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1
第一章 微循环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微循环定义 1
二、微循环研究简史 2
三、活血化瘀与微循环 6
第二节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8
一、微循环的组成 8
二、血流通过微循环的途径 11
三、微血管的构型 12
四、微循环的微细结构 13
五、血液流变学 17
六、微循环的功能 19
第三节 微循环的调节 23
一、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24
二、微循环的全身调节 26
三、微循环的局部调节 29
第四节 重要脏器微循环的特点 33
一、脑的微循环 33
二、心脏的微循环 40
三、肺的微循环 42
四、肝脏的微循环 44
五、肾脏的微循环 49
第五节 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 52
一、人体微循环观察方法与内容 53
二、我国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 64
三、微血管测压和测流速 68
四、甲襞微循环检测 71
五、甲襞微循环的中西医分型 77
六、人体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临床价值 79
第二章 微循环障碍 85
第一节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85
一、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87
二、微血流紊乱 88
三、微血管壁损害和通透性升高 90
四、毛细血管压力改变 91
五、微血管周围病变 92
六、急性微循环栓塞 93
第二节 重要脏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94
一、脑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94
二、心血管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97
三、肺部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06
四、肝脏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12
五、肾脏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114
第三节 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119
一、微循环活体观察 120
二、常用活体实验观察方法 125
第四节 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原则 131
一、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流量 131
二、活血化瘀 131
三、疏通微循环 132
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133
五、整体和相关脏器的综合处理 133
六、针对微循环障碍不同环节的药物治疗 134
七、改善微循环的中草药制剂 135
第一节 发病学的新认识 139
一、现代哲学的思考 139
第三章 信息-效应-能量的发病学 139
二、三种医学的演化与交叉 144
三、发病学新概念 147
第二节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研究在发病学中的探索 154
一、微循环障碍在发病学中的意义 154
二、生物膜、微循环与信息 156
三、莨菪类药实验研究与发病学的认识 158
第三节 发病学认识的由来 162
一、发病学认识来源于临床实践 162
二、莨菪类药实验研究对发病学的新认识 164
三、扩展思路,深入认识疾病 167
第一节 重新认识莨菪类药 169
一、概述与经典分类 169
第二篇 莨菪类药与莨菪疗法 169
第四章 莨菪类药 169
二、莨菪类药的命名 170
三、历史的回顾 170
四、研究现状 172
第二节 来源、化学、代谢和构效关系 175
一、莨菪类药来源 175
二、药物化学和构效关系 175
三、吸收、代谢和排泄 177
四、几种莨菪类药经典药理作用比较 177
五、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182
六、调微Ⅰ号药代动力学 185
一、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189
第三节 莨菪类药的药理学新概念 189
二、改善和疏通微循环 192
三、改善血液流变学 195
四、细胞保护作用 196
五、改善心功能和抗心律紊乱 202
六、调节免疫功能 205
七、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208
八、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209
九、解除全身平滑肌痉挛及封闭M和α受体的作用 209
十、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和“载体”样作用 211
第五章 莨菪疗法 217
第一节 莨菪疗法的认识 217
一、祖国医学对“化”的认识 217
二、“化”是否中毒 218
三、为什么要“化” 220
四、疗效与“化” 221
五、“化”的认识 222
第二节 莨菪疗法适应证、用量、用法和禁忌证 223
一、莨菪疗法适应证 223
二、莨菪疗法的用量和用法 224
三、莨菪类药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25
第三节 莨菪类药的不良反应 225
一、一般副作用 225
二、特殊不良反应 227
三、大剂量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229
四、对莨菪类药不良反应的处理 231
第四节 莨菪疗法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 238
一、用药技巧 238
二、应用莨菪类药的注意事项 241
第五节 莨菪类药及其类似物 244
一、中草药类 245
二、阿托品及其类似物 259
三、苯乙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71
四、二苯乙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76
五、二苯乙醇酸酯类及其类似物 281
六、二苯甲叉衍生物及其他抗胆碱药 295
第三篇 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 303
第六章 休克 303
第一节 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发病学 303
一、休克的微循环概念 303
二、休克时重要脏器的微循环障碍 307
三、休克不同阶段的微循环障碍 312
四、休克的发病学认识 317
第二节 休克的临床及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 333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及监测 333
二、休克的治疗原则 338
三、莨菪类药抗休克的疗效分析 343
四、莨菪类药治疗休克的药理学基础 346
五、莨菪类药在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352
第七章 吸毒和莨菪类药戒毒 357
第一节 毒品和戒毒 357
一、毒品及其分类 357
二、阿片类药物 361
三、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 363
四、戒毒脱瘾的对策和原则 366
五、几种常用脱毒治疗方法 368
六、美国药物依赖治疗现状 373
第二节 吸毒的危害、原因和禁毒 380
一、急性中毒 380
二、戒断综合征对心灵的摧残 381
三、吸毒合并症对机体的损害 381
四、危害社会和家庭 382
五、吸毒的原因 384
六、禁毒戒毒势在必行(附法规) 386
第三节 药物成瘾的机制 394
一、成瘾机制的概述 394
二、神经元重塑与海洛因成瘾 397
三、海洛因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405
四、复吸的中枢神经网络 408
五、遗传因素在药物滥用中的作用 416
六、焦虑的生物学机制 418
七、阿片类药物躯体依赖的发生机制 423
八、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与阿片成瘾的作用关系 426
九、吗啡成瘾和戒断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及中医药调节作用 428
十、近年的几项基础研究 436
第四节 莨菪戒毒的研究和应用 438
一、莨菪戒毒的发展 438
二、莨菪类药戒毒的治疗学药理学基础 440
三、莨菪戒毒临床研究 445
四、莨菪脱毒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 458
第八章 传染病 479
第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79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489
第三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497
第四节 重型肝炎 502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 511
第一节 心力衰竭 511
第二节 高血压 518
第三节 冠心病 525
第四节 心律失常 535
第五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43
第六节 阿-斯综合征 548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554
第一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554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563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570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75
第五节 肺水肿 583
第六节 结核性胸膜炎 590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 594
第一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 594
第二节 癫痫 598
第三节 偏头痛 602
第四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608
第五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609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613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 613
第二节 慢性胃炎 617
第三节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621
第十三章 中毒性疾病 625
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625
第二节 其它毒物中毒 632
第三节 河豚鱼中毒 645
第十四章 其他内科疾病 651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651
第二节 糖尿病 656
第三节 急性肾炎综合征 659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附:镰状细胞贫血) 664
第五节 系统性硬皮病 669
第六节 输液反应 673
第十五章 外科疾病 677
第一节 烧伤 677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 682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86
第十六章 妇产科疾病 694
第一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694
第二节 子宫颈炎 698
第三节 习惯性流产 700
第十七章 眼科、耳鼻咽喉科疾 702
病及皮肤病 702
第一节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702
第二节 青少年近视眼病 705
第三节 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708
第四节 斑秃 712
第十八章 儿科疾病 716
第一节 支气管肺炎 716
第二节 新生儿硬肿症 722
附录:莨菪类药研究三代人 726
钱潮会长——莨菪类药研究的先驱 726
祝寿河——研究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代先驱 729
学海求索,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