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言 1
自序:不朽的斑斓回忆—说不尽的两宋文明 1
不老实的“厚道人”—宋太祖化家为国的事迹 3
英雄出于乱世—赵匡胤的青年时代 3
兵权释于杯酒—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软”的对内统治方针 6
先南后北定统疆—宋太祖的赫赫武功 11
“仁者之愚”致大惑宋太祖“斧光烛影”的死亡之谜 17
雄龙雌凤相对决—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 23
降旗飘出太原城—宋太宗攻灭北汉 23
高梁河畔尝败绩—宋辽首次主力对决战 25
“雍熙北伐”再无功—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 27
懦弱与妥协:一种心理距离—“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 37
聪明英悟之主—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 37
见“好”就收—“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 39
退一步海阔天空—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双赢局面 45
喝饱就忘挖井人—寇准的结局 48
过于严肃的滑稽剧—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 59
贺兰铁马彻地来—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 59
鄂尔多斯大草原的主人—党项羌早期的“奋斗史” 59
喂不饱的群狼—从李继迁到李德明 61
西北烽烟连年起—元昊的十数年战争 68
天让谁灭亡,先让谁疯狂—元昊的下场 81
一个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85
宋朝太后也垂帘—真宗皇后刘氏的十一年执政 85
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宋仁宗到宋英宗 90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吊起来卖的青年王安石 93
偏执狂的生存之道—王安石大行“新法” 95
君臣开边意未已—宋神宗末年对西夏的两次战败 100
皇后“偷汉”的政治性后果—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 107
金漠银水逞英豪亦有契丹能赋诗—漫述辽代汉诗的发展 107
齐天萧后怀恨死 传弟传子兴宗疑—辽兴宗到辽道宗 110
春来草色一万里 绝色红颜正愁余—懿德皇后萧观音的汉语诗词创作 111
龙床不容小蛇出 宫闱秘事有人知—辽朝版“斯塔尔报告”的出台 114
殿角泥香留萧字 仍旧花铃深夜语—萧观音身后的辽朝国祚 119
浪子皇帝流氓臣—宋徽宗与他的宠臣们 124
“性情中人”宋徽宗 124
春梦绕胡沙的宋徽宗父子 129
无赖“六贼”朝堂坐 132
天堂到地狱—东京汴梁的陷落 144
残山剩水留半壁—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 155
出人意外的帝位—康王赵构 155
谋不见用的忠臣—李纲 157
白首将军振臂呼—宗泽 160
杭州的“政变”闹剧—苗傅、刘正彦 164
战鼓声声黄天荡—韩世忠 169
关陕失却川蜀危—张浚、曲端、吴玠 172
中原傀儡也猖炽—刘豫 178
左右逢源终得利—西夏乾顺 183
奸帝奸臣“二人转”—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 186
祸起萧墙事堪忧—淮西军变 186
顺昌大捷振军心—刘锜的胜利 190
直捣黄龙平敌穴—岳飞的信心 194
理直气壮主降派—秦桧的“议和” 198
天日昭昭毁长城—岳飞之死 203
甘为臣妾江南隅—“皇统和议”的最终签订 208
大柄若在手 清风遍天下—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完颜亮 213
“蛰龙”岁月跌宕多—金熙宗时代的完颜亮 213
大柄在手任诛戮—果于出刀的完颜亮 219
文才武略兴规模—改制迁都的完颜亮 223
处心积虑一南北—一心侵宋的完颜亮 227
提兵百万汹汹来—率兵南侵的完颜亮 234
欲雪前耻反败绩—南宋“隆兴北伐”的失败 242
太师飞头去和戎—韩侂胄“开禧北伐”前后事 246
“两朝内禅”的真假戏 246
“庆元党禁”的窝里斗 251
“开禧北代”的坏结局 256
回光返照的金王朝 265
塞马一声嘶 百年又轮回—金朝的灭亡 269
金宣宗的“三大误” 269
金哀宗的亡国“三步曲” 277
唇亡齿必寒—南宋“端平入洛”的失败 295
“亡天下时代”的关键词—钓鱼城·鄂州和·贾似道·襄樊失·临安降 298
钓鱼城:蒙古大汗的的“鬼门关” 298
鄂州和—子虚乌有的“胜利” 301
贾似道:好运气不会永远” 304
襄樊失—浴血苦战的迷惘 309
临安降:残阳如血浴江南 316
鼙鼓扬天繁华歇 丹心万古名不灭—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333
苦战扬州的英雄—李庭芝 333
江西的游击苦战—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336
静江的誓死抵抗—马墍与娄钤辖 339
重庆的五路被围—张珏 340
悲壮的山之役—陆秀夫与张世杰 34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岁月 346
跋:生活,作为令人宽慰的假相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