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天地人巨系统观的来龙去脉 1
1 古代人类自发、朴素的天地人系统整体观 2
1.1 古代中国的天地人系统观 2
五行八卦说 3
“天人感应”说与“天人合一”说 5
反“天人感应”说与天人相分论 7
“人定胜天”思想与“三统”协同论 7
1.2 古希腊的世界大系统观 9
德膜克利特的“世界大系统”说 10
亚里斯多德的系统整体观 10
自然物质元素系统观 10
充满矛盾的天体系统模型 11
人体系统结构模型 12
2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天地人机械系统观 13
2.1 哥白尼的天地结构统一观 13
2.2 笛卡尔的天地系统演化模型 14
2.3 牛顿的“宇宙系统”运动观 15
2.4 康德-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观 16
2.5 郝屯的地球系统演化观 18
2.6 近代前期关于动物-人体的机械系统观 19
3 近代后期的哲学变革:从唯心辩证系统到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 21
3.1 康德-黑格尔的唯心辩证系统观 21
辩证集合的哲学体系 22
系统过程的集合体 23
科学真理统论 23
3.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 24
宇宙体系论与四维时空无限观 24
大自然系统整体观 24
物质运动形式层次论 25
人类社会运动系统论 25
4 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的诞生与发展 26
一般系统论 27
4.1 SCI理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27
控制论 29
系统哲学 29
信息论 30
4.2 DSC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31
耗散结构论 31
协同论 33
突变论 33
4.3 J.W·福雷斯特的系统动力学 35
4.4 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的框架 35
5 现代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内涵--天地人关系的总览 37
5.1 “天-地”系统观 38
5.2 地球系统观 39
5.3 “天-人”系统观 40
5.4 “人-地”系统观 40
第二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演化序列 42
1.1 解开元素起源与系统演化之谜的钥匙 45
1 化学元素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45
1.2 元素起源与恒星演化同步的B2FH理论 47
1.3 元素起源与天地生人进化链 52
2 宇观天体物质系统的起源和演化 54
2.1 可见宇宙(总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54
伽莫夫的热大爆炸宇宙模型 55
古斯的“爆胀宇宙”模型 57
2.2 星系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 58
弥漫说 59
超密说 59
星系的演化 60
2.3 恒星天体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62
恒星起源的星云说 62
恒星系统演化的四部曲 63
3 太阳与行星地球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69
3.1 灾变论起源假说的衰落 70
3.2 各种新星云假说的复兴 71
霍伊尔新星云假说 72
戴文赛新星云假说 72
3.3 太阳系起源过程中的角动量不守恒 74
3.4 地球物质系统的圈层演化 75
地幔形成与幔壳分化 79
地壳形成及其演变 79
大气圈、水圈的形成与演变 80
4 地球上生命起源与生物系统的进化 81
4.1 地球上生物圈形成与演化的优越条件 8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定地位 82
特定的体积质量和复杂的圈层分化 83
地球拥有滋长生物的丰富物源 83
天体和地球提供了生物圈形成与演化的足够能量 83
4.2 在总星系中其它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84
4.3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史 86
化学演化阶段(约45~35亿年前) 87
生命演化阶段(约35~18亿年前) 89
4.4 地表生物系统的进化史 90
5 地球上人类起源和人类系统的进化 92
5.1 人类起源和演化之谜的揭示 92
人类神创说的兴衰 92
人猿同类论 93
由猿变人论 93
人猿同祖论 94
劳动创人说 95
5.2 从猿到人的系统进化历程 95
人类的远祖--原始灵长类 96
人类的祖先--腊马古猿 96
南方古猿与“形成中的人” 97
猿人-古人-新人进化三部曲 98
5.3 人类可能来自茫茫大海吗 101
由猿变人的系统进化链 102
5.4 猿-人系统进化链与意识起源 102
由猿脑变人脑--意识的起源 103
第三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06
1 宇宙-地圈-生物圈 107
1.1 宇宙圈--字观天体系统的圈层结构 108
太阳系 109
星系 110
总星系 112
1.2 地圈--宏观地球物质系统的圈层结构 112
内圈--“固体地球”分系统 113
外圈--“流体地球”分系统 116
1.3 生物圈--三极生态平衡系统的空间域 118
2 人类圈-技术圈-智慧圈 122
2.2 人类圈--人类社会系统的空间域 122
一般生命系统论 123
现代社会系统论 123
2.2 技术圈--人造客体系统的空间域 125
2.3 智慧圈--人类智能创造的“自由王国” 128
3 大宇宙--小宇宙--微宇宙 130
3.1 大宇宙--天地系统 130
大宇宙及其结构层次 130
揭示大宇宙奥秘的长征 131
地外生命与“外星文明”的探索 134
3.2 小宇宙--人类系统 136
人体确是小宇宙 136
人类的双重属性 140
人学系统与人体科学的崛起 143
现代与未来的人体功能革命 146
3.3 微宇宙--人脑系统 152
人脑堪称微宇宙 152
人脑是思维存在物 153
脑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兴起 154
人脑-电脑-光脑-生命脑革命 157
第四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运动与节律 166
1 天文运动-地质运动-生命运动 167
1.1 天文运动 167
1.2 地质运动 170
1.3 生命运动 174
2 自然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 176
2.1 自然运动--天地人巨系统自然属性的存在方式 177
自然运动的综合性与层次性 177
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统一的前景 179
自然界存在第五种、第六种基本作用力吗 181
自然界力能复合与转化是自然运动之源 182
2.2 社会运动--人类系统社会属性的存在方式 185
社会巨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185
社会运动是人群社会关系网络的矛盾运动 186
人群凝聚力和自组织力是社会运动的动力之源 187
人类对于思维运动本质和规律的探索 189
2.3 思维运动--人脑系统思维属性的存在方式 189
提高人类创造力与变革思维方式 191
思维运动与自然运动、社会运动的连锁效应 193
3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空流 194
3.1 天地人巨系统的耗散结构与协同效应 195
各级系统状态的开放性 195
诸系统远离平衡态 196
诸系统随机涨落导致有序 196
诸系统内外的协同作用与相干效应 197
3.2 四流大循环--天地人巨系统运动与功能的实质 198
物质流--物质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 200
能量流--能量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 204
信息流--信息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 210
时空流--时空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 217
4 自然节律-社会节律-思维节律 226
4.1 从天地生人的寿命和活动期到元素裂变的半衰期 226
自然节律 229
4.2 宇宙节律 229
社会节律 233
思维节律 237
5 天文钟-地质钟-生物钟-人体钟 240
5.1 天文钟--宇观天体系统的天文运动周期 240
5.2 地质钟--宏观地球系统的地质运动周期 242
岩石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 243
水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 244
大气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 245
生物圈中生命运动的周期性 246
古地球物理场中的周期性 247
地球物质系统内部作用的周期性 247
5.3 生物钟--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生命运动周期 249
古生物钟 250
现代生物钟 253
5.4 人体钟--人体系统与人脑系统的高级生物钟 259
第五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演变规律 266
1 同源伴生律与宇宙大数律 268
1.1 同源伴生律:天地生人同源循序伴生 268
天地系统起源的相关性原理 270
地球圈层结构的增生性原理 270
生态系统演化的递进性原理 271
1.2 宇宙大数律:表征天地人关系的“大数规律” 272
M·狄拉克的“大数假说” 272
R·迪克和B·卡特的“人择原理” 273
“宇宙大数律”的科学意义与哲学内涵 276
2 宇宙进化律与波动旋进律 284
2.1 宇宙进化律:天地生人系统进化链 284
物质形态进化与信息形态进化 286
物质形态进化的宇观链-宏观链-微观链 294
无机物-生物-人类的反映特性进化系列 297
主流:整体进化 支流:局部退化、歧化 298
2.2 波动旋进律:天地人巨系统的循环发展方式 307
宇宙万物波动与旋进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10
天地生人演进螺旋:周期性连环因果效应 317
以生产力革命为主轴的人类社会进化螺旋 322
3 广义引斥律与渐进突变律 325
3.1 广义引斥律:诸事物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 325
客观物质世界引斥作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26
广义引斥动力耦合原理 330
广义引斥律是诸事物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规律 332
3.2 渐进突变律:巨系统运动转化的基本方式 334
两种基本演化方式:连续性渐变和飞跃性突变 337
突变、灾变及其根源:物种突变与恐龙绝灭之谜 341
4 宇宙全息律与系统制约律 346
4.1 宇宙全息律:诸事物局部与整体间的全息映像 347
生物全息律与人体全息律 349
准晶态全息与分数维结构:宏微全息相似性 352
自然全息律-社会全息律-意识全息律 354
系统辩证法及其系统制约规律的提出 365
4.2 系统制约律:反映天地生人诸事物普遍联系本质的根本规律 365
系统制约规律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368
天地生人诸系统呈现全息重演性和系统制约性的根源 377
第六章 自然社会综合症及其系统根治 381
1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382
1.1 “天然自然”--未受人类活动干预的原生自然界 383
1.2 “人化自然”--人类所在与所知的“生命的绿洲” 385
1.3 “人工自然”--人类活动改造而成的次生自然界 387
1.4 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建和扩展了人工自然 388
1.5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391
2 自然社会灾害群与自然社会综合症的表现及其根源 393
2.1 自然灾害群发性与社会灾害的多米诺效应 394
陨击事件--全球性地外灾变事件的典型范例 396
地表冰川灾害形成的宇地复合成因机制 396
从天地大系统观揭示地震灾害成因之谜 399
“自然社会灾害群”:地球表层系统灾变的群发效应 402
自然社会综合症:地表全球性病变的综合效应 405
2.2 自然社会综合症及其主要症状 405
自然社会综合症产生的主要根源 437
2.3 技术作为人造客体的福祸利弊转化效应 439
技术社会功能的福祸利弊两重性 440
技术的基本社会功能是改造自然,造福兴利 442
违背自然规律、先进技术失控是“自然社会综合症”的主因 444
技术社会功能的福祸利弊转化效应 445
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447
3.1 人类与自然是主仆关系还是生态共存关系 448
3.2 现代人类被迫进入“环境觉悟的新时代” 452
世界“环境运动”的兴起 453
生态危机与“全球性均衡”观念 454
《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唤 456
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灾害科学的崛起 457
3.3 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准则 465
从“宿命”论、“征服”论走向“和谐”论是历史的必然 466
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五项准则 467
4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470
4.1 未来世界命运预测 471
4.2 三大文明: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476
物质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基石 477
精神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灵魂 479
生态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生命 481
人类社会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综合体 483
4.3 充分发挥文明技术的自控调节功能 485
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确理论与实践 490
4.4 依靠系统工程技术,实现最佳综合效益 490
系统工程和系统动力学是解开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钥匙 491
全球推行经济、社会、科技与生态全方位协调发展模式 498
4.5 全人类协调治症防灾:天地人巨系统进化的新曙光 508
依靠全球人类大协调,治症防灾,拯救地球 509
面向太空:探索“地外文明”,开发类地行星 510
面向地球:海陆开发并举,再掀蓝绿革命 515
面向社会:在社会大变革中开创人类未来文明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