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光与视觉特性 1
§1.1光的特性 1
1.1.1 电磁辐射 1
1.1.2 可见光谱 1
目 录 1
1.1.3白光的分解 2
§1.2光源 2
1.2.1 色温 3
1.2.2 光源 4
§1.3电视中常用光学术语和度量单位 5
1.3.1相对视敏函数 5
1.3.2光通量 6
1.3.3发光强度 7
1.3.5 照度 8
1.3.4 亮度 8
§1.4人眼的视觉特性 10
*1.4.1眼睛的构造 10
1.4.2 亮度和彩色视觉 11
1.4.3 眼睛的视觉范围与适应性 13
1.4.4人眼的分辨力 16
1.4.5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 17
§1.5色度学基础 19
1.5.1三基色原理 19
1.5.2配色实验 20
1.5.3 RGB计色制 21
1.5.4 XYZ计色制 27
*1.5.5 均匀色标制 37
9.2.1非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 38
1.5.6彩色的重现 38
2.1.1 图象顺序传送原理 43
第二章电视传象基本原理 43
§2.1电视系统组成原理 43
2.1.2 光和电的转换原理 44
2.1.3 彩色图象的摄取与重现 46
§2.2电视扫描原理 47
2.2.1逐行扫描 48
2.2.2 隔行扫描 50
2.2.3扫描的同步 53
§2.3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57
2.3.1 图象的几何特征 58
2.3.2 图象的连续性与场频的确定 59
2.3.3扫描行数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60
2.3.4 图象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 64
2.4.1 黑白图象信号 67
§2.4视频图象信号 67
2.4.2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及其组成原理 69
2.4.3标准彩条信号 75
第三章 电视图象的摄取与重现 80
§3.1彩色电视摄象机概述 80
3.1.1 概况 80
3.1.2 广播用彩色摄象机的组成 80
3.1.3摄象机光谱响应特性 81
§3.2彩色电视摄象机的光学系统 83
3.2.1变焦距镜头 83
3.2.2分色棱镜 86
3.2.3 中性滤光片和色温滤光片 87
*3.3.1视象管 88
§3.3电视摄象管 88
3.3.2氧化铅视象管 92
*3.3.3硅靶摄象管 96
*3.3.4 电荷耦合摄象器件 97
*§3.4单管彩色摄象机原理 99
3.4.1频率分离式单管摄象机 100
3.4.2相位分离式单管摄象机 101
3.4.3三电极式单管摄象机 102
§3.5图象信号的处理与补偿 102
3.5.1预放器 102
3.5.2箝位电路 106
*3.5.3 电缆校正放大器 107
3.5.4黑斑校正 108
3.5.5轮廓校正 109
3.5.6 γ校正 112
3.5.7 彩色校正 113
§3.6黑白显象管 115
3.6.1 显象管的电子枪与静电聚焦 115
3.6.2 电子束的偏转 117
3.6.3显象管屏幕 118
§3.7彩色显象管 118
3.7.1 三枪三束荫罩式彩色显象管 118
*3.7.2 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 122
3.7.3 自会聚彩色显象管 123
第四章兼容制彩色电视 128
§4.1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128
§4.2 NTSC制 129
4.2.1 正交调制与正交检波 129
4.2.2 压缩系数 130
4.2.3 波形图和矢量图 132
4.2.4 Q、I色差信号 134
4.2.5副载频选择 135
4.2.6 NTSC编、解码方框图 138
4.2.7 NTSC制主要性能 140
4.3.1彩色相序交变原理 142
§4.3 PAL制 142
4.3.2 PAL色度信号及PALD解码原理 143
4.3.3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 145
4.3.4副载频选择 147
4.3.5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152
4.3.6行顺序效应 158
4.3.7 PAL制的主要性能 165
§4.4 PAL编码器 166
4.4.1总述 166
4.4.2基色信号的矩阵变换 170
4.4.3副载波的调制 172
*4.4.4 PAL色度信号的编码误差 179
*§4.5 SECAM制 183
4.5.1顺序传送与存储复用 183
4.5.2 SECAM色度信号 184
4.5.3色同步信号 188
4.5.4副载波处理 189
4.5.5 SECAM制编、解码方框图 191
4.5.6行顺序效应 193
4.5.7 SECAM制主要性能 193
第五章电视发射机 196
§5.1电视发射机的组成 196
5.2.1图象信号的调制特点 197
§5.2图象信号的调制方式 197
*5.2.2调幅器的组成 206
*5.2.3高频电视信号 209
*§5.3彩色图象发射机的特点 211
5.3.1振幅频率特性 211
5.3.2群延时及其校正 213
5.3.3微分增益(DG)失真及其校正 215
5.3.4微分相位(DP)失真及其校正 215
5.3.5 彩色图象发射机及其方框图 216
*§5.4电视转播机 219
第六章电视接收机 222
§6.1电视接收机的组成 222
6.1.1 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 222
6.1.2彩色电视接收机原理 224
§6.2公用通道 227
6.2.1 高频调谐器 227
6.2.2 中频放大器 234
6.2.3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48
*6.2.4视频检波器 252
§6.3彩色电视接收机解码器 253
6.3.1亮度通道 253
6.3.2色度通道 258
6.3.3辅助电路 264
6.4.1同步分离电路 274
§6.4同步与扫描电路 274
6.4.2 自动杂波抑制电路 279
6.4.3场扫描电路 280
6.4.4行扫描电路 287
6.4.5高压、中压、低压输出电路 296
§6.5显象管的附属电路 298
6.5.1光栅畸变校正 298
6.5.2白平衡调整 299
§6.6电视接收机的集成化 300
*第七章同步信号的形成 307
§7.1 同步信号定时部分工作原理 307
7.1.1副载波晶体振荡器与25赫频移方法 308
7.1.2 PAL耦合器 308
7.1.3 625:1分频器 309
§7.2同步信号形成部分工作原理 311
7.2.1复合同步信号形成 312
7.2.2复合消隐信号与行、场推动信号形成 316
7.2.3色同步旗形脉冲与PAL识别脉冲形成 317
§7.3同步设备之间的锁相原理 320
7.3.1 台从锁相 321
7.3.2台主锁相 324
§7.4集成化数字同步机 325
7.4.1 同步信号定时部分 325
7.4.2同步信号形成部分 329
§7.5同步系统的新技术 333
7.5.1单脉冲系统(Unipulse) 333
7.5.2全国电视台锁相系统(Natlock) 336
8.1.1 静止图片的重放 338
第八章 电视节目的储存与重放 338
§8.1图片和影片的重放 338
8.1.2活动图片的重放 339
§8.2电视信号的磁性录放 342
8.2.1磁性录放基本原理 342
8.2.2磁带录象机概述 349
8.2.3图象信号录放电路系统 353
*8.2.4伺服和图象信号校正电路系统 357
*8.2.5数字磁带录象 359
*§8.3视听片及其重放 360
*第九章电视测量原理 365
§9.1电视测量的特点 365
9.1.1概述 365
9.1.2电视监测示波器的特点 365
9.1.3 电视图象质量的评价 367
9.1.4 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叠加和分配 367
§9.2非线性失真测量原理 368
9.2.2亮度信号非线性幅度失真 370
9.2.3色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371
9.2.4同步信号非线性失真 372
§9.3线性失真测量原理 373
9.3.1 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 373
9.3.2 频域测量原理 374
9.3.3时域测量原理 377
§9.4杂波测量原理 385
9.4.1杂波及其测量的特点 385
9.4.2杂波测量 386
§9.5 自动化动态测量原理 388
9.5.1概述 388
9.5.2混合型自动监测系统 389
9.5.3全数字型自动监测系统 390
附电视测试图(卡) 392
*第十章电视新技术 394
§10.1数码电视 394
10.1.1概述 394
10.1.2差值脉码调制 395
10.1.3线性变换编码 400
10.1.4帧间编码 405
10.1.5 亚奈奎斯特抽样 406
10.1.6几种数码化电视设备 408
§10.2卫星电视广播 412
10.2.1 发展卫星广播的原因 412
10.2.2卫星广播的信号处理 413
10.2.3 卫星广播系统 417
10.2.4对广播卫星的主要要求 422
§10.3有线电视系统 424
10.3.1 电缆电视系统 424
10.3.2光缆电视系统 429
§10.4电视多重广播 438
10.4.1 电视多重广播的定义和分类 438
10.4.2 多路伴音广播 439
10.4.3静止画广播及文字广播 445
10.4.4专用频道传输方式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