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说 1
第一节 前言 1
第二节 荷据以前本省的经济成长 2
第二章 荷据时期本省的经济成长 7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7
第二节 贸易的发展 8
第三章 明郑时代本省的经济成长 11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11
第二节 贸易的发展 13
第四章 清代本省的经济成长 15
第一节 前言 15
第二节 清代本省农业的成长 15
第一项 耕地的开发 15
第一目 开发的趋势 15
第二目 开发的结果 18
第二项 水利工程的建设 19
第三项 劳力的投入 21
第四项 品种的改良 22
第六项 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出口 24
第五项 畜力的增加 24
第三节 清代本省工业的成长 28
第一项 矿业的开发 28
第一目 硫磺业 28
第二目 盐业 29
第二项 制造业的发展 31
第一目 制糖业 31
第三目 煤业 31
第二目 樟脑业 32
第四节 清代本省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成长 34
第一项 交通运输建设 34
第一目 铁路建设 34
第二目 港口建设 37
第二项 商业的发展 42
第一目 区域贸易 42
第二目 对外贸易 44
第五节 结论 50
第一节 前言—现代经济成长纪元 53
第一项 顾志耐(Simon Kuznets)的发现 53
第五章 日据时期本省经济成长的特徵 53
第二项 陶大乐(Michael P.Todaro)的批评 54
第三项 建立经济成长总体指标的目的 55
第一目 总人口数 56
第二目 人口成长速度 56
第一项 日据时期人口的成长与转型 56
第二节 日据时期本省平均每人产出的演变 56
第三目 自然增加率 59
第四目 人口结构 64
第二项 日据时期总产出的成长与转型 68
第一目 国民生产总额的估计 68
第二目 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 68
第三项 日据时期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与转型 71
第一目 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 71
第二目 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 73
第一目 各级产业的国民生产总额 74
第三节 日据时期本省产业结构的演变 74
第一项 各级产业总产出的成长 74
第二目 各级产业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 75
第二项 产出结构的转型 76
第一目 产出结构的估计 76
第二目 产出结构的演变 78
第四节 日据时期本省就业结构的演变 79
第一项 劳动人数的统计 79
第二项 劳动力的成长 82
第一项 劳动生产力的统计 83
第五节 日据时期本省劳动生产力的演变 83
第二项 劳动生产力的成长 86
第六节 日据时期本省所得分配的演变 87
第一项 土地租佃问题 87
第二项 土地租佃的变化 87
第七节 日据时期本省产品消费结构的演变 88
第一项 资料问题 88
第八节 结论 91
第二项 消费结构的演变 91
第六章 日据时期本省经济成长的演变 93
第一节 前言 93
第二节 日据时期本省农业的成长 93
第一项 稻米的发展 93
第一目 稻米的生产记录 93
第二目 稻米的出口记录 96
第三目 影响稻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96
第一目 甘蔗的生产记录 107
第二项 甘蔗的发展 107
第二目 蔗糖的出口记录 113
第三目 影响甘蔗成长的主要因素 115
第三项 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的发展 120
第一目 甘薯 120
第二目 香蕉 127
第三目 茶叶、花生、凤梨和烟草 133
第四项 小结 141
第一项 工业整体发展趋势 142
第三节 日据时期本省工业的成长 142
第一目 一般工业生产指数 143
第二目 产业结构 145
第二项 日据时期影响本省工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148
第一目 资本形成 148
第二目 人力资源 153
第三目 技术进步 160
第四目 市场需求 161
第三项 小结 162
第四节 日据时期本省的交通与运输 163
第一项 交通的发展 163
第一目 电信 163
第二目 电话 164
第三目 邮政 164
第二项 运输的发展 165
第一目 公路 165
第三目 海运 166
第二目 铁路 166
第三项 交通与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 167
第一目 公共投资增加 167
第二目 所得水准提高 167
第三目 对外贸易增加 167
第四项 小结 168
第五节 结论 168
第一项 光复後人口的成长与转型 171
第一目 总人口数 171
第一节 前言 171
第二节 光复後本省平均每人产出的演变 171
第七章 光复後本省经济成长的特徵 171
第二目 人口成长速度 174
第三目 自然增加率 175
第四目 人口结构 176
第五目 依赖人口 178
第二目 实质国内生产毛额的成长速度 180
第一目 实质国内生产毛额 180
第二项 光复後总产出的成长与转型 180
第三项 光复後平均每人实质国内生产毛额的成长与转型 183
第一目 计算方法 183
第二目 成长速度 183
第三节 光复後本省产业结构的演变 185
第一项 国内生产净额结构的转型 185
第一目 定义 185
第二目 结构的转型 186
第一目 农业生产指数的演变 188
第二项 促成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 188
第二目 工业生产指数的演变 191
第四节 光复後本省就业结构的演变 194
第一项 就业结构转变的型态 195
第二项 就业结构转变的速度 198
第五节 光复後本省劳动生产力的演变 200
第一项 劳动生产力的定义 200
第一目 初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201
第三项 各产业劳动生产力的演变 201
第一目 估计结果 201
第二目 成长速度 201
第二项 总体劳动生产力的演变 201
第二目 次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205
第三目 三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211
第六节 光复後本省受雇人员报酬的演变 216
第一项 平均每人实质报酬的调升幅度 216
第二项 平均每人实质报酬的成长速度 220
第一目 基本问题 222
第一项 衡量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方法 222
第七节 光复後本省所得分配的演变 222
第二目 罗伦兹曲线 223
第三目 吉尼系数 224
第二项 家庭所得的来源 224
第一目 家庭所得的会计帐 224
第二目 家庭所得的分配型态 225
第三目 家庭所得的调整速度 225
第三项 所得分配实际测度的结果 227
第一目 人口因素 229
第四项 影响所得分配的主要因素 229
第二目 工业化因素 231
第三目 都市化因素 233
第四目 输出扩张因素 236
第五目 赋税因素 238
第六目 物价膨胀因素 239
第八节 光复後本省产品消费结构的演变 241
第一项 最终消费结构的演变 241
第一目 最终消费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41
第二目 最终消费的成长与转型 247
第二项 民间消费结构的演变 253
第一目 消费倾向 253
第二目 民间消费型态的成长与转型 254
第三目 影响民间消费型态转变的主要原因 260
第三项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的演变 260
第一目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按国内外分类 260
第三目 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毛额 262
第二目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按财源主体分类 262
第四目 国内存货的增加 266
第四项 储蓄的演变 269
第一目 国民储蓄毛额的成长 269
第二目 影响国民储蓄行为的因素 269
第五项 政府消费的演变 271
第二目 商品的输入 276
第九节 光复後本省社会福利的演变 276
第一目 商品的输出 276
第六项 商品输出与输入的演变 276
第一项 人口与家庭的演变 278
第一目 人口密度 278
第二目 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 279
第二项 经济状况的演变 283
第一目 物价水准的变化 283
第二目 能源消费型态 284
第三目 平均每人财政负担 286
第一目 劳动参与率 289
第三项 就业机会的演变 289
第二目 失业率 292
第三目 就业辅导 293
第四项 教育状况的演变 293
第一目 教育经费 293
第二目 就学率 297
第三目 教育程度 297
第四目 教育设备 297
第五项 医疗保健的演变 304
第一目 医疗机构 304
第二目 医疗人员 306
第三目 病床 306
第四目 平均每户医疗保健支出 310
第五目 摄取营养量 312
第六项 交通运输的演变 313
第一目 交通运输的供给与需求 313
第二目 平均每人公路里程 313
第三目 交通工具 316
第四目 通讯工具 319
第七项 生活环境的演变 323
第一目 物质生活环境 323
第二目 环境污染 327
第八项 公共安全的演变 331
第一目 消防设施 331
第二目 犯罪率 335
第一目 保险制度 338
第九项 社会保险制度的演变 338
第二目 低收入民众施医与慰问 343
第三目 社会救济 347
第十项 文化与休闲的演变 349
第一目 文化设施及其利用情况 349
第二目 休闲场所 351
第十节 结论 354
第八章 光复後本省经济成长的演变 357
第一节 前言 357
第一目 农业产出 358
第二节 传统的出口扩张阶段 358
第一项 光复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 358
第二目 工业产出 359
第三目 物价水准 359
第四目 人口成长 361
第五目 对外贸易 362
第二项 光复初期本省的经济成长 362
第一目 农业建设 362
第二目 工业建设 366
第三目 交通建设 369
第四目 金融改革 371
第三项 本节结论 379
第三节 初期的进口替代阶段 379
第一项 民国四○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 379
第一目 农业生产 379
第二目 工业生产 379
第三目 物价水准 380
第四目 人口成长 381
第五目 对外贸易 383
第二项 民国四○年代本省的经济成长 387
第一目 农业成长 387
第二目 工业成长 394
第三目 交通建设 414
第三项 本节结论 416
第四节 初期的出口替代阶段 417
第一项 民国五○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 417
第一目 工业成长的逐渐减缓 417
第二目 传统的出口导向 420
第三目 农业部门剩余劳力的移转 420
第二项 民国五○年代至民国六○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成长 421
第一目 农业成长 421
第二目 工业成长 438
第三项 本节结论 473
第一项 民国六○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情况 474
第一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 474
第五节 第二次进口与出口替代阶段 474
第二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成因 482
第三目 农业呈现负成长 496
第二项 民国六○年代本省的经济成长 503
第一目 农业部门的发展 503
第二目 工业部门的发展 512
第三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成长 524
第四目 交通运输建设 535
第一目 教育供给增加 541
第六节 追求富裕与公平:回顾与前瞻 541
第一项 人力资源的改善 541
第二目 教育需求增加 542
第三目 人口的教育结构 543
第四目 卫生保健的进步 543
第二项 民营企业的兴起 544
第三项 经济自由化 545
第四项 所得分配公平化 545
第五项 经济成长的限制因素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