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自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荣祥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726392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材。本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介绍了宇宙、地球、生命、能源等;下篇以人类进化、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为主要内容,旨在拓宽小学教师的知识面。

第一章 自然和自然科学 1

第一节 自然和自然科学 1

一、自然 1

上篇 认识自然 1

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的内容 4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

一、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5

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15

第一节 宇宙及其起源 22

一、宇宙概观 22

第二章 宇宙起源和演化 22

二、宇宙的起源 23

第二节 天体的形成和演化 33

一、星系的特征和演化 34

二、恒星的特征和演化 38

第三节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43

一、太阳系和太阳 43

二、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52

第四节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55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56

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58

一、地球概况 62

第三章 地球的诞生和演变 62

第一节 地球及其起源 62

二、地球的起源 65

第二节 地球圈层的形成和演变 71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72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和演变 76

三、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和演变 77

四、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变 79

第三节 地球表面的变化 80

一、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81

二、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 88

三、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90

第四节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95

一、地球具备的特殊条件 95

二、地球表层是人类的居住环境 97

第四章 物质与物质的变化 100

第一节 物质和物质的组成 100

一、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100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02

三、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 105

第二节 物质性质和物质结构 107

一、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107

二、常见类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12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 117

第三节 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 122

一、人类社会与化学反应 122

二、化学反应的特点 123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27

第四节 物质的分析和检验 132

一、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132

二、物质的检验 138

三、气体的检验 141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146

第一节 生命的本质 146

第五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46

二、生命的诞生 149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150

一、生命起源的理论 150

二、生命起源与地球 153

三、生命的进化 155

第三节 生物物种与环境 164

一、物种与物种起源 164

二、物种形成与环境 167

第四节 地球上的生物 170

一、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 171

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175

第五节 生命的繁衍 176

一、 生殖 176

二、生殖细胞 178

三、受精 179

四、生物的世代交替 180

第六章 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 181

第一节 人类环境 181

一、人类的环境 181

二、当代环境的热点问题 183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188

第二节 生态系统 188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91

三、生态平衡 193

第七章 自然资源和能源 206

第一节 自然资源 206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貌 206

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09

三、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 213

第二节 能源 214

一、地球上的能源 214

二、能源与人类社会 218

三、能源更迭与科学技术 222

第八章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229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29

下篇 人类与自然 229

一、人类起源于古类人猿 230

二、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 232

第二节 人类的进化 240

一、人类起源学说的发展 241

二、人与猿的本质区别 249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 254

一、科学 254

第九章 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 254

二、科学与社会 256

三、科学是“开放的系统” 258

第二节 智力发展与人类社会 260

一、智力概念的演变 260

二、智力与脑科学 262

三、影响智力发育的几种化学污染 264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物理污染 266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67

一、人类社会 267

二、社会发展中的人与自然 272

一、人类活动的发展演变 277

第十章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 277

第一节 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就 277

二、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 280

第二节 人口与环境 284

一、人口的变迁 284

二、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87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290

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90

二、污染地球的化学物质 293

三、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298

一、当前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05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 305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 305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12

三、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15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317

一、自然灾害分类 317

二、主要自然灾害 320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和成因 332

一、自然灾害的群发性 332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 334

一、减灾防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338

第四节 减轻自然灾害 338

二、减轻和防治自然灾害的对策 340

三、科学技术在灾害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342

第十二章 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 346

第一节 信息 346

一、信息概述 346

二、信息的获取 351

三、 信息的处理 356

第二节 通信 361

一、信息的传递 361

二、通信系统 363

三、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368

四、信息高速公路 372

第三节 寻找新材料 376

一、高性能的金属材料 377

二、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381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384

四、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386

五、创造新材料 388

第四节 基因工程 391

一、遗传与基因 392

二、基因重组 395

三、基因工程与生产实践 398

一、生物力学 402

第五节 生物医学工程 402

二、生物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 405

三、生物医学仪器 408

四、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 409

第十三章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13

第一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 413

一、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413

二、两次人类环境会议 414

三、环境工程与环境治理 415

四、环境教育 418

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20

第二节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20

二、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422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技术 424

一、核能与核电站 424

二、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427

三、生物质能与氢能 430

四、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432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434

一、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协调 434

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35

三、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