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学学 1
一 文学学的科学性质 1
二文学学的体系 4
文学学体系的具体构成 5
文学学四个分支学科的关系 7
第一编 文学学的对象和方法 12
第一章文学学的研究对象 12
一文学的性质 12
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 12
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15
文学的审美性 20
文学的文学性 22
二文学的要素与系统 25
文学的要素 25
文学的“静态”系统 27
文学的“动态”系统 29
第二章文学学的研究方法 34
一文学学的方法论体系 34
方法与方法论 34
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哲学方法 36
二 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4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41
系统方法 43
符号学方法 46
比较文学方法 49
数学统计方法 52
形式主义方法 54
心理学方法 56
社会学方法 59
三 方法的互补性及其综合运用 61
第二编 文学作品的生产 64
第三章文学作品产生的条件 64
一 现实基础 64
文学发生的现实基础 64
文学发展的现实基础 69
二历史传统 73
文化的“累积性”与文学的历史传统 73
“反传统”与“突破传统” 78
作者在文学生产中的地位 83
三作者 83
作者的修养 88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创作 95
一创作活动研究中的几种理论倾向 95
二创作过程的阶段划分 101
三创作中的心理因素 107
动机与灵感 107
情感和想象 113
思维与直觉 119
意识与无意识 124
第三编 文学作品的构成 129
第五章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129
一媒介——文学语言 129
文学语言的意义层面 130
文学语言的声音层面 133
二组合方式——文学结构 136
文学结构的一般认识 136
文学作品的表层结构 139
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 146
三 存在方式——文学形象 153
文学形象是艺术把握世界的存在方式 153
文学形象的特点 155
第六章文学作品的分类 163
一 文学分类的客观必然性 163
二 文学分类的基本原则 166
关于文学分类的历史回顾 166
文学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69
三 文学分类的相对性与发展性 175
文学分类的相对性 175
文学分类的发展性 175
第七章文学作品的最优性 184
一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184
对思想性的正确认识 184
情感性和思想性 187
作品的客观思想和作家的主观思想 189
二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 192
艺术真实 192
文学的假定性和真实性 195
真实性的多样性 197
三 文学作品的包孕性 199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意境 200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典型 203
四 文学作品的独创性 206
文学创作贵在创新 206
文学作品独创性的表现 208
第四编 文学作品的接受 212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读者 212
一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12
读者与作品的产生 212
读者与作品审美作用的发挥 216
读者与作品价值的衡定 222
二读者大众与批评家 225
审美趣味与读者大众 225
读者的杰出代表——批评家 233
文学阅读的性质 240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阅读 240
一 文学阅读的性质和特点 240
文学阅读的特点 242
二 文学阅读的过程 248
情景再现 248
情感交流 251
价值判断 254
三 文学阅读心理 258
阅读动机 258
阅读注意 261
阅读体验 266
阅读心理定势效应 269
后 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