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467935
  • 页数:955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第一编 大事记 1

第二编 行政建制 41

第一章 位置疆域 41

第一节 位置 41

第二节 疆域 41

第二章 置县沿革 4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6

第一节 明清区划 46

第二节 民国区划 56

第三节 现行区划 57

第三编 自然地理 72

第一章 地质 72

第一节 构造发展 72

第二节 构造带 73

第三节 地层 74

第四节 矿产资源 75

第二章 地貌 79

第一节 低山丘陵 79

第二节 黄土台原 82

第三节 沟壑峪道 84

第四节 川道河谷 85

第三章 气候 86

第一节 光照 87

第二节 气温 87

第三节 地温 89

第四节 降水 90

第五节 气压、风 95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98

第七节 物候 99

第四章 水文 100

第一节 地表水 100

第二节 地下水 103

第三节 水质 105

第五章 土壤 108

第一节 淤土 109

第二节 垆土 110

第三节 黄土性土 111

第四节 其它土壤 112

第五节 土壤养分 114

第六章 植被 115

第一节 自然值被 115

第二节 人工植被 117

第七章 动物 118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18

第二节 饲养动物 119

第四编 自然灾异 120

第一章 主要灾害 120

第一节 旱灾 120

第二节 水灾 125

第三节 雹灾 129

第二章 其它灾害 132

第一节 风灾 132

第二节 霜冻 133

第二节 滑坡 134

第三章 地震灾害 135

第四章 瘟疫与虫害 136

第一节 瘟疫 136

第二节 虫害 137

第五章 特异现象 139

第五编 人口 141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41

第二章 人口规模 143

第一节 数量 144

第二节 分布 145

第三节 密度 147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49

第一节 年龄 150

第二节 性别 155

第三节 文化 158

第四节 职业 161

第五节 民族 163

第四章 人口变动 164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64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68

第三节 城乡变动 170

第五章 人口管理 171

第一节 户籍编制 171

第二节 行政管理 172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73

第一节 婚姻 174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74

第二节 家庭 175

第七章 人口控制 176

第六编 农牧业 181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81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8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83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84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84

第五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85

第二章 农业 186

第一节 耕地 186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90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92

第四节 粮、棉、油、蔬菜生产 193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98

第一节 畜禽种类及发展 202

第三章 畜牧业 202

第二节 饲养管理 203

第三节 畜种繁育 20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7

第五节 畜禽产品 208

第六节 特种畜禽 209

第七节 畜牧业区划 213

第四章 多种经营 215

第一节 种植业 215

第二节 养殖业 217

第三节 编织业 218

第四节 作坊 219

第五节 其它副业 219

第五章 农业机械 220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220

第二节 种类与应用 222

第七编 林业 236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36

第一节 事业单位 236

第二章 林业资源 237

第一节 种类 237

第二节 生产部门 237

第二节 分布 240

第三节 林产品 241

第三章 林业生产 244

第一节 育苗 24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45

第一节 权属 248

第二节 管护 248

第四章 林木管护 248

第五章 科技推广 249

第一节 良种培育 250

第二节 新法栽植 250

第三节 病虫防治 251

第八编 水利水保 253

第一章 灌溉工程 253

第一节 引水 253

第二节 蓄水 258

第三节 提水 261

第一节 农村供水 265

第二章 综合水利工程 265

第二节 防汛治河 266

第三节 排水治碱 267

第三章 水利管理 268

第一节 灌溉管理 268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69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70

第四节 投资管理 271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 272

第四章 水土保持 272

第一节 流失类型及分布 273

第二节 农田治理 274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 275

第四节 引洪漫地 277

第五章 渔业 278

第一节 水域 278

第二节 鱼类资源 279

第三节 渔业生产 279

第六章 管理机构 281

第一节 行政管理 281

第二节 基层单位 282

第三节 省、地驻富单位 283

第九编 工业 285

第一章 工业综述 285

第一节 演变 285

第二节 结构 287

第二章 工业生产 291

第一节 饥械工业 291

第二节 建材工业 292

第三节 食品工业 293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95

第五节 造纸工业 296

第六节 印刷工业 297

第七节 纺织工业 297

第八节 缝纫工业 298

第九节 煤炭工业 298

第十节 电子工业 299

第十一节 文化用品工业 299

第三章 工业技术 300

第一节 技术开发 300

第二节 技术改造 301

第三节 技术引进 302

第四节 名优产品 303

第四章 工业管理 3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0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05

第五章 电力管理 308

第一节 机构 308

第二节 设备 309

第三节 供电与管理 309

第一节 规模 310

第六章 乡镇工业 310

第二节 产品 311

第三节 管理 311

第四节 效益 312

第十编 交通 邮电 314

第一章 古道、驿路 314

第一节 古道 314

第二节 驿路 316

第二章 公路 318

第一节 线路 318

第二节 桥梁 332

第三节 管理和养护 335

第四节 运输 337

第五节 运输管理 346

第三章 铁路 350

第一节 线路 351

第二节 车站及设施 352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54

第四章 邮政电信 355

第一节 邮政 355

第二节 电信 360

第三节 邮电管理 363

第十一编 商业 366

第一章 集市贸易 366

第一节 市场 366

第二节 集会 367

第三节 集市贸易 369

第二章 私营及个体商业 370

第三章 供销商业 37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72

第二节 民主管理 373

第三节 供应 375

第四节 购销 376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77

第四章 国营商业 378

第一节 机构 379

第二节 网点 380

第三节 收购 381

第四节 销售 383

第六节 经营管理 385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85

第五章 粮食油脂 3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7

第二节 收购 388

第三节 供应 389

第四节 储运 391

第五节 油脂 392

第六节 经营管理 393

第六章 物资管理 394

第一节 机构 394

第三节 调整改革 395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95

第七章 名特食品 396

第十二编 财政金融 404

第一章 财政 404

第一节 机构 404

第二节 财政体制、预算管理 405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09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12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416

第二节 税制 418

第二章 税务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第三节 工商税 420

第四节 农业税 427

第三章 金融 431

第一节 机构 431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33

第三节 存款 436

第四节 工商贷款 437

第五节 农业贷款 439

第六节 信用合作 441

第七节 固定资产贷款 443

第八节 保险、信托 443

第九节 金银收兑 444

第十节 债券 445

第十三编 经济管理 447

第一章 计划 44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47

第二节 计划编制 447

第三节 组织实施 448

第二章 统计 450

第一节 调查 450

第二节 服务 451

第二节 监督 452

第三章 物价 452

第一节 物价 453

第二节 管理 455

第三节 物价补贴 456

第四章 计量 457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5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61

第五章 审计 462

第一节 机构 462

第二节 审计 463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465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65

第二节 工商业登记 467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469

第四节 经济监督 470

第一节 土地面积及利用 472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72

第二节 土地制度 473

第三节 土地开发 475

第四节 土地管理 476

第十四编 城乡建设 47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79

第一节 城廓变迁 483

第二节 市政建设 484

第三节 城区用水 488

第五节 公共卫生 489

第四节 城区绿化 489

第二章 县城建筑 490

第一节 机关建筑 490

第二节 卫生建筑 492

第三节 文化福利建筑 493

第四节 工业建筑 494

第五节 商业建筑 49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96

第一节 私房改造 496

第二节 公房建设 497

第四章 集镇乡村建设 498

第一节 建制镇 498

第二节 集镇 502

第三节 乡村建设 505

第五章 设计施工 506

第一节 勘察设计 506

第二节 建工队伍 506

第六章 环境保护 50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08

第二节 “三废”治理 509

第十五编 党派群团 51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富平县委员会 51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10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512

第三节 中心工作 517

第四节 宣传教育 521

第五节 干部培训 522

第六节 统一战线 523

第七节 纪律俭查 524

第二章 国民党、三青团 527

第一节 国民党 52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30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1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531

第四章 民主党派 534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富平县支部 53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富平县支部 535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富平支部 535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富平县小组 535

第五章 群众团体 536

第一节 工会 536

第二节 农民协会 538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539

第四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39

第五节 少年组织 540

第六节 妇女组织 541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542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43

第十六编 政权 544

第一章 建国前的县政权 544

第一节 县衙、县政府 544

第二节 参议会、议员及“国大”代表选举 547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54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47

第二节 选举 549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50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55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555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559

第三节 基层组织 559

第四节 监察 560

第五节 信访 561

第六节 档案 563

第十七编 民政与人事劳动 566

第一章 民政 56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66

第二节 优抚安置 566

第三节 灾贫救济 56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572

第五节 殡葬管理 573

第六节 移民和居民安置 574

第二章 人事劳动 575

第一节 人事管理 575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77

第三节 劳动工资 579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82

第十八编 司法 582

第一章 公安 582

第二节 社会治安 583

第三节 户籍管理 588

第四节 看守管理 589

第五节 消防 589

第六节 交通警察 590

第二章 检察 59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9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92

第二节 法纪检察 59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9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593

第三章 法院 5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4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96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96

第四节 民事审判 597

第五节 经济审判 598

第一节 法制教育 59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99

第二节 调解 601

第三节 公证 601

第四节 律师 601

第十九编 军事 60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03

第一节 兵役饥构 603

第二节 人民武装饥构 603

第一节 卫所制、八旗兵 605

第二节 国民兵制 605

第三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605

第二章 兵役 605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606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0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09

第一节 城守营 609

第二节 国民兵团 609

第三节 其它地方武装 611

第一节 组织 612

第四章 游击队 612

第二节 武装斗争 614

第五章 民兵 616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16

第二节 战备训练 617

第二节 预备役 618

第四节 武器管理 618

第五节 政治教育与文明建设 61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20

第六章 人民防空 620

第六节 以劳养武 620

第二节 防空工事 621

第三节 “三防”教育 621

第七章 驻军 622

第一节 古代驻军 622

第二节 民国驻军 622

第三节 当代驻军 623

第八章 军征、支前 624

第一节 抗日战争期间的军征支前活动 624

第三节 抗美援朝期间的军征支前活动 625

第四节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军征支前活动 625

第二节 解放战争期间的军征支前活动 625

第九章 重要兵事纪略 626

第一节 美原之战 626

第二节 宋金富平之战 627

第二节 “逐陆”纪实 627

第四节 抗击“麻军” 628

第五节 红二方面军在富平 629

第六节 康庄战役 629

第七节 解放富平 630

第一节 行政管理 633

第二十编 教育 63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33

第二节 教学研究 634

第二章 私塾、县学 635

第一节 私塾、义学 635

第二节 县学、书院 636

第三章 学前教育 637

第一节 幼儿园 637

第二节 学前班 638

第一节 学校、学生 639

第四章 小学教育 639

第二节 学制、课程 645

第三节 教学、管理 646

第五章 中学教育 647

第一节 学校、学生 647

第二节 学制、课程 653

第三节 教学、管理 654

第四节 人材输送 654

第六章 专业教育 656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56

第二节 职业教台 657

第七章 成人教育 659

第一节 扫除文盲 660

第二节 农民教育 662

第三节 职工教育 662

第四节 干部教育 663

第八章 教师 664

第一节 队伍 664

第二节 培训 665

第二节 待遇 666

第一节 教学改革 667

第九章 教育改革 667

第十章 经费与设施 669

第一节 经费 669

第二节 电化教学 669

第二节 校舍与设备 681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682

第一节 管理 682

第二节 业务 682

第三节 效益 683

第一节 图书馆 685

第二十一编 文化 68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85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 688

第三节 文化馆 688

第四节 乡镇文化站 689

第二章 图书发行 689

第一节 私营书店 689

第二节 新华书店 689

第三节 农村图书发行 691

第一节 诗词 692

第三章 文学创作 692

第二节 散文小说 705

第三节 民间故事 710

第四节 歌谣 712

第四章 戏剧 716

第一节 剧种 716

第二节 剧目 717

第三节 剧团 720

第五章 民间艺术 723

第一节 绘画、书法、摄影 723

第四节 剧校 723

第二节 社火 727

第三节 曲艺 729

第四节 工艺美术 729

第六章 广播、报刊 731

第一节 广播 731

第二节 报刊 733

第七章 电影、电视 734

第一节 电影放映 734

第二节 电视 736

第二节 队伍 737

第八章 科学技术 737

第一节 机构 737

第三节 科学普及 73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738

第九章 著述目录 740

第二十二编 文物 743

第一章 革命文物 743

第一节 纪念地 743

第三节 烈士陵园 745

第二节 纪念建筑 745

第四节 碑石文献 746

第二章 古遗址 747

第一节 文化遗址 747

第二节 仓廒遗址 749

第三节 祠庙遗址 750

第四节 其它遗址 752

第三章 古建筑 753

第一节 庙宇 753

第一节 帝王陵 754

第四章 古墓葬 754

第二节 古塔 754

第二节 历代名人墓葬 757

第五章 石刻 760

第一节 城署、书院碑 760

第二节 泉渠碑 760

第三节 桥梁碑 762

第四节 学校碑 763

第五节 祠庙碑 764

第七节 造像 767

第六节 经幢 767

第八节 造像碑 768

第九节 墓碑、墓志 769

第六章 散存文物 773

第一节 绘图 773

第二节 帖册、拓片 773

第三节 器物 776

第四节 其它古迹 780

第五节 文物保护 7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87

第一章 体育行政 787

第二十三编 体育 787

第二节 体育设施 789

第二章 人材培养 789

第一节 运动员 789

第二节 教练、裁判员 790

第三节 人材输出 791

第三章 体育活动 791

第一节 幼儿体育 791

第二节 青少年体育 792

第三节 成人体育 793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794

第四章 体育比赛 795

第一节 武术 796

第二节 田经 797

第三节 球类 798

第四节 其它 800

第二十四编 卫生 805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8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05

第二节 医疗单位 807

第一节 器械 810

第二节 病床 810

第二章 医疗设备 810

第三章 医生 811

第一节 医护人员 811

第二节 医术 812

第四章 防疫保健 813

第一节 疫病防治 813

第二节 卫生保健 815

第一节 中药 818

第五章 药品 818

第二节 西药 820

第三节 经营管理 820

第四节 “恒心堂”药店 821

第二十五编 社会风俗 823

第一章 婚姻、生育 823

第一节 婚姻 823

第二节 生育 825

第二节 丧葬 826

第一节 祝寿 826

第二章 寿诞、丧葬 826

第三章 祭祀 828

第一节 祭祖 828

第二节 祀神 828

第四章 生活习俗 829

第一节 服饰 829

第二节 饮食 830

第三节 居住 831

第四节 行旅 832

第五章 传统节日 833

第六章 道德风尚 835

第一节 扶贫帮困 助人为乐 836

第二节 尊老爱幼 家庭和睦 837

第三节 见义勇为 无私奉献 838

第七章 宗教 838

第一节 佛教 839

第二节 道教 839

第三节 天主教 840

第四节 基督教 840

第八章 姓氏 841

第五节 伊斯兰教 841

第一章 语音 843

第一节 富平话的声韵调 843

第二十六编 方言 843

第二节 富平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表 845

第三节 富平话跟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 845

第二章 分类词表 852

第三章 谚语 861

第四章 语法特点 862

第一章 传记 867

第二十七编 人物 867

第二章 英烈名录 900

第三章 先进模范人物 904

第四章 外地县籍工作人员名录 907

第五章 本县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910

附录 912

一、《富平县志》纂修始未 912

二、遗文选辑 915

三、建国后重要文件摘录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