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十年代的美学 71
第一节 清扫旧文化污垢,确立新启蒙基调 71
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 72
二、建立美学学科的努力 75
三、文艺美学的焦点与突破 84
第二节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95
一、中西合璧的美学观念 96
二、教育为主旨的艺术理论 113
三、美育——改造社会的不二法宝 121
第三节 陈独秀、胡适的美学思想 128
一、陈独秀的革命意识和胡适的学者风度 129
二、文学革命的美学意义 131
三、美学观念的现代风采 140
四、新文艺的理想与追求 149
第四节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美学倾向 154
一、“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 154
二、不相与谋,道不同乎 162
三、殊途同归——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167
第五节 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 171
一、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支点 172
二、批判虚伪的圆满揭示真实的缺憾 176
三、文艺为改造国民性的利器 181
第六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 188
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188
二、革命文艺思想之肇始 195
第二章 三十年代的美学 203
第一节 设计新美学系统,宣传新民主思想 203
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 204
二、建构中国美学体系的尝试 207
三、文艺美学的嬗变 217
第二节 “新月”和梁实秋的美学思想 226
一、“新月”的活动、演变和政治倾向 226
二、“人性”论的缠绵悱恻 231
三、形式主义的缕金错彩 235
四、梁实秋的美学观 240
第三节 瞿秋白的美学思想 246
一、美的本质的阶级性 247
二、美学形态的现代性 249
三、大众文艺的倡导 252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积极传播 257
第四节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260
一、浸透着东方传统的西方精神 260
二、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65
三、以艺术的审美特性改良社会 274
四、自由主义的文艺态度 278
五、在新旧美学形态间徘徊 283
一、儒道释合一的人格精神 288
第五节 丰子恺的美学思想 288
二、新形势下的传统风范 295
三、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理论 302
四、中外美学的比较研究 311
第六节 鲁迅后期的美学思想 317
一、从社会进化论到阶级斗争论 317
二、美学理论中的唯物史观 320
三、文艺的根底下伏着功用 329
第三章 四十年代的美学 337
第一节 创建成熟化美学迎接新中国诞生 337
一、中国现代美学的总结 338
二、美学学科的彷徨 340
三、文艺美学的新颜 342
第二节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 349
一、普遍真理与具体现实相结合 350
二、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合革命目的的和谐型美学观 352
三、文艺服从于政治 357
第三节 胡风的美学思想 363
一、两条战线作战 364
二、反封建为主体的美学形态 368
三、近代崇高型的现实主义理论 374
第四节 蔡仪的美学思想 386
一、新美学的理论基石 386
二、唯物主义美学体系的建设 388
三、本体的唯物主义和形态的古典主义 393
四、反映论的认识模式 398
五、古典形态的“现实主义” 403
结束语 409
参考书目 410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