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1977—1991) 1
古城遐想 1
知识分子的伟大典型—悼念茅盾大师 3
延安沉思—学习《讲话》有感 8
锅台上的创作 12
悼念田炜同志 15
人生片断 19
思故土,念故人—记延安撤退缅怀诗人闻捷 27
鲜红的代表证 40
致友人短信 42
神坛村凭吊 44
雷北记事 47
初写新闻稿 50
向军人献上我心中的歌 53
我们的柯老 59
地层深处的诗篇 61
读鲁迅先生书—并怀念雪峰 65
《绿洲之恋》序 70
读《矿工诗抄》 74
记一位老作家—田景福和他的小说 76
我来学习 80
彭总的画像 82
一条电讯 86
创作的广阔天地—在青年文学创作会上的讲话 92
话说成渝 94
出书杂记 96
忆韩城少年书报社 100
致编辑的信 103
痛悼丁玲同志 106
读《灵魂铸造者》 110
延大记述 113
写在前面的话 116
洋溢着朴素与自然的美 118
我的老师 122
读《司马迁的传说》 126
解放韩城 132
我的教师经历 142
聊表敬意 146
别了,左嘉猷 148
《三秦近代名人评传》序 153
彭总的手迹 156
我的小传 159
追念赵惠民老师 167
王震将军片断 172
最初的记忆—略忆童年 181
传说及其他—少年记忆片断 184
读《韩城市志》 188
延安工厂回忆 191
彭大将军接见记略 197
在夏河的日子里 202
一代英雄—痛悼熊宇忠同志 207
《杜鹏程散文特写选》后记 212
文论(1954—1991) 215
生活的教科书—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215
也谈《决裂》 225
难忘的书籍 231
创作思考之一 239
谈《风雪之夜》—给王汶石同志的一封信 243
略论话剧《保卫延安》 253
英雄的抒情诗—读《飘动的篝火》 259
日记摘录 262
关于情节 264
动笔之前—也谈报告文学 276
我的心声—《光辉的里程》重印后记 284
一次创作会上的讲话 287
从作品的“诗意”说起 297
《保卫延安》平反会上的讲话 304
新的起点 308
生活与写作 312
回忆雪峰同志 322
岁暮投书—关于“写日记”一事答读者问 338
文学生涯点滴—为访问日本而作 345
敬致读者—为朝鲜文译本《保卫延安》重印而写 350
我这一支笔 352
读《女友集》 357
抒人民之情—读安静的《将军塞上曲》 364
也谈思想感情—“青岛笔会”发言片断 371
创作谈上下篇 376
《巍巍昆仑》赞 386
门外谈诗—毛锜诗集《云帆集》序 390
更上一层楼—谈王晓新的小说 400
致友人书—略谈京夫的小说 406
略谈精神需求 412
我的文学导师—老诗人柯仲平同志 415
颂正气篇—敬读《彭德怀自述》 427
也算创作的准备—略谈新闻工作及写作 430
写在《蓝凌江波涛》前面的话 437
歌剧《帕丽扎特》 439
致京夫作品讨论会的信 446
向艺术家致敬 449
致潘旭澜—书信十一封 451
致丁玲创作讨论会信 470
《我与文学》前言 474
我的心愿—《杜鹏程小说选》前言 479
古城寄语—致莫伸 483
一本有特色的刊物 488
青年文艺工作会上的讲话 490
新诗民族化的锐意追求—读《长歌行》 492
读《雪魂》 498
话剧《终成眷属》观后 500
我是部队培养的作家 503
《从采访到写作》前言 505
敬致杨秀山将军 508
《作家之路》前言 510
致段国超 514
欣读《我在中国的岁月》 51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电视课的答问 519
答中学生问 525
遥寄艾克恩 528
欣读《226个弹孔》 531
读《中国现代杂文史》 533
改革家的赞歌 535
也谈杂文 540
《魔幻巷道》前言 542
文采斐然 别具一格—读毛锜散文集《听雪记》 545
《丁玲评传》序 548
欣读《摇篮》 554
《趣味诗话》序 557
序《模糊语言与艺术境界》 560
致潘旭澜教授 562
一位外国女作家的巨著—读《延安采访录》 564
一本有益于写作教学的书—《常用写作词语类编辞典》序 568
《保卫延安》创作的一些情况 570
关于长篇小说《女儿河》的通信 579
为重播《保卫延安》而写 582
我期望着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