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 商业银行运行中的法律漏洞及其弥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晋康,唐清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3688355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择我国当前备受各界关注的与银行业紧密相关的亟需建构和完善的八项主题作为制度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对象。在逻辑体系上,本书大体以银行业法律关系主体为基本研究面和辅之以行为分析展开研究,力求按照法律框架体系的系统性与和谐性要求增加所得理论向制度创新和建构转化的可能性。作者选择了在中国金融领域具有决定能力和主轴地位的银行业作为分析对象,并选择对银行休戚相关的且在全球化裹挟下亟需改革和创新的几个领域作为研究点,进而实现点面应对的实证分析。这种研究思路和理论成果在同类研究中是具有创新价值的。笔者试图跳出传统银行框架的约束,以大金融观考察银行之外的民间金融,从而实现制度设计和理论探讨上的视角转换,力求为我国宏观金融安全法律保障获得更加完整的理论支撑。

第一章 外资准入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法律控制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相关文献的梳理 1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2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现状 2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6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的建构 11

一、风险控制理念的创新 11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 12

第二章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合并中反垄断规则的重构   17

第一节 银行合并的发展趋势 18

一、金融全球化下银行业集中的趋势 18

二、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银行并购 19

第二节 银行合并与反垄断法律制度 20

一、企业合并与反垄断法的演进 21

二、银行并购与反垄断法的发展 22

三、银行合并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24

四、反垄断法对银行业的除外规定 27

五、美国对跨国银行并购的特殊控制 28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银行合并的反垄断法趋势 29

一、合并管制日趋放松 29

二、反垄断政策从严格到宽松 32

第四节 新金融安全观对银行合并的反垄断价值取向 34

一、反垄断法价值取向的演进 34

二、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变化 37

三、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价值取向与新自由主义基础 39

四、新金融安全观下的反垄断法价值取向 42

第五节 新金融安全观下的银行合并反垄断法制度构建 45

一、反垄断法的对象和标准 45

二、充分利用除外规定,加速发展我国银行业 47

三、银行业行政垄断的正确认识 48

四、保护和促进国内垄断性金融集团的竞争力 49

五、反垄断法应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 50

第三章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控制 53

第一节 美国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55

一、《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简介和历史演化 55

二、《联邦储备法》第23条对有关“银行关联交易”的三个重要要素的规定 57

三、《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执行 60

第二节 《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63

一、《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发展背景:从“状态限制”到“行为限制” 63

二、《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理论基础 66

第三节 我国建构银行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9

一、我国银行业对外关联关系产生的背景 69

二、我国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反思 70

三、完善我国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73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与关联贷款的法律规制 79

第一节 银行股权比例的观点 81

一、股权集中观点 81

二、股权分散观点 83

三、股权适度集中的观点 85

第二节 股权比例与关联贷款关系的质疑 86

第三节 经验的证明:从数量标准到适格股东 88

一、股权比例与关联授信关系的国际经验 88

二、台湾地区的法律实践:严格限制到放松限制 90

第四节 各国(地区)法定股权比例的比较研究 92

一、单个股东出资比例的限制 93

二、关联人出资比例的限制 94

第五节 结论 95

一、资本是症状而非原因 95

二、从数量标准到“适格股东”标准 96

三、银行股权比例限制的政策考虑 97

第五章 商业银行次级债务的法律调控 98

第一节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立法对我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意义 98

一、拓宽了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 99

二、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的全面改革和重组 100

三、降低资本市场的冲击,提供安全的投资方式 101

四、有助于银行债权初期市场的形成 102

第二节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局限性 103

一、次级债不可能代替银行的自有资金 104

二、次级债抵御银行经营风险的能力并不强 105

三、次级债会带来投资者一定的投资风险 105

第三节 国外研究和立法进展:次级债的市场约束和协助监管功能   107

一、国外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理论研究和立法进展回顾 107

二、次级债市场约束和协助官方监管功能的理论分析 109

三、强制性次级债券(MSD)的背景——金融现代化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113

第四节 我国次级债立法目标:在金融混业背景下加强市场约束   114

第六章 商业银行授信的法律规制 119

第一节 境外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制的比较法考察 119

一、对单一主体的授信限制 119

二、对大额贷款的授信限制 123

三、对关联人等的授信限制 124

四、对特殊担保、特定行业或交易的授信限制 129

五、明确禁止的贷款业务 131

六、对监管机构在授信限制方面的一般性授权 132

第二节 《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制的现状及问题 133

一、《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的规定 133

二、《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的局限性 135

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定的完善 140

第七章 商业银行信托贷款类理财业务风险的法律防范 143

第一节 理财产品涉及的资金信托结构蕴涵的合规性风险 143

一、“委托人”是否合格 144

二、集合信托资金的用途是否合规 145

三、集合资金信托涉及的受益人大会运作的合规问题 145

第二节 基础资产中贷款项目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引发的风险 146

一、保本类理财产品蕴涵的投资本金(收益)的担保风险 147

二、信托贷款保管服务中的违约风险 148

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关安排可能面临的风险 149

四、投资收益与银行收费面临投资者质疑的风险 150

五、理财资金投向银行所发放贷款的利益冲突潜伏的风险 152

六、风险揭示的充分性瑕疵可能引发的风险 154

第三节 银行防范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风险的建议 155

一、银行应会同信托公司努力推进资金信托有关监管规章的修改 155

二、银行应认真审核信托资金所投向的贷款及其担保的合法合规问题 156

三、银行应主动限制将信托资金用于购买自己发放的贷款 156

四、银行应客观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 156

五、银行应全面列举提前终止的事由以及有关损失承受问题 156

六、对于理财产品的保本或保本保收益安排应该立足对基础贷款资产及其担保的质量评估 157

七、银行应该在理财产品及信托有关法律文件中明确地约定各种费用和收益分配机制 157

八、合理定位银行在信托贷款有关保管服务的角色 157

九、在理财产品有关文件中全面、充分地揭示投资风险 158

第八章 银行抵消权 159

第一节 建立银行抵消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立足点 159

一、国内外银行抵消权的既有理论 160

二、银行与客户关系理论研究的不足 162

三、银行抵消权制度应以银行与客户权利平衡为立足点 166

第二节 银行抵消权的设立 167

一、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嬗变 168

二、设立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原因 170

三、银行与客户权利平衡之上银行抵消权的设立 172

第三节 银行行使抵消权的限制 173

一、银行行使抵消权的条件 173

二、银行行使抵消权的程序 179

三、银行抵消权的限制措施 182

第四节 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 184

一、我国银行抵消权的立法现状 184

二、我国适用银行抵消权的司法实践 191

第五节 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建构与创新 195

一、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合理构建的原则 195

二、合理构建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机制 198

三、我国银行抵消权合理建构之微观设计 201

第九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 207

第一节 导论 207

一、问题的提出 207

二、相关文献梳理 211

第二节 银行破产的特殊制度价值及模式选择 214

一、银行业公共利益特征及审慎监管 214

二、银行破产的特殊制度价值及模式选择 216

第三节 《企业破产法》与金融机构破产的制度设计 217

一、金融机构破产的申请主体 218

二、金融机构破产的前置程序 219

三、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 219

四、金融机构破产的债权申报 220

五、金融机构破产的重整 221

六、金融机构财产的变现 222

七、金融机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特殊性 223

八、建立金融机构投资者保护基金 224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