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艺、文学和文学理论 1
2.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
3.文学作品同哲学、社会科学的异同 9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3
5.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 17
6.文学的阶级性 22
7.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的关系 28
8.文学与政治 35
9.为什么我们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而同时又说文艺不能够脱离政治? 39
10.文学的倾向性 43
11.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 47
12.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为什改译为《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今后还要不要、再提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 51
13.文学的党性 56
14.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方针和道路 60
15.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65
16.歌颂光明与暴露黑暗 70
17.“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74
18.作家的学习与修养 78
19.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 84
20.灵感 89
21.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94
22.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 99
23.文学的社会作用 103
24.寓教于乐 108
25.艺术形象 112
26.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 116
27.什么是形象思维? 120
28.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124
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128
30.什么是典型? 132
31. 典型人物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 137
32.怎样理解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个”? 142
33.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146
34.典型化 151
35.创造典型人物的方法 155
36.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 158
37.创作方法 163
38.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 167
39.现实主义 171
40.浪漫主义 175
4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79
42.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以结合 183
43.古典主义 187
44.自然主义 191
45.怎样认识和对待西方现代派文学 195
46.文学作品的内容 200
47.文学作品的形式 203
48.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06
49.题材与素材 210
50.题材的多样化与重大题材 213
51.主题 217
52.“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221
53.关于所谓“永恒的主题” 224
54.形象大于思想 228
55.描写人物的方法 232
56.细节描写的意义及细节的提炼 235
57.情节 239
58.情节的组成部分 243
59.结构 246
60 非情节因素 251
61.文学语言 255
62.文学作品的语言 259
63.文学语言与人民口头语言 262
64.人物语言与叙述人的语言 266
65.叙述、描写、白描、议论、抒情 270
66.怎样学习语言 274
67.文学体裁分类的三分法和四分法 277
68.诗歌的特点 281
69.意境 287
70.抒情诗和叙事诗 290
71.格律诗、自由诗及其它 293
72.小说的特点 297
73.长篇、中篇、短篇及小小说 300
74.戏剧文学的特点 305
75.悲剧、喜剧、正剧 310
76.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315
77.电影文学的视觉形象性 318
78.蒙太奇 321
79.散文的特点 325
80.散文的类别及品种 328
81.报告文学 332
82.文学起源于劳动 336
83.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41
84.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345
85.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349
86.学习研究和继承优秀文学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353
87.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对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指导意义 357
88.文学的人民性 363
89.怎样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文学作品? 367
9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70
9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实行“双百”方针 374
92.“风格就是人” 378
93.作家的风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383
94.艺术流派 388
95.文学的民族风格 393
96.文学欣赏 398
97.共鸣 403
98.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 406
99.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标准 410
100.开展文学批评应注意掌握哪些问题? 415
附录一:文学理论常用术语简释 夏之放 419
阳录二: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简介 李衍柱 451
编后记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