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1
正义力量的胜利,国际共运的凯歌 周作翰 1
中国人民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王长平 5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邹红霞 1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战中得到升华 张劲波 15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孙建娥汪仲兆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研究析论 柳礼泉 24
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 韩廉 29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战略构想的比较 朱歌辛 33
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苏丽君 37
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启示 黄碧辉 42
二、抗战中的共产党敌后战场 47
试述中共在抗战初期的地位与作用 方小年 47
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刘世荣 52
对百团大战评价的评述 王献志 56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共产党战略方针的转变 袁庆祥 60
抗战时期我党瓦解敌军工作述论 薛学共 64
抗战时期党对日俘政治上的争取政策 李儒斌 69
抗日战争中我党的反顽军事斗争 吴勇 73
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 曾长秋 77
陕甘宁边区发展农业的经验及其启示 黎安仁 83
从大生产运动看近几年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张君 87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肖新华 91
三、毛泽东思想在抗战中成熟 96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崔矗 96
由军事竞争向经济竞争嬗变的历史启示 廖和平朱有志 10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思想 赵玲玲 104
毛泽东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 秦位强 108
毛泽东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 陈邵桂 113
从解决“皖南事变”看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夏继春 117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李凯中 121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外交理论上的贡献 岳苏明 125
周恩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赵蓓 129
论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策略 许顺富 134
抗日战争时期王稼祥在思想理论上的贡献 欧亚 140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借鉴第二次国共合作经验推动两党再次携手 朱欢星 144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展望 杜菊辉 149
国民党的出路在于第三次国共合作 刘建荣 15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价值论思考 王文明 159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 孙尧奎 164
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蒋均时 168
中共和民主党派在抗日民主运动中的合作 李招忠 173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华人之民族意识 李伟迪曾惠燕 177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华人之民族意识 李伟迪曾惠燕 177
“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试述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周桂英 182
共产党在联蒋抗日中统战策略的灵活性 陈华林 186
抗战时期我党争取团结开明绅士的政策 张可荣 190
桂系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谌立平 194
五、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9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利用外资之探讨 邱正文 199
抗战期间湖南民族工业由盛转衰的原因探析 李晖 205
常德会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郑立范毅 209
豫湘桂战役析评 杨遂生 214
及其影响 陈炳炎齐辉傅靖 218
衡阳保卫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18
国民党在中条山战役的失利原因探析 喻国英谢海燕 223
论湘西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历史地位 杨吉兴 227
是芷江洽降?还是芷江受降? 罗玉明 233
评蒋介石在抗战中的根本立足点 熊慧群 238
黔东事变述评 石中光罗康隆 242
六、中国抗战的国际关系 247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环境 郭六云 247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对美政策论析 彭焕才 251
中国抗战粉碎了日本的“北进”和“南进”战略 樊文邦 256
日本侵华的“总体战”战略 张志辉 260
远东“慕尼黑”——布鲁塞尔会议 阳春喜 265
评抗日战争初期的“陶德曼调停” 杜应娟 269
值得纪念的一位朋友——史迪威 周含华 273
七、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 277
恩格斯晚年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及其启示 吴家庆 277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与恩格斯晚年革命战略的转变 肖和华 282
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慧敏程波 287
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通人和 卢华英陈晓南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