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乳腺的胚胎发生、解剖组织学及生理学 1
第一节 乳腺的胚胎发生和出生后发育 1
一、乳腺的胚胎发生 1
二、乳腺的出生后发育 2
第二节 乳腺的解剖及组织学 3
一、乳腺的位置及外部形态 3
二、乳腺的组织结构 4
三、乳腺相关筋膜 6
四、乳腺的血管分布 7
五、乳腺的淋巴引流 10
六、乳腺的神经支配 14
第三节 乳腺的生理 15
一、内分泌激素对乳腺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二、月经周期与乳腺的周期性变化 18
三、乳腺的功能 19
第二章 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及新进展 23
第一节 乳腺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23
一、肿瘤动物模型概述 23
二、自发性肿瘤模型 23
三、诱发性肿瘤模型 23
四、移植性肿瘤模型 24
第二节 乳腺癌细胞培养 24
一、癌细胞系的建立 25
二、癌细胞系的鉴定 26
第三节 乳腺癌实验研究进展 26
一、乳腺癌起源新说——乳腺癌干细胞 26
二、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新进展 27
三、乳腺癌基因治疗新靶点 28
第三章 乳腺标本的取材及报告格式 34
第一节 取材的一般要求 34
一、肉眼检查 34
二、组织块的选择 34
第二节 活检标本的取材 34
一、穿刺活检 34
二、咬取活检 35
三、切除活检 35
四、保乳手术 35
第三节 手术切除标本的取材 35
一、乳腺单纯切除标本的检查和取材 35
二、乳腺改良根治标本及乳腺根治标本的检查及取材 35
第四节 特殊情况取材 36
一、隐性乳腺癌 36
二、副乳腺癌 36
三、男性乳腺癌 36
四、其他病变 37
第五节 外科病理报告内容及报告格式 37
一、报告项目 37
二、报告格式举例 37
第四章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39
第一节 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9
一、钼靶X线检查 39
二、乳腺CT检查 40
三、乳腺MRI检查 40
第二节 正常乳腺的影像学表现 41
一、各种生理因素对乳腺影像学的影响 41
二、X线表现 41
三、CT表现 42
四、MRI表现 42
第三节 乳腺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42
一、X线基本表现 42
二、CT基本表现 43
三、MRI基本表现 44
第四节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4
一、乳腺增生症 44
二、乳腺炎症 45
三、乳腺其他良性病变 46
四、乳腺良性肿瘤 46
五、乳腺癌 47
六、乳腺肉瘤 49
七、乳腺恶性淋巴瘤 50
八、男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0
九、乳房成形术 50
第五章 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53
第一节 正常乳腺的超声表现 53
一、皮肤 53
二、皮下脂肪 53
三、腺体组织 53
四、乳腺后间隙 54
五、胸壁 54
六、区域淋巴结 54
第二节 乳腺发育异常的超声表现 54
一、副乳 54
二、青春期乳腺肥大 54
三、乳腺发育不良 54
四、乳腺发育不对称 54
第三节 乳腺良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55
一、乳腺增生病 55
二、纤维腺瘤 55
三、导管内乳头状瘤 55
四、导管扩张症 56
五、急性乳腺炎 56
六、结核 56
七、脂肪坏死 56
八、肉芽肿性乳腺炎 56
九、乳汁潴留囊肿 56
第四节 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56
一、乳腺癌超声表现的共同特征 57
二、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58
三、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58
四、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59
五、乳腺癌术后超声检查随访 59
第五节 男性乳腺疾病的超声表现 60
第六节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60
第七节 介入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61
一、病灶定位 61
二、穿刺活检 61
三、乳腺疾病的治疗 61
第八节 乳腺超声技术的新进展 61
第六章 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65
第一节 乳腺导管内视镜的发展概况 65
第二节 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65
一、适应证 65
二、禁忌证 66
第三节 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的并发症 66
一、乳头水肿 66
二、乳导管破裂 66
三、局部感染 66
第四节 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66
第五节 正常乳腺导管的内视镜表现 67
第六节 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内视镜表现 67
一、炎性病变 67
二、乳导管内隆起性病变 68
第七节 乳腺导管内视镜的临床应用 69
一、乳腺导管内视镜下病理活检 69
二、导管内炎症病变的治疗 69
三、导管内病变的定位 69
四、乳腺导管内视镜引导下手术治疗乳头状瘤 70
第七章 核医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72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的应用 72
一、概述 72
二、应用 72
第二节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73
一、概述 73
二、术前显像和早期探查 74
三、随访和分期 74
四、疗效检测和预后 75
五、骨痛和骨转移的关系 75
六、淋巴结阳性与骨转移的关系 75
七、骨显像和肿瘤/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75
八、骨转移灶的分布特点 76
九、PET/FDG显像 76
第三节 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77
一、概述 77
二、临床应用与评价 77
第四节 放射免疫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77
一、概述 77
二、放射免疫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78
第五节 放射免疫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78
第八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临床意义 81
第一节 概述 81
一、定义 81
二、临床意义 81
第二节 示踪及探测方法 81
一、染料法 81
二、核素法 82
三、联合法 83
第三节 外科手术方法 83
第四节 术中冰冻及病理检查 84
一、术中冷冻 84
二、常规病理检查 84
三、特殊病理技术 84
第五节 统计学处理方法 84
第六节 临床应用价值 84
第七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 85
第九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88
第一节 概述 88
第二节 人群分布概况 88
第三节 种族与移民特点 89
第四节 生殖因素 90
一、月经初潮 90
二、月经周期特征 90
三、绝经年龄因素 90
四、孕产史 90
五、哺乳因素 91
六、其他因素 91
第五节 内源性与外源性激素影响 91
一、雌激素 91
二、雄激素 91
三、催乳素 92
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92
五、口服避孕药 92
六、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92
第六节 既往疾病因素 93
一、乳腺良性疾病 93
二、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病史 94
三、其他原发癌病史 94
四、其他疾病及用药因素 94
第七节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95
一、饮食因素 95
二、饮酒 95
三、吸烟 96
第八节 环境因素 96
一、电离辐射 96
二、有机氯杀虫剂 97
三、电磁场 97
第九节 其他危险因素 97
一、受教育程度 97
二、体力活动 98
三、其他 98
第十节 家族史 98
一、概述 98
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98
三、高危家族史的乳腺癌特点 99
四、结语 99
第十章 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期 106
第一节 TNM分期系统的原则 106
第二节 WHO推出的最新乳腺癌TNM分期 106
一、TNM临床分期 106
二、pTNM病理学分期 108
三、临床分期 109
第三节 新近研究成果对分期的影响 110
一、前哨淋巴结活检 110
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10
三、新辅助化疗 110
第十一章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与遗传学概述 11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11
一、基因工程的发展 111
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展 112
三、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114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 114
第二节 肿瘤分子病理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 115
第三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异常机制和意义 116
一、染色体畸变 116
二、基因水平改变 119
三、表遗传学改变 121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21
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121
二、聚合酶链反应 122
三、核酸杂交技术 126
四、DNA测序 131
五、等位基因缺失分析(LOH) 131
六、组织芯片技术 132
七、微切割技术 132
八、蛋白质组学 132
第五节 展望 132
第十二章 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机制 141
第一节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141
第二节 影响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因素 141
一、年龄因素 141
二、肿瘤本身因素 141
三、临床分期 142
四、生物学特性 142
五、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142
六、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状态 142
第三节 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途径 142
一、局部浸润 142
二、淋巴道转移 142
三、血行转移 143
第四节 乳腺癌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143
一、促进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143
二、抑制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145
第五节 结语 148
第十三章 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150
第一节 乳腺癌发生有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50
一、癌基因与乳腺癌 150
二、抑癌基因和乳腺癌 152
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协同表达 154
四、展望 154
第二节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 154
一、肿瘤血管生成概述 154
二、肿瘤血管生成和乳腺癌的关系 156
三、常用的MVD的检测指标及意义 158
四、展望 160
第三节 乳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 160
一、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原因 160
二、乳腺癌多药耐药逆转策略 162
第四节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乳腺癌 163
一、PI3K/Akt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164
二、Hedgehog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167
三、Wnt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168
四、C-erbB2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170
五、ER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171
第五节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172
一、C-erbB-2 172
二、nm23 172
三、微血管密度 173
四、p53 173
五、MCP-1 174
六、PS2 174
七、热休克蛋白家族(Hsp) 174
八、S100A4 175
九、bcl-2 175
十、uPA 175
十一、VEGF 176
十二、E钙连接素 176
第十四章 乳腺癌ER、PR及HER-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84
第一节 性激素受体与乳腺癌 184
一、性激素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184
二、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186
三、性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87
四、性激素受体的检测方法 190
五、性激素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 191
第二节 HER-2与乳腺癌 195
一、HER-2的结构与功能 195
二、乳腺癌中HER-2扩增和表达 196
三、HER-2检测的临床意义 196
四、HER-2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化 198
第十五章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概述 209
第一节 新分类的结构 209
第二节 乳腺癌分类的变化 209
一、乳腺癌的内涵 209
二、乳腺癌的分类 209
三、新的肿瘤类型 211
第三节 原位癌的归属问题 211
第四节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11
一、病变分类 211
二、命名及分级 211
三、新的认识 212
第五节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12
第六节 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213
第七节 良性上皮性增生 213
第八节 乳腺肿瘤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214
第九节 ICD-O编码的应用 214
第十节 问题与展望 215
第十六章 乳腺病变针吸细胞学 215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发展概况 215
一、国外发展概况 215
二、国内发展概况 216
第二节 浸润性乳腺癌 216
一、浸润性乳腺癌的基本特点 217
二、各型浸润性乳腺癌的细胞学 221
第三节 前驱病变 221
一、小叶性肿瘤 221
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22
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22
第四节 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222
一、腺病 223
二、乳腺囊肿病 223
三、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增生 224
四、管状腺瘤 224
五、泌乳性腺瘤 224
六、女性乳腺肥大 225
七、男性乳腺发育 225
第五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 225
一、纤维腺瘤 226
二、叶状肿瘤 226
三、导管周围间质肉瘤 226
第六节 乳头肿瘤 226
一、乳头腺瘤 226
二、乳头Paget病 227
第七节 肌上皮病变 227
第八节 间叶性肿瘤 227
一、颗粒细胞瘤 227
二、脂肪瘤 228
三、梭形细胞肿瘤 228
第九节 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 228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 228
二、转移性肿瘤 229
第十节 炎症性病变 229
一、急性乳腺炎 229
二、导管扩张症 229
三、异物肉芽肿性乳腺炎 229
四、结核病 230
五、脂肪坏死 230
六、积乳囊肿 230
第十七章 乳腺病变的手术中病理会诊 232
第一节 概述 232
一、概念 232
二、常用制片方式 232
三、冷冻制片技术的应用 232
第二节 乳腺病变手术中病理会诊的用途和价值 233
一、用途 233
二、价值 234
第三节 开展乳腺病变手术中病理会诊的基本条件 234
一、人员条件 234
二、设备条件 235
第四节 影响乳腺病变手术中病理会诊的因素 235
一、病理医生的因素 235
二、临床医生的因素 236
三、病理技术人员的因素 236
四、冷冻制片技术本身的因素 236
第五节 乳腺病变手术中病理会诊的实验室技术问题 237
一、冷冻切片的温度 237
二、不同组织的制片 237
三、保乳手术中的工作安排 237
四、冷冻切片机的消毒 237
第六节 冷冻切片中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 238
第七节 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239
一、乳腺病变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范围 239
二、手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239
三、应用实例介绍 240
第八节 乳腺病变的手术中病理会诊 240
一、发育异常 240
二、炎症性病变 241
三、乳腺增生病 242
四、良性肿瘤 246
五、乳腺癌 249
六、叶状肿瘤 255
七、乳腺肉瘤 255
第十八章 乳腺疾病诊断病理学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第二节 上皮性肿瘤 265
一、浸润性导管癌 265
二、浸润性小叶癌 266
三、伴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特征的癌 269
四、小管癌 270
五、浸润性筛状癌 271
六、髓样癌 272
七、分泌黏液的癌 273
八、神经内分泌肿瘤 275
九、浸润性乳头状癌 276
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276
十一、大汗腺癌 278
十二、化生性癌 279
十三、富于脂质的癌 281
十四、分泌型癌 281
十五、嗜酸细胞癌 282
十六、腺样囊性癌 282
十七、腺泡细胞癌 283
十八、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283
十九、皮脂腺癌 284
二十、炎症性癌 284
二十一、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284
二十二、小叶性肿瘤 286
二十三、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87
二十四、微浸润性癌 294
二十五、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95
二十六、乳腺良性上皮增生 298
第三节 肌上皮病变 301
一、肌上皮增生症 301
二、腺肌上皮腺病 301
三、腺肌上皮瘤 301
四、恶性肌上皮瘤 302
第四节 间叶肿瘤 302
一、血管瘤 303
二、血管瘤病 303
三、血管周细胞瘤 303
四、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 304
五、肌纤维母细胞瘤(MFB) 304
六、纤维瘤病 305
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306
八、脂肪瘤 306
九、颗粒细胞瘤(GCT) 307
十、良性外周神经鞘瘤(BPNST) 308
十一、血管肉瘤 308
十二、脂肪肉瘤 310
十三、横纹肌肉瘤 310
十四、骨肉瘤 311
十五、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312
十六、纤维肉瘤 312
十七、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 313
第五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 314
一、纤维腺瘤 314
二、叶状肿瘤(PTs) 314
三、低度恶性导管周围间质肉瘤(PDSS) 316
四、错构瘤 317
第六节 乳头肿瘤 317
一、乳头腺瘤 317
二、汗腺瘤样腺瘤(MBC) 317
三、乳头Paget病 318
第七节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319
第八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 321
第九节 男性乳腺疾病 321
一、男性乳腺发育 321
二、男性乳腺癌(MBC) 322
第十节 瘤样病变 323
一、积乳囊肿 323
二、黏液囊肿样病变/瘤(MLL/MLT) 323
三、导管扩张症 324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 325
五、慢性炎症和乳腺脓肿 326
六、结核病 326
七、异物性肉芽肿 327
八、脂肪坏死 327
九、纤维性病 328
第十九章 远程医学与病理会诊 342
第一节 远程医学发展状况 342
一、国外发展状况 342
二、国内发展状况 342
第二节 远程医学的定义 343
第三节 远程医学研究的内容 343
一、远程医学涉及的应用范围 343
二、远程医学的研究方向 344
第四节 远程医学的组成 344
第五节 远程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345
第六节 远程医学的技术支持 345
第七节 远程医学的法律问题 347
第八节 远程医学网络通讯技术 348
第九节 基础网络传输方式 348
第十节 数据通信技术方式 349
一、电路方式 349
二、分组方式 350
三、帧方式(帧中继) 351
四、信元方式 351
第十一节 远程病理会诊 352
一、远程病理系统的组成 353
二、远程病理显微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353
第十二节 展望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