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1
前论 日本朱子学之传播 1
第一章 隋唐时代汉文学东渐史略 3
一、日本儒学的起源 3
二、近江奈良朝之汉文学 10
三、平安朝之汉文学 17
第二章 朱子学之传播 28
一、宋日交通与新佛教的建立 28
二、宋学的传入者 37
圆尔辨圆 39
兰溪道隆 40
子元祖元 43
一山一宁 45
三、吉野、宝町时代五山禅僧之朱子学 49
玄惠法印及其门下 54
虎关师炼 60
雪村友梅 66
梦窗疏石 67
中岩圆月 70
义堂周信 74
绝海中津 78
歧阳方秀 83
歧阳门下:云章与惟肖 85
惟肖门下:竹居、兰坡、景徐、桂悟 90
四、五山以外儒学之三学派 95
甲 博士公卿派 95
清原业忠 96
清原宣贤 98
一条兼良 100
足利学校与金泽文库 105
乙 萨南学派(桂庵学派) 107
桂庵玄树 109
月渚英乘 111
二洲一翁 114
文之玄昌 115
泊如竹 119
丙 海南学泊(梅轩学派) 120
南村梅轩 122
梅轩门下 124
第三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兴盛的原因 131
一、明末清初之文化接触 134
甲 代表人物 137
朱舜水 137
陈元赟 138
戴笠曼公 139
隐元隆琦 140
张非文 141
乙 清初文化之影响 142
丙 普及儒教之影响 145
二、佛教的衰颓助长儒教之兴起 146
甲 僧侣、寺院与人民间的矛盾 149
乙 足利至江户时代僧侣的堕落 150
丙 排佛思想之勃兴 153
三、江户时代的社会关系 153
甲 幕府统治下之统一形式的完成 155
乙 封建统治阶级提倡宋学的作用 157
丙 阶级的差别与变动形成儒学内部的分化 161
本论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167
第一章 朱子学在宋学中之位置 169
第二章 京师朱子学派 175
藤原惺窝 175
林罗山 183
木下顺庵 198
雨森芳洲 201
室鸠巢 210
新井白石 225
第三章 海西朱子学派 239
安东省庵 239
藤井懒斋 243
贝原益轩 246
中村惕斋 273
第四章 海南朱子学派 281
谷时中 281
小仓三省 282
野中兼山 285
谷一斋 287
大高坂芝山 288
山崎暗斋 292
佐藤直方 310
浅见絅斋 317
三宅尚斋 327
谷秦山 337
第五章 大阪朱子学派 346
五井持轩 349
三宅石庵 350
中井甃庵 352
五井兰洲 353
中井竹山 355
中井履轩 364
富永仲基 379
第六章 宽政以后朱子学派 387
柴野栗山 391
古贺精里 395
尾藤二洲 399
赖春水与赖杏坪 405
安积艮斋 408
赖山阳 419
第七章 水户学派 437
德川光国 444
安积淡泊 449
栗山潜锋 457
三宅观澜 462
德川齐昭 467
藤田幽谷 472
会泽正志斋 479
藤田东湖 497
简单的结论 521
《日本朱子学》跋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