、科仪、经籍的整理与编纂。《道教义枢》对道教教义的编纂。张万福对道教科仪的整理。道经的搜集整理与《开元道藏》的纂修 259
第六节 道教学者对天文律历的贡献。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张果的内丹学说 298
第六章 道教在安史之乱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曲折前进 346
第一节 中、晚唐统治者的崇道活动。唐武宗“废佛”与道教的关系 347
第二节 五代十国帝王的崇道行为。周世宗的“扬道抑佛”政策 376
第三节 南岳天台派的传系及其他道派。沈汾及其《续仙传》 398
第四节 杜光庭对道教建设的多方面贡献 414
第五节 《太平经钞》的出现。《太平两同书》与谭峭《化书》 469
第六节 外丹、黄白术的历史发展及唐代主要炼丹著作介绍 484
第七节 唐末五代内丹术的由来和发展。彭晓的生平及其内丹思想 506
第七章 道教在北宋的复兴和发展 525
第一节 宋初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和崇奉。北宋王朝对道教的管理制度 526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的道教政策。徽宗崇道废佛。北宋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584
第三节 北宋的道派概况。许逊崇拜的发展。茅山宗继续居于主流和“三山”符箓的“混一”趋势。其他派系不明的道士 630
第四节 陈抟及其《易龙图》等著述的象数体系。北宋道教对儒家士大夫和理学的影响 660
第五节 北宋的《道德经注》和道论的基本特征。张无梦、陈景元的学术思想。蹇昌辰等的《黄帝阴符经》的注解 704
第六节 北宋内丹术的渐次兴起。张伯端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 735
第七节 北宋外丹、黄白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及其著作介绍 763
第八节 北宋的修道科仪和斋醮科仪。《三洞修道仪》与《太上出家传度仪》。斋醮科仪的变化动向 778
第九节 北宋《道藏》的纂修。张君房与《云笈七签》 795
隋唐五代北宋道教大事记 818
神仙、人名索引 866
名词术语索引 889
引书索引 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