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心态:社会转型期一个新的关注点 1
一、国民心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1
(一)从本质上说,国民心态和社会心理是同一意义的 1
(二)“社会心理”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意识” 4
(三)三种国民性:“几千年的国民性”、“几十年的国民性”和“现实的国民性” 7
二、嬗变中的国民心态和中国人 10
(一)在我国,有关人的研究历来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10
(二)改革开放使当今的中国人获得了“第二次解放”,中国人一定要变,中国人一定会变,中国人一定能变,这恐怕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
(三)国民心态的重塑或改造,的确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社会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14
三、嬗变中的社会病态心理 20
(一)病态心理、社会病态心理 20
(二)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病理与社会病态心理 23
(三)研究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病态心理的意义 26
第二章 在冲突、整合中的国民价值观 29
一、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9
(一)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9
(二)三种价值观:“几千年的价值观”、“几十年的价值观”和“现实的价值观” 30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不可置疑地挑战 35
二、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 37
(一)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核心之点是:是定位于社会还是定位于个人 37
(二)一场由“小人物”发动的争论明确地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对“传统价值观”的神圣性已经开始动摇,很多人处于彷徨、困惑、迷惘之中 39
(三)围绕着潘晓的信的争论,实际上就是一场价值观的争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40
三、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价值观正向符合初级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状况嬗变 43
(一)人:是“政治人”,还是“社会人” 44
(二)人:是“理想化的人”,还是“现实化的人” 46
(三)人:是“以集体为重的人”,还是“以个人为重的人” 48
(四)人:是“以义为重的人”,还是“以利为重的人” 49
(五)人:是“封闭的落后人”,还是“开放的现代人” 51
结束语:价值观嬗变中方向的把握 53
附录:《人生的路呵,为什么愈走愈窄?》 55
第三章 改革开放20余年国民心态的变迁 60
一、不可抗拒的思变、求变心态 61
(一)过去:僵硬的守旧心态 61
(二)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已经涌动着一股不可抗拒的思变、求变潜流 62
(三)改革开放历程中国民思变、求变的特点 62
二、变化莫测的求富心态 65
(一)沉重的传统:“重义轻利”的道德至上心态 65
(二)改革开放初期:狂热的求富、致富欲望 66
(三)二十年之后,开始理性化了的求富、致富欲望 68
三、要求社会公平的心态 69
(一)要求社会公平是任何社会公民都有的一种普遍要求和心态 69
(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也是一种社会的不公 71
(三)改革开放后要求社会公平成为全社会成员的一种强烈心愿 72
四、觉醒了的要求个人发展的心态 74
(一)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的个性的扭曲 74
(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也是被计划好了的,人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觉醒 77
(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人的发展上赋予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品质、新特点 80
五、强烈要求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心态 82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82
(二)中国人没有因“母亲”的失误而嫌弃自己的祖国 84
(三)“强国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85
六、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民心态总的发展趋势 85
(一)国民心态发展的表现形式:从无序到有序 85
(二)国民心态发展的表现方式:从简单的两极性到复杂的多向性 86
(三)国民心态发展的道德价值:从非道德化到道德化 86
(四)国民心态发展的表现内容:从非理性化到理性化 87
(五)国民心态发展的社会适应性:从不成熟到成熟 88
第四章 一度迷失了的精神家园:六大病态心理 90
引论:嬗变中的国民心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危机、道德危机 90
一、令人心跳的物欲化倾向 91
(一)过于迷恋于对物的占有,对金钱的崇拜,根本无视自己的精神需要,产生诸如人格衰退、道德衰退、精神衰退和行为衰退,这就是人的物欲化倾向 91
(二)在物欲化思潮的冲击下,不少人患上了精神麻痹症 92
(三)从“社会的存在”去找物欲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95
(四)解决认识问题、榜样问题和个人修养问题是矫治物欲化倾向的重要手段 97
二、缺乏理性化的群体躁动倾向 99
(一)对社会剧变所持的一种焦躁不安心态,一种急不可耐的情绪性反映,一种缺乏理智的盲目行为之总和就是躁动 99
(二)盲目地追求功利是群体躁动的主要特点 101
(三)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这是群体躁动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103
(四)矫治群体躁动现象:不要都挤向独木桥 105
三、人性衰退的冷漠化倾向 106
(一)旁观者冷漠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所引起的“非社会行为” 106
(二)良知的麻痹是冷漠化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107
(三)当今最为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瘫痪的灵魂 112
四、反文明的粗俗化倾向 115
(一)反文明的粗俗化倾向是当今社会难以解决的一道难题 115
(二)粗俗化倾向意味着人性的退化,发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是有很深刻的背景的 117
(三)矫治粗俗化倾向要从每个人做起 120
五、使社会无序的无责任化倾向 122
(一)使社会发展变得无序、使个人的发展失去方向的无责任化倾向 122
(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失衡是无责任化倾向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124
(三)矫治“无责任化倾向”要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抓起 125
六、祸国殃民的虚假浮夸化倾向 125
(一)一股不可抑制的虚假浮夸化倾向 125
(二)为利益驱动的虚假浮夸风 129
(三)矫治虚假浮夸风事关到政治,事关政府威信,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132
第五章 荡涤一切旧的、落后的病态心理 135
一、心灵上的肿瘤:“红眼病” 135
(一)在改革初期,“红眼病”心态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136
(二)“红眼病”心态的五大特征及其危害 138
(三)“红眼病”心态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 140
(四)认真消除“红眼病”,发展积极的健康心态 141
二、杀人不用刀的流言蜚语 142
(一)什么是流言蜚语和谣言 142
(二)社会动乱时期容易产生流言蜚语和谣言 144
(三)流言蜚语的制造者 147
(四)流言蜚语和谣言的对策 148
三、难于驾驭的社会牢骚 151
(一)剧变社会中的社会牢骚很盛行 151
(二)社会牢骚的盛行并不仅仅是社会宽容的结果 154
(三)面对社会牢骚我们该怎么办 157
四、使人摸不着头脑的社会逆反心理 162
(一)关于社会逆反心理概念的争论 162
(二)什么是社会逆反心理 163
(三)社会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65
(四)社会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其对策 168
五、使社会一盘散沙的“窝里斗” 169
(一)“窝里斗”就是内耗,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倾轧、争斗,其后果必然是一盘散沙 169
(二)从“政治性内耗”,到“经济性内耗” 170
(三)中国人的“窝里斗”是很丰富多彩的,但是它的最为可怕的后果是斗掉国家的元气 172
(四)龙要腾飞,一定要告别“窝里斗”,这就要好好地认真地研究“窝里斗”盛行的原因,惟此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 173
第六章 当今危害社会极大的几种社会病理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175
一、祸国殃民的流氓犯罪团伙 175
(一)流氓团伙犯罪的发展及其所形成的恶势力,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175
(二)当今流氓犯罪团伙发展的新动向:向类似于黑社会性质的流氓犯罪团伙的方向发展 179
(三)权力腐败庇护下的流氓恶势力 182
(四)治理流氓犯罪团伙的对策 188
二、会亡党亡国的权力腐败 193
(一)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毒瘤:腐败 193
(二)权力腐败者的腐败心态:不怕亡党亡国 197
(三)“小人物”腐败的心态 204
(四)怎样纠治腐败现象 210
三、给社会带来大劫难的当代邪教 212
(一)什么是迷信 212
(二)当代社会为什么相信迷信的人越来越多? 215
(三)邪教:当代迷信的登峰造极 218
第七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际关系的嬗变 227
一、不同体制下的人际关系 227
(一)“几千年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227
(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际关系 230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际关系:从权力本位、关系本位、单位本位的束缚中冲出来 232
二、体制转换过程中畸形的人际关系 233
(一)使人际关系扭曲的“关系化倾向” 234
(二)使人际关系构成的品质低劣的“庸俗化倾向” 240
(三)使人际关系私利化的“势利眼倾向” 240
(四)使人际关系功能异化的“结伙化倾向” 240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际关系的调适 24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的人际关系 243
(二)现阶段怎样进行人际关系的调适 246
第八章 重塑民族心,再造中国人 250
一、目标定位:21世纪对人素质的要求 251
(一)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批头脑绝顶聪明的人 251
(二)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会干事业的人 252
(三)高素质的人应该是能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252
(四)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人格非常健康的人 253
二、寻根问祖: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心 254
(一)健康的国民心态形成的“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54
(二)对民族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255
(三)爱国: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 256
(四)重德: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则 257
(五)诚:博大宽容胸怀之源 259
(六)求是务实:不太容易实践的宝贵品性 260
(七)勤奋:创造灿烂文明之本 262
三、吸收借鉴:拓宽人的发展模式 263
(一)“天朝心态”要不得 263
(二)崇洋媚外、“全盘西化”也不行 264
(三)外国学者的关于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研究 265
(四)要发展人的主体意识 266
(五)要发展竞争意识 268
四、社会调适:重塑一度迷失了的精神家园 268
(一)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靠“抓两手、两手抓” 268
(二)要重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导 271
(三)要记住: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 272
(四)为国民树立楷模:官德的建设 273
(五)要不断提高公民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276
五、人格自律:构建灵魂的新寓所 280
(一)要培养崇高的理想 280
(二)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81
(三)要有高尚的情趣 281
(四)要注意修身养心,要慎独,要自律 282
(五)要学会择友,通过交友培养性格 283
(六)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 284
(七)要多一点创造性 285
作者出版书目总览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