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汉字发展的方向 1
绪论 3
第一章 象形、指事、会意 13
1.1 文字的起源 13
1.2 象形、指事、会意及方向性 19
第二章 假借 26
2.1 假借与假借字 26
2.2 假借字与被借字 29
2.3 假借字与拼音字 30
2.4 假借的方向性 33
第三章 转注 35
3.1 转注的内涵 35
3.2 转注的外延 40
3.3 转注的重大意义 48
3.4 转注存在的问题 59
第四章 形声 62
4.1 形声法与形声字 62
4.2 形声与转注的异同性 70
4.3 形声与转注的异时性 78
4.4 形声与转注的方向性 85
第五章 复合文字 92
5.1 音词形词理论关于文字的基本概念 92
5.2 音词形词理论关于音词的构成因素 95
5.3 音词形词理论关于造字的基本途径 97
5.4 音词形词理论关于文字的基本类型 103
5.5 复合音词 110
5.6 复合文字 116
5.7 复合文字的方向性 122
第二部分 英美文字发展的方向 133
第六章 英美文字与单词 135
第七章 英美文字与字母、字母群 140
第八章 英美文字概况 143
第九章 英美文字的基本类型及方向性 150
第十章 几个遗留问题 162
10.1 专职音意符的来源问题 162
10.2 英美文字的音意方向有何有力的证据 166
10.3 缩略语词及其方向性 174
10.4 非标准文字及其方向性 180
第三部分 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 185
第十一章 世界文字的大系类型 187
第十二章 世界文字的发展方向 192
附录 1983-1997年有关本论的部分资料 197
附1 1985年作者原序 199
附2 1986年范山先生作序 205
附3 关于词是否可以划分为音词和形词的复信(一) 207
附4 关于词是否可以划分为音词和形词的复信(二) 倪海曙 212
附5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天惠先生关于《方向》一文的复信 213
附6 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14
附7 1986年中国音词形词理论学会筹备组所作简介 218
附8 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贺水彬教授 221
附9 1986年段明灿先生关于《方向》一文的复信 223
附10 关于汉语是否可成为世界通语的复信 226
附11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方向》一文的复信 229
附12 1987年所作音词形词理论简介 230
附13 从汉字的假借现象看“注意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 247
附14 音词形词理论面临的主要障碍 253
附15 音词形词理论概念 259
附16 平凡的岗位 辉煌的奉献 高炜 262
附17 长安县中国国际音词形词理论促进会章程 267
附18 关于《方向》一文的审查意见 274
附19 音词形词理论诞辰十三周年纪念大会开幕词 何斌魁 280
附20 努力开创音词形词理论研究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刘振祥 283
附21 音词形词理论诞辰十三周年纪念大会闭幕词 王乃锁 291
附22 《书法教育报》的有关报道 294
附23 《三秦都市报》的有关报道 295
附24 《长安建设》的有关报道 296
附25 致《杂文报》编辑同志 298
附26 音词形词理论创立经过自叙短歌 300
附27 关于《从音词形词理论看世界文字方向》的审读意见 韩宝育 305
附28 关于音词形词理论研究推广工作的重要启示 309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