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一)为什么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
怎样理解我国14年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次新的革命? 3
为什么说我国14年的改革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都取得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
怎样理解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14
什么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5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方针、措施是什么? 16
我国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是什么? 18
为什么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19
为什么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 20
怎样认识解放思想就是换脑筋? 22
怎样理解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24
如何理解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5
什么是生产力标准? 27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9
怎样理解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
为什么说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增长速度? 3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4
我国对外开放局面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35
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38
怎样理解经济发展的“横向联合”? 40
为什么说我国形成的七大经济区域带将构成90年代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框架? 41
如何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43
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44
什么是“小康水平”? 46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各项改革? 47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4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50
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有哪些主要特征? 52
我国现在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 53
怎样理解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54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6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9
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重大意义? 6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哪些重要环节? 65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7
市场经济的功能是什么? 68
为什么要培养和发展市场体系? 70
怎样理解股份制? 72
如何使我国股份制健康发展? 74
为什么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能力? 76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财政税收制度? 78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 80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价格体系? 82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经济监督体系? 83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劳动制度? 85
为什么要进一步改革工资奖励制度? 86
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8
怎样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改革? 89
为什么说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经营机制? 91
为什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点是落实企业自主权? 93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95
为什么发展经济“要走给下面放松的路,不要走给下面卡紧的路”? 97
为什么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99
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 10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103
为什么要转变政府职能? 105
县级机构改革为什么要走“小机构、大服务”的路子? 106
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7
什么是国家公务员制度? 108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核心作用? 110
什么是党的政治领导? 111
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113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4
怎样理解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116
如何理解干部“四化”这一方针? 118
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9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21
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坚持反腐败? 123
如何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124
为什么要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126
什么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127
什么是国际政治新秩序? 129
怎样理解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为进一步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130
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132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33
为什么说当前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好机会? 134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重点是什么? 136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136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37
党政机关和党政机关在职干部能否经商、办企业? 139
什么是经济合同? 140
怎样签订经济合同? 141
怎样在完善各种服务体系中发展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 142
怎样申办经济实体企业或经营单位的登记? 143
企业章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45
企业登记及其意义是什么? 146
企业法人申请登记需要说明哪些内容? 147
(二)综合国力 149
经济效益 150
社会效益 150
资源配置 151
计划经济 152
商品经济 153
市场经济 153
市场机制 154
市场调节 155
地区协作 155
横向经济联合 156
产业结构 156
产业政策 157
基础设施 158
基础产业 158
资金密集型产业 159
劳动密集型产业 159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160
行业管理 160
经济核算制 161
可行性研究 161
全面质量管理 162
系统工程 163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164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66
经济特区 167
经济协作区 168
经济联合体 168
经济技术开发区 169
我国“十大经济区” 171
沿海开放城市 171
经济特区外汇管理优惠政策 172
经济特区土地管理优惠政策 173
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 173
经济特区产品销售优惠政策 174
沿江和内陆城市开放政策 174
沿边开放政策 17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7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7
农业改革试验区 178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79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80
农科教结合 181
农业集约经营 181
商品粮基地建设计划 182
农业规模经营 182
菜篮子工程建设计划 183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84
企业租赁经营责任制 184
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 185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185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制 186
全员劳动合同制 186
投入产出总承包 187
扩大企业自主权 187
企业升级 189
企业活力 189
无上级企业 190
企业“上船” 191
产权重组 191
企业兼并 192
企业集团 192
企业破产 193
自主经营 194
自负盈亏 194
优化劳动组合 195
“两保一挂” 196
满负荷工作法 196
企业文化 197
生产经营型管理 197
市场观念 198
市场预测 199
市场功能 199
市场体系 200
市场导向 201
市场营销 201
商业“四放开” 202
生产资料市场 203
金融市场 204
证券市场 205
外汇市场 206
期货市场 206
劳务市场 207
人才市场 209
技术市场 210
信息市场 211
房地产市场 211
土地制度 212
房地产业 213
住房制度 214
住房制度改革 215
劳动就业制度 216
劳动服务公司 217
社会福利 218
保险 219
社会保险 220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221
外向型经济 221
国际劳务合作 222
国际工程承包 223
国际保理 223
国际租赁 224
“三来一补” 22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225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225
外商独资企业 226
工贸结合、农贸结合、技贸结合 227
海外企业 227
外引内联 228
边境贸易 229
自由贸易 229
自由港 230
自由贸易区 230
保税区 231
贸易壁垒 231
普惠制 232
进口配额制 232
进口许可证制 233
出口代理制 23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34
最惠国待遇条款 235
知识产权 235
进口税 236
海关 236
关税配额制 237
贷款政策 237
利率政策 238
价格管理体制 239
价格双轨制 240
税收 241
税收政策 241
税收优惠 242
税利合一 242
税利分流 243
个人所得税 243
个人收入调节税 244
税务登记 245
偷税漏税 245
股票 246
债券 247
购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248
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249
股份制 250
股票买卖 250
证券交易 252
工商行政管理 253
债务抵押 253
个体工商户 254
消费者权益 255
广告经营 255
商标注册 257
专利申请 258
彩票市场管理 258
公共关系 259
(三)附录:改革开放14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统计资料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