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光文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43428083
  • 页数:50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理论篇 1

第一章 中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1

第一节 中国古典教育评价在前科举时期萌生 2

第二节 科举制的形成和古典教育评价制度的确立 12

第三节 古典教育评价在科举演化中发展 22

第四节 品德评价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 41

第五节 近现代中国教育评价的进展 43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 54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54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60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原则和过程 67

第四节 教育目标的意义及编制 74

第五节 教育目标的分类 78

第三章 教育评价理论基础的若干问题 87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本体论研究 87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 96

方法篇 105

第四章 教育评价方法系统的结构、性质与发展动向 105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法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106

第二节 教育评价方法发展动向探析 112

第五章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118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118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建立 124

第三节 指标的权重及确定 131

第四节 取样设计 142

第六章 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48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148

第二节 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 157

第三节 教育评价心理调控的意义 161

及主评人员的心理调控 161

第四节 被评人员的心理及调控 172

第七章 搜集评价信息的重要方法——测验法(一) 178

第一节 测验的意义、类型及特点 178

第二节 测验要素及量表水平 185

第三节 经典测验理论简介 191

第四节 测验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 197

第八章 搜集评价信息的重要方法——测验法(二) 205

第一节 测验的编制过程 205

第二节 主观性试题的特点及设计 210

第三节 客观性试题中选择题的特点及设计 215

第九章 搜集评价信息的其他方法 225

第一节 观察法 225

第二节 访谈法 232

第三节 问卷法 239

第十章 评价信息的描述统计分析 251

第一节 集中趋势分析 251

第二节 离散程度分析 254

第三节 相关程度分析 264

第十一章 假设检验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272

第一节 抽样分布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272

第二节 假设检验的意义与一般步骤 283

第三节 单样本均值及双样本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 287

第四节 多样本均值差异的假设检验 296

第五节 非参数检验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307

第六节 在教育评价中正确使用假设检验 316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参照系及结果的综合处理 319

第一节 相对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 319

第二节 标准分数在相对评价中的应用 326

第三节 绝对评价法 334

第四节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338

第五节 测验等值及其在评价中的应用 343

第六节 指标信息的提取及综合 346

第七节 模糊综合评判 353

操作篇 362

第十三章 学生评价(一) 362

第一节 学业成就评价 362

第二节 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371

第十四章 学生评价(二) 378

第一节 个性测量与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操作 378

第二节 品德评价 399

第一节 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 407

第十五章 教师评价 407

第二节 教师评价方案举样 417

第十六章 学校评价 433

第一节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 433

第二节 学校综合评价 446

第十七章 地方教育评价 453

第一节 地方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内容 453

第二节 地方教育评价举样 457

第十八章 元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 464

第一节 元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标准 465

第二节 元评价方法 469

附表1 正态曲线的面积(P)与纵线(Y)表 487

〔附表〕 487

附表2 t值表 492

附表3 肯特尔(Kendall)一致性系数中S的临界值表 494

附表4 x2值表 495

附表5 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 496

附表6 等级相关系数(rR)的临界值表 497

附表7 F值表 498

附表8 Fmax的临界值表 501

附表9 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临界值表 502

附表10 符号秩次检验表 503

主要参考文献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