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印度哲学底特质 1
二 印度文化概观 3
第一篇 古代婆罗门哲学 13
第一章 赞诵明论底神话的宇宙观 13
第一节 吠陀底意义和种类 13
第二节 赞诵明论底哲学思想 15
第一 彼一 17
第二 生主神 18
第三 造一切神 19
第四 祈祷主神 19
第五 原人 20
第二章 净行书底祭坛哲学 22
第一节 净行书兴起底时代和他底特质 22
第二节 净行书底内容 24
第三节 净行书底哲学思想 25
第一 生主 26
第二 梵 27
第三 自我 28
第四 轮回说 业说 29
第三章 奥义书底自我哲学 30
第一节 奥义书思想兴起底原动力和他底特质 30
第二节 奥义书底名义和内容 31
第三节 奥义书底哲学思想 33
第一 梵我不二 33
第二 梵底现象化 39
第三 轮回 解脱 42
第二篇 诸派哲学 45
第一章 数论派 46
第一节 学统 46
第二节 本典 46
第三节 名义 47
第四节 哲理 47
第一 所因 47
第二 量论 48
第四 二元二十五谛 49
第三 因中有果论 49
第五 世界观 有情观 54
第六 轮回 解脱 57
附录 数论义 59
第二章 瑜伽派 62
第一节 目的 开祖 名义 62
第二节 本典 63
第三节 哲理 63
第一 第二十六谛——神 63
第三 ?支行法 神? 解脱 64
第二 心理说 64
附录 瑜伽外道 66
第三章 胜论派 67
第一节 名义 学统 67
第二节 本典 67
第三节 哲理 68
第一 六句义 十句义 68
第二 极微论 75
第三 因中无果论 76
第四 有情观 解脱观 77
附录 胜论义 78
第四章 正理派 85
第一节 名义 开祖 85
第二节 本典 85
第三节 哲理 86
第一 本派底人生观和十六句义 86
第二 论式 91
附录 十六谛义 92
第五章 弥曼差派 93
第一节 名义 开祖 起源 93
第二节 本典 94
第三节 哲理 94
第一 声常住论 94
第二 量论 96
第三 论究法 97
第四 本派底理想 神观 业观 97
附录 声论义 98
第一节 名义 学统 99
第六章 吠擅多派 99
第二节 本典 101
第三节 哲理 102
第一 跋达罗衍那底学说 102
第二 乔陀婆陀底学说 104
第三 商羯罗底学说 纯粹一元论 106
第四 罗摩冤阇底学说 局限一元论 111
第七 萨陀难陀底学说 114
第五 摩达婆底学说 114
第六 婆罗跋底学说 114
第七章 佛世底哲学诸派 119
第一节 摩诃婆罗多叙事诗底哲学 119
第二节 顺世派 120
第三节 耆那教 121
第四节 六师外道 123
第一节 佛教兴起底时代和他底使命 127
第一章 根本佛教底哲学 127
第三篇 佛教哲学 127
第二节 佛教底开祖释迦牟尼佛 128
第三节 佛教圣典 132
第一 结集 132
第二 内容 135
第四节 哲理 139
第一 四谛 139
一 苦谛 140
二 集谛 149
三 灭谛 150
四 道谛 152
第二 十二因缘 155
第二章 部派佛教底哲学 158
第一节 部派分裂底年代 原因 部名 部数 158
第二节 哲理 161
第一 有部底学说 161
一 万有论 162
二 修道 得果 171
三 涅槃 佛身 172
第二 大众部底学说 173
一 万有论 173
二 心性论 174
三 佛身 175
第三 大众部系底学说 176
第四 犊子部系底学说 177
第五 折衷系底学说 177
第六 经量部系底学说 179
附录 南传小乘部执 181
第三章 开发佛教底哲学(一)——龙树系底中观哲学 187
第一节 龙树略传 187
第二节 龙树底学统 187
第三节 哲理 189
第一 二谛 189
第二 八不 192
第三 涅槃 佛身 193
第五 佛护清辨底学说 194
第四 提婆罗?罗多底学说 194
第四章 开发佛教底哲学(二)——无著世亲系底唯识哲学 196
第一节 无著世亲略传 196
第二节 无著世亲底学统 197
第三节 哲理 198
第一 万法唯识论 198
第二 唯识的宇宙人生观 201
一 宇宙万有底缘起 201
二 宇宙万有底实相 202
三 宇宙万有底种类 204
第三 唯智的宇宙人生观 210
一 唯智的宇宙人生底展现 210
二 菩提 210
三 涅槃 211
四 佛身 佛土 212
第四 陈那底学说 212
第五 护法底学说 213
一 本新合用说 214
二 四分说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