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地信息 1
1.1 概述 1
1.2 土地管理 3
1.3 环境因素与制度因素 6
1.4 土地信息系统 10
1.5 地籍 14
1.6 土地信息管理 16
1.7 土地信息与第三世界 18
1.8 马来西亚——案例 19
第二章 土地登记 23
2.1 土地所有权 23
2.2 土地转让 26
2.3 契约登记 27
2.4 土地产权登记 30
2.5 法律地籍 31
2.6 边界 36
2.7 确权 39
2.8 界标 43
2.9 边界测量 45
2.10 宗地记录 47
2.11 宗地参照系统 50
2.12 系统的改进 54
2.13 泰国——案例 55
第三章 税收地籍 59
3.1 税收地籍的起源 59
3.2 土地及地产税收 61
3.3 房地产估价 64
3.4 税收地籍的建设 68
3.5 地段资料 70
3.6 管理问题 74
3.7 德国地籍——案例 77
第四章 多用途地籍 82
4.1 概念 82
4.2 多用途地籍的组成 84
4.3 多用途地籍中的信息 88
4.4 多用途地籍可能包括的内容 89
4.5 与多用途地籍有关的事项 94
4.6 信息的质量 102
4.7 土地登记及信息服务中心(LRIS)——案例 104
第五章 空间参照系 112
5.1 大地控制网 112
5.2 测量原则 115
5.3 控制原则 116
5.4 地图投影 118
5.5 坐标系 120
5.6 电子定位 121
5.7 惯性测量 125
5.8 摄影控制测量 126
5.9 地面标志 129
5.10 控制网加密 131
5.11 精度和一致性 132
5.12 经济原则 135
5.13 独立检验原则 136
5.14 维护原则 137
篇六章 测量与制图 140
6.1 数据获取 140
6.2 确定属性 141
6.3 野外测量技术 142
6.4 摄影细部测量 150
6.5 遥感 161
6.6 测量方法的选择 166
7.1 数字化制图与LIS 169
第七章 数字化制图 169
7.2 数据获取 171
7.3 矢量数据的手工方式获取 175
7.4 矢量数据的非手工方式获取 178
7.5 网格数据获取 180
7.6 网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转换 183
7.7 数据处理与数据结构 184
7.8 基本三角运算 194
7.9 过滤和曲线拟合 196
7.10 制图综合 198
7.11 建立数字地面模型 198
7.12 数字高程模型的显示 202
7.13 数据输出 205
第八章 数据管理 209
8.1 数据管理的作用 209
8.2 数据文件与记录 211
8.3 数据库 213
8.4 数据库管理系统 215
8.5 网络 218
8.6 数据存储的手段 220
8.7 数据保护 222
第九章 LIS经济学 224
9.1 作为资源的信息 224
9.2 土地信息的价值 225
9.3 成本-效益分析 227
9.4 效益评估 229
9.5 成本评估 232
9.6 LIS产品定价 235
9.7 小结 237
第十章 制度问题 240
10.1 制度因素 240
10.2 信息政策 241
10.3 社会经济环境 244
10.4 政府部门和私有机构的作用 247
10.5 教育和培训 255
10.6 技术转让 257
10.7 法律和政治问题 259
10.8 数据标准化和数据交换 261
10.9 新西兰土地信息系统(LINZ)——案例 263
第十一章 管理问题 270
11.1 管理结构 270
11.2 组织因素 272
11.3 与土地登记有关的问题 274
11.4 测量过程 279
11.5 财务问题 283
11.6 协调 284
11.7 计算机化过程中的人力因素 287
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 296
12.1 土地信息系统 296
12.2 土地登记 298
12.3 税收地籍 300
12.4 多用途地籍 301
12.5 空间参照系 302
12.6 细部测量与制图 303
12.7 数字化制图 304
12.8 数据管理 305
12.9 经济问题 306
12.10 制度问题 307
12.11 管理问题 309
12.12 小结 311
附录A 用于评价地籍系统的检核表 314
附录B 实施多用途地籍的要求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