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总论 4
第一节 建筑批评学概论 4
一、什么是建筑批评 4
二、建筑批评学及其相关学科 6
三、文学批评、艺术批评以及批评的时代 8
四、建筑批评学的历史 11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类型 22
一、建筑的理论批评 22
二、建筑的应用批评 32
第三节 建筑批评的基本术语 35
第二章 建筑批评的主体论 51
第一节 批评的主体性原则 51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主体 52
一、专家 53
二、艺术家 56
三、公众 58
四、业主 61
第三节 建筑批评的媒介 62
一、建筑历史 63
二、作为批评的建筑 63
三、建筑奖与建筑批评 65
第四节 艺术与建筑 69
一、文学与建筑 69
二、电影与建筑 81
三、摄影与建筑 89
四、绘画与建筑 95
五、音乐与建筑 117
第三章 建筑批评意识 125
第一节 批评思维的基本类型 126
一、我向思维与受控思维 127
二、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131
三、论证型思维与阐发型思维 137
四、联想型思维 142
第二节 批评的意向性 144
一、艺术意识与创造意识 144
二、批评意识 145
第三节 建筑批评意识的研究 150
一、建筑批评的社会意识 151
二、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 154
三、建筑批评的科学技术意识 158
四、建筑批评的环境意识 160
第四章 建筑批评的价值论 166
第一节 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168
一、价值 168
二、真理与价值 171
三、价值体系 171
四、价值的范畴 172
第二节 价值的历史性 175
一、历史上的价值取向 175
二、知识价值社会 177
第三节 建筑中的价值问题 178
第四节 批评与价值判断 183
一、批评的价值等级序列 183
二、批评的类型 185
三、建筑批评的价值分类 186
四、价值判断 188
第五章 建筑批评的符号论 194
第一节 建筑语言结构的生成及其普遍性 200
一、建筑语言的内在结构 200
二、建筑与建筑语言 211
三、建筑语言的语义学问题 215
四、建筑语言结构的普遍性 217
第二节 建筑的符号生成 224
一、建筑符号 224
二、建筑信码 235
三、建筑符号与形式的关系 244
第三节 建筑符号的生产性操作 249
一、信息交流的水闸模式 250
二、信息交流的逆向过程 253
第六章 建筑师 259
第一节 历史上的建筑师 261
一、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师 261
二、中世纪的建筑师 263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 267
四、早期的职业建筑师 271
五、英国的建筑师和执业制度 274
六、日本的建筑师制度 277
七、中国的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教育 278
第二节 现代建筑师制度 280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师制度的影响 280
二、美国的建筑师制度与现代建筑师制度 284
三、建筑教育的发展 286
第三节 建筑师和业主 290
第七章 建筑批评的方法论 294
第一节 根据批评对象的批评模式 295
一、批评的对象 296
二、建筑批评的演化论模式 305
三、作者比较和文本比较的批评模式 312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 314
一、实用性与理想性 316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 317
三、实践性与非普遍性 318
四、建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与建筑实践的互动性 320
五、复杂性和多重性 321
六、建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的权威性 321
第三节 建筑批评的模式 322
一、价值批评模式 323
二、社会批评模式 327
三、科学批评模式 330
四、文化批评模式 331
五、心理批评模式 338
六、形式批评模式 340
七、图式批评模式 346
八、类型学批评模式 351
九、现象学批评模式 358
十、历史批评模式 363
第四节 建筑批评的规范性与局限性 365
一、建筑批评的规范性 365
二、建筑批评的局限性 365
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