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 4
1.1来自路面的力 5
1.1.1路面摩擦力 5
1.1.2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力 6
1.1.3由于路面结构而产生的力 7
1.2.1路面形状 9
6.2.3行驶试验方法分类 9
1路面形状和行驶时的附加负荷 9
1.2.2路面响应 15
1.2.3行驶负荷(汽车负荷计算基准) 18
1.2.4异常负荷 18
1.3轮胎特性 21
1.3.1轮胎产生的力和力矩 21
1.3.2直线行驶时产生的力 22
1.3.3转弯时产生的力 28
1.4空气力 32
1.4.1空气气流和压力 33
1.4.2力的种类及其影响 34
1.4.3空气阻力 36
1.4.4举升力和俯仰力矩 41
1.4.5侧向力和偏转力矩 43
1.4.6侧倾力矩 44
第2章 运动特性 46
2.1动力性能 46
2.1.1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47
2.1.3加速性能 48
2.1.2行驶性能曲线 48
2.1.4最高车速 50
2.1.5爬坡性能 50
2.1.6动力性能的提高 51
2.1.7自动变速汽车的动力性能 53
2.2驾驶性能 54
2.2.1驾驶性能概述 54
2.2.2行驶环境和驾驶性能 59
2.2.3排气净化措施和驾驶性能 64
2.2.4柴油车的驾驶性能 65
2.2.5提高驾驶性能的设计 66
2.3.1汽车和制动 67
2.3制动性能 67
2.3.2制动力 68
2.3.3汽车和制动力 69
2.3.4停止距离和制动距离 71
2.3.5制动效力和稳定性 73
2.4操纵稳定性 76
2.4.1汽车的运动 77
2.4.2转向特性 79
2.4.3高速稳定性 82
2.4.4操纵轻便性 83
2.4.5极限性能 85
2.4.6悬架、转向和稳定性 86
第3章 舒适性 89
3.1平顺性 89
3.1.1对乘员的振动及其传递途径 89
3.1.2人的振动感觉 91
3.1.3路面凹凸引起的振动 93
3.1.4轮胎、悬架系的振动 94
3.1.5车身、车架的振动 98
3.1.6转向操纵系的振动 99
3.1.7驱动系的振动 99
3.2噪声 100
3.2.1噪声的尺度 100
3.1.8发动机的振动 100
3.2.2汽车的噪声 104
3.2.3发动机的噪声 105
3.2.4进、排气噪声 107
3.2.5冷却系噪声 109
3.2.6滑行噪声 110
3.3.2人的温度感觉 112
3.3.1空气调节的历史 112
3.3空气调节 112
3.3.3舒适的温度条件 113
3.3.4舒适的空调系统 115
3.3.5暖气装置 116
3.3.6冷气装置 117
3.3.7温度调节 119
3.3.8车内换气 119
3.4居住性人体工程 120
3.4.1人体尺寸力 121
3.4.2疲劳 124
3.4.3居住性 126
3.4.4信息接受能力操作性 132
第4章 经济性和使用可靠性 139
4.1油耗(燃料消耗率) 139
4.1.1油耗简述 140
4.1.2油耗分类 142
4.1.3交通形态和油耗特性 143
4.1.4影响油耗的因素 144
4.1.5油耗的改善 146
4.2强度、耐久性 149
4.2.1强度、耐久性概述 149
4.2.2强度、耐久性的分析方法 150
4.2.3保证强度、耐久性的各种条件 155
4.3冷却性能 160
4.3.1行驶中的水温 160
4.3.2冷却系及其功用 162
4.3.3最新冷却系的特征 164
4.3.4冷却性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 167
4.4保养和易损零件 171
4.4.1保养实例 171
4.4.2发动机的保养 178
4.4.3轮胎、悬架和转向机的保养 183
4.4.4制动器、驱动系的保养 188
4.4.5电器、辅件的保养 189
第5章 性能试验的目的、计划和试验设施 193
5.1.1使用形态和环境 194
5.1汽车的各种使用条件和试验方法 194
5.1.2法律规定 199
5.1.3性能评价方法和试验方法的分类 202
5.2试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06
5.2.1试验目的和计划的制定 206
5.2.2试验实施 209
5.2.3组织和管理 211
5.3试车场及其外围设备 214
5.3.1性能试验路 214
5.3.2强度、耐久性试验路 217
5.3.3外围设备 219
5.4.1性能试验设备 220
5.4室内试验设备 220
5.4.2耐久可靠性试验设备 224
5.4.3环境试验设备 227
第6章 性能试验方法 231
6.1动力性能试验 231
6.1.1加速性能试验 231
6.1.2最高车速试验 233
6.1.3爬坡性能试验 234
6.1.4行驶阻力试验 235
6.1.5底盘测功机试验 236
6.2驾驶性能试验 237
6.2.1试验目的 237
6.2.2评价方法 237
6.1.6主观(感觉)评价试验 237
6.2.4具体试验方法 240
6.2.5驾驶性能评价和燃油性质 246
6.3制动性能试验 247
6.3.1试验方法的种类 247
6.3.2室内试验 248
6.3.3道路试验(实车行驶试验) 251
6.4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264
6.4.1基本特性试验 264
6.4.2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 268
6.4.3主观感觉评价试验 275
6.5平顺性试验 275
6.5.1舒适性测定 276
6.5.2舒适性评价 277
6.5.3台架试验 279
6.5.4数据处理 282
6.6.1噪声评价试验 286
6.6噪声试验 286
6.6.2噪声改进试验 287
6.7空气调节试验 295
6.7.1换气性能的评价 296
6.7.2采暖、制冷性能评价 297
6.7.3主观评价试验 301
6.8居住性、人体工程试验 302
6.8.1人体机能的测定 302
6.8.2居住性评价试验 304
6.8.3法规适合性试验 308
6.9燃料消耗试验 308
6.9.1油耗测定方法 310
6.9.2试验实施 312
6.9.3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油耗试验时的负荷设定方法 316
6.9.4新测试技术 318
6.10强度、耐久性试验 319
6.10.1试验时的输入 319
6.10.2室内试验方法 326
6.10.3实车行驶试验 332
6.11冷却性能试验 336
6.11.1冷却性能试验的内容 336
6.11.2实车试验方法 336
6.11.3冷却性能评价 338
6.11.4基础试验 340
6.12空力试验 342
6.12.1空气气流的观察方法 343
6.12.2空气力的测定 345
6.12.3压力分布的测定方法 351
6.13气候耐久性试验 351
6.13.1变色、褪色 353
6.13.2变形(尺寸稳定性) 356
6.13.3龟裂 357
6.13.4腐蚀 358
Sl(国际)单位及其与常用单位换算表 362
《汽车的性能与试验》执笔者名单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