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 弹性自生——中国小农经济的特质和功能 1
1.1 历史的早产儿 2
1.2 早产文明的变种 9
1.3 搏击中再生 14
1.4 并容——统摄功能 21
1.5 抗拒——抑制机制 29
1.6 大一稳格局的根基 38
二 程式化与畸形格局——中国农民的行为模式与生活方式 44
2.1 先验模式与愚公意识 45
2.2 禁忌王国与神秘选择 50
2.3 自然节奏·田园情趣 64
2.4 东方式消费曲线 70
2.5 从大观园中的刘姥姥说开去 74
三 同心圆波纹与同名数相加——小农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结构 82
3.1 血亲链与仿亲属化 83
3.2 地域纽带——村落文化 91
3.3 从男女有别到同性组合 96
3.4 面对面的社会 101
3.5 等级主义 105
3.6 内耗现象 111
四 宗法堡垒与礼俗秩序——小农社会的组织核心及其运转机制 116
4.1 头重脚轻与家的特异功能 117
4.2 从礼治到仁政 124
4.3 风俗调节 129
4.4 无为而治 132
4.5 氏族幽灵 138
五 老黄牛与阿Q——中国农民的双重人格 147
5.1 牛——泥土——脊梁 148
5.2 苦与忍——祥林嫂启示录 151
5.3 从阿Q相说到阿Q性 159
5.4 精神胜利法与阿Q模式 165
5.5 阿Q式革命 170
六 小农意识——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 177
6.1 土地神崇拜 177
6.2 知足常乐 190
6.3 平均主义 198
6.4 桃花源与农民乌托邦 205
七 压力与危机——当代中国农村人口问题 209
7.1 人口与贫困竞长 210
7.2 理智的迷惘 216
7.3 又一次重大失误 222
7.4 令人担忧的后备军 228
7.5 人才奇缺与无序流动 240
八 步履艰难——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纵横谈 246
8.1 改革的历史反思 246
8.2 饥饿与倦怠夹攻 255
8.3 人性与生产力的解放 258
8.4 停滞与失控的双重困境 261
8.5 科技化与有序化的双重变奏 266
九 麻洋模式——中国农村振兴之路 269
9.1 灵魂 270
9.2 堡垒 281
9.3 两条腿走路 286
9.4 共同富裕 292
9.5 协同发展 298
9.6 金钥匙 302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