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6
第一章 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 8
一 龙与凤在图腾崇拜中飞舞 8
二 彩陶纹画的原始美 11
三 远古传说中的原始乐舞 14
四 古陶埙隐藏的奥秘 16
五 虞舜时代的音乐家夔 17
第二章 三代艺术由滥觞走向祭坛 18
一 女乐三万晨噪于端门 18
二 制礼作乐兴礼乐之邦 20
三 扑朔迷离的三代绘画 21
四 青铜纹饰的狞厉美 22
五 汉字线条美之源 23
第三章 理性与情感的美的交融 26
一 孔子对《诗经》音乐的贡献 26
二 屈原与《九歌》的浪漫情调 28
三 壮观华美的春秋“万舞” 29
四 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 30
五 非凡的音乐天才 32
六 战国帛画的幻想色彩 33
七 令人惊诧的大篆《石鼓文》 35
八 巫、傩遗风和古优 36
一 皇权威严下的秦小篆 40
第四章 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 40
二 开放而洒脱的汉隶运动 42
三 浪漫而多彩的汉画艺术 46
四 华丽眩目的百戏歌舞 50
五 角抵妙戏《东海黄公》 52
六 汉乐府与协律都尉李延年 54
七 鼓吹乐与相和歌 55
八 感伤古琴歌《胡笳十八拍》 57
第五章 飘逸超然的魏晋风度 60
一 千姿百态的舞容舞风 61
二 浩渺的音乐长河由源成流 63
三 七弦琴流泻出千古情韵 65
四 早期的石窟壁画艺术 66
五 “六朝三杰”与早期画论 71
六 稀世翰宝天下第一帖 73
七 神遇之笔《兰亭序》 75
八 “二?”之奇与魏碑之趣 78
九 百戏余风及情节性表演技艺 80
第六章 辉煌而多元的隋唐艺术 84
一 自娱自舞蔚然成风 85
二 精妙绝伦的宫廷乐舞 88
三 民间流行曲子与变文 90
四 颇具皇家气派的宫廷音乐 91
五 琳琅满目的乐器与记谱法 93
六 隋碑、智永与“初唐四杰” 96
七 “颠张醉素”与“颜筋柳骨” 100
八 敦煌壁画的世俗美 103
九 焕烂非凡的人物鞍马画 107
十 从青绿山水到水墨山水 113
十一 纷繁复杂的“唐戏”艺术现象 116
第七章 诗意美与世俗美的分流 122
一 杨凝式独得《兰亭》遗韵 123
二 “宋四家”与尚意书风 124
三 五代两宋之画院 129
四 充满情趣的人物画与风俗画 130
五 山水画诗意美的追求 135
六 花鸟画派之流变 142
七 两宋舞蹈的新发展 146
八 古器乐艺术渐趋齐备 150
九 空前繁荣的民间音乐与词歌曲 151
十 宋金杂剧面面观 155
十一 古老南戏的早期形态 161
第八章 文人意识强烈的元代艺术 164
一 遒丽秀媚的元代书风 165
二 文人画家的山水意境 167
三 墨竹、墨梅与人物画 171
四 繁盛一代的元杂剧 176
五 关汉卿与王实甫 179
六 元南戏的繁荣和发展 182
七 宫廷舞蹈的宗教色彩 186
八 兴旺发达的民间音乐艺术 187
第九章 审美意识大变迁中的新浪潮 192
一 流派竞胜的山水画 192
二 花鸟画派与人物画 198
三 以古出新的明代书风 202
四 南戏四大声腔之流变 206
五 开创以南曲为主的传奇时代 209
六 汤显祖与《牡丹亭》 212
七 舞蹈的魅力来自民间 214
八 民间风行民歌小曲 217
一 已趋僵化的宫廷乐舞艺术 222
第十章 从封建末世的复古中走出 222
二 日益发展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 223
三 尊碑求变的清代书风 230
四 “四僧”、“四王”山水画及其他 236
五 竞放异彩的花鸟画与人物画 243
六 岭南画派与海上画派 250
七 李玉与苏州派戏曲 255
八 《长生殿》与《桃花扇》 258
九 花部勃兴与昆曲衰微 262
十 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的诞生 266
后记 274
参考文献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