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商港等编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357·221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 2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4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7

基本理论 11

第二章 教育本质 12

第一节 教育的严生和发展 12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9

第三章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4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其基本因素 44

第二节 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 57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80

第四章 教育目的 80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3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90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98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社会制约性 98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110

第三节 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13

教学论 122

第六章 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123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123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任务 126

第七章 教学过程 135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135

第二节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过程 138

第一节 教学内容概述 146

第八章 教学内容 146

第二节 教学计划 151

第三节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59

第九章 教学原则 165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 165

第二节 教学原则 169

第十章 教学方法 188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188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方法——启发式 192

第三节 学校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195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 214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214

第二节 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217

第三节 课的类型和结构 219

第四节 电化教学 224

第十二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34

第一节 备课 234

第二节 上课 240

第三节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45

学习论 251

第十三章 学习的认识过程 253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253

第二节 学习过程的结构 256

第三节 学习过程的阶段 262

第十四章 学习方法原理 270

第一节 发现法学习原理 270

第二节 创造性学习原理 272

第三节 学习的迁移原理 274

第四节 学习的高原现象 275

第五节 学习的信息论观点 277

第六节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279

第七节 学习时间运筹与效应 282

第八节 操作技能的熟练 284

第十五章 学习方法评价 287

第一节 预习法 288

第二节 听课法 292

第三节 复习法 300

第四节 作业和练习法 303

第五节 读书法 316

第六节 调查研究法 342

第七节 自学辅导法 344

第八节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途径 346

德育论 349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350

第十六章 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350

第二节 德育的内容 360

第十七章 德育过程和原则 373

第一节 德育过程 373

第二节 德育的基本原则 382

第十八章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395

第一节 德育的基本途径 395

第二节 德育的基本方法 401

第十九章 美育 413

第一节 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413

第二节 美育过程 420

第三节 美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428

第四节 实施美育的基本要求 439

第一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445

第二十章 劳动技术教育 445

第二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449

第三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456

智育论 459

第二十一章 智育 460

第一节 智育的意义 460

第二节 智育的任务和内容 469

第三节 智育过程 477

第四节 智育的原则 491

体育论 497

第二十二章 体育和卫生 498

第一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 498

任务和内容 498

第二节 体育过程 509

第三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原则和组织形式 514

第四节 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524

成才论 532

第二十三章 人才的成长与教育 535

第一节 人才与成才 535

第二节 教育与成才 538

第三节 教育观念与成才 543

第二十四章 班主任工作 550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550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554

第二十五章 教师与学生 564

第一节 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564

第二节 人民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571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582

第四节 学生 591

编后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