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概论 1
第一节 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1
一、我国古代的旅游 1
二、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3
三、现代旅游与新中国旅游事业 4
第二节 旅游三要素 7
一、旅游者 7
二、旅游资源 9
三、旅游活动的依托和媒介 11
第三节 旅游业的经济作用 14
一、扩大经济收入的作用 14
二、提供众多就业的作用 15
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16
四、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16
五、促进对外开放的作用 17
第四节 旅游活动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7
一、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18
二、旅游活动对文化科技的影响 19
第二章 旅行社业务经营 21
第一节 旅行社的职能和分类 21
一、旅行社的分类 21
二、旅行社的职能 22
第二节 旅游市场 23
一、旅游市场的分类 24
二、旅游市场的调查 24
三、旅游宣传促销 25
第三节 旅行社工作人员 26
一、经理 26
二、门市接待人员 27
三、外联人员 27
四、业务安排人员 28
五、导游人员 28
六、财会人员 28
七、后勤人员 29
第四节 旅行社的业务操作 29
一、设计旅游线路 29
二、编排旅游节目 30
三、拟定旅游价格 31
四、外联招徕游客 32
五、旅游保险 33
第五节 旅行社的横向联合 33
一、横向联合的必要性 33
二、横向联合的形式 34
三、横向联合的方法 35
四、制定旅游联合合同 36
第三章 旅行社管理 39
第一节 旅行社管理概述 39
一、旅行社管理的概念 39
二、旅行社管理的要素 40
三、旅行社管理的目标 41
四、旅行社管理的职能 42
五、旅行社管理的特点 43
六、旅行社管理的重要性 45
第二节 旅行社计划和目标管理 47
一、关于旅行社计划管理 47
二、旅行社开业工作的计划 49
三、旅行社的“产品设计”计划 50
四、目标管理的定义 51
五、目标管理的方式 52
六、参与式目标管理的优点与会谈前准备 52
七、参与式目标管理的会谈技巧 55
八、目标的实施阶段 56
第三节 旅行社的组织和授权管理 57
一、旅行社的组织管理 57
二、旅行社组织机构的设置 58
三、授权管理的定义 60
四、授权应掌握的要点 61
五、“授权”的功能 61
六、授权者应有的素质 62
七、授权后管理方法 62
八、授权后领导者工作内容 63
九、用人之道 64
第四节 旅行社的控制和质量管理 65
一、控制的职能和含义 65
二、旅行社全面质量管理 66
三、质量管理的要求 66
四、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 67
五、质量管理的原则 68
六、质检反馈的程序 68
第四章 旅游职业道德 70
第一节 旅游职业道德概述 70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70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71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73
一、服务与效益一致论 73
二、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基本内容 74
第三节 爱祖国、爱事业、爱企业 77
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77
二、爱事业 80
三、爱企业 82
第四节 自觉行为是旅游工作者的必备品格 85
一、旅游工作与自觉行为 85
二、努力培养自觉行为 86
第五章 旅游地理 88
第一节 我国的地理概况和旅游资源 88
一、地理概况 88
二、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91
三、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93
第二节 中国故都 94
一、北京 94
二、西安 98
三、南京 101
四、杭州 103
五、洛阳和开封 103
第三节 旅游名城 105
一、曲阜 105
二、成都 105
三、绍兴 106
四、扬州和镇江 107
五、昆明 108
六、广州 109
七、上海 110
八、太原 110
九、桂林 111
十、苏州 111
十一、无锡 112
十二、承德 113
十三、青岛 113
十四、秦皇岛 113
十五、长沙 114
十六、宁波 114
第四节 名山和名景 115
一、东北地区 115
二、华北地区 115
三、华东地区 117
四、中南地区 121
五、西南地区 122
六、西北地区 124
第五节 旅游景观中的地理科学知识 126
一、岩溶地貌和桂林山水 126
二、钱塘江潮 127
三、西湖和泻湖 128
四、地热与温泉 128
五、庐山、黄山和冰川运动 129
第六章 旅游历史常识 131
第一节 五千年文明史 131
一、奴隶制时代的夏、商、周 131
二、漫长的封建社会 132
三、20世纪的民主革命 136
第二节 古代著名旅行家 137
一、禹游四海 137
二、穆天子西游 137
三、张骞与“丝绸之路” 138
四、司马迁与《史记》 138
五、玄奘与《西游记》 139
六、七下西洋的郑和 139
七、杰出的科学旅行家徐霞客 140
第三节 古代的科技文化 141
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41
二、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143
第四节 我国古代史迹与名胜 146
一、九嶷山与虞舜的传说 146
二、屈原故里屈原祠 146
三、悬棺 147
四、昭君故里和昭君墓 147
五、严子陵钓台 147
六、三国遗址 148
七、沈园 149
八、岳飞墓 149
九、泉州伊斯兰教圣墓、清真寺、清源老君岩 149
十、三苏祠与东坡赤壁 150
十一、嘉定孔庙 150
十二、包公祠 150
十三、文澜阁 151
第五节 革命遗址和现代风貌 151
一、三元里 151
二、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 152
三、秋瑾故居与秋瑾纪念碑 152
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52
五、中山纪念堂和上海孙中山故居 152
六、宋庆龄陵园 153
七、郑州“二七”纪念塔 153
八、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153
九、“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54
十、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154
十一、革命圣地延安 154
十二、鲁迅故居和上海鲁迅墓 154
十三、上海周公馆和南京梅园新村 155
十四、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155
第七章 旅游文学 156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文学的关系 156
一、旅游产生文学 156
二、旅游促进文学 156
三、旅游需要文学 157
第二节 名胜古迹对联 157
一、对联的性质和特征 158
二、对联的种类和鉴别 160
第三节 记游诗 165
一、诗歌的特征 165
二、诗歌的种类 166
三、诗歌的格律 167
四、记游诗选读 169
第四节 记游词 171
一、词的特征和分类 172
二、词的流派和风格 172
三、记游词选读 173
第五节 游记 176
一、游记的特征 176
二、游记的产生和发展 176
三、游记选读 177
第八章 旅游美学 186
第一节 旅游审美的特殊性 186
一、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 187
二、风景美的空间性 189
三、风景美的时间性 191
第二节 山水风景的分类和个性 194
一、山水风景的基本分类 194
二、山水风景的风格特征 195
第三节 山水风景的品赏 198
一、山谷及奇峰景的欣赏 198
二、海、泉、瀑等水景的欣赏 200
三、植物及气候景的欣赏 203
第四节 旅游审美的方法 206
一、旅游赏景的一般方法 206
二、赏景实例简析 207
第九章 旅游心理 211
第一节 旅游者的认识过程 211
一、旅游感觉和旅游知觉 211
二、旅游者的记忆、想象和思维 213
第二节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215
一、情绪和情感 215
二、意志 218
第三节 旅游者的个性 219
一、需要和兴趣 219
二、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 221
三、性格和气质 222
第四节 导游服务心理 223
一、心理预测 224
二、接待态度 224
三、游览向导 224
四、生活服务 226
第十章 旅游艺术知识 228
第一节 艺术及其分类 228
一、艺术的内涵及特征 228
二、艺术欣赏 229
三、艺术的分类 230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 230
一、我国造型艺术的奇葩——中国画 230
二、世界古代艺术精华——雕塑 232
三、举世无双的汉字书写艺术——中国书法 237
四、享誉国际的中国工艺美术 239
第三节 旅游活动中常见的表演艺术 241
一、音乐 241
二、舞蹈 243
三、享有世界声誉的京剧及地方戏曲 244
第十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250
第一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250
一、囿、宫苑和私家园林 250
二、自然山水园林和佛教丛林 250
三、写意山水园林 251
四、山水宫苑 252
五、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 252
第二节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253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253
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253
三、空间组织的手法 254
四、“巧于因借”的处理 255
第三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景 255
一、隔景 256
二、障景 256
三、对景 257
四、借景 257
五、框景 258
六、夹景、漏景、添景 259
七、对比与衬托 259
八、叠石掇山 260
九、水系处理 262
十、花木配植 263
十一、题咏——匾额、楹联 264
第四节 我国古典园林的欣赏 265
一、总体特征的把握 265
二、赏景点和导游路线的选择 266
三、静观与动观 266
四、园林意境的领会 266
第十二章 中国古建筑欣赏 268
第一节 古建筑的发展和特征 268
一、古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268
二、古建筑的特征 269
第二节 古建筑工程的类型 270
一、建筑构造 270
二、城池古建筑 272
三、宫殿古建筑 274
四、陵墓古建筑 274
五、坛庙古建筑 275
六、桥梁古建筑 275
七、宗教古建筑 277
第三节 古建筑欣赏 280
第四节 中国古建筑与西式建筑 281
第十三章 花卉树木、珍稀动物欣赏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分类与类群 284
二、我国的生物资源 286
三、植物景观的时空变化与旅游 288
第二节 植物观赏 289
一、花卉观赏 289
二、树木观赏 291
三、盆景观赏 293
第三节 珍稀动物观赏 295
一、两栖、爬行类 295
二、鸟类 295
三、哺乳类 298
第四节 生物旅游地 300
一、自然保护区 300
二、植物园 304
第十四章 旅游与宗教 308
第一节 世界三大宗教 308
一、基督教 308
二、伊斯兰教 309
三、佛教 311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 312
一、禅宗及其他宗派 312
二、四大佛教名山及其他佛教胜地 314
第三节 道教 320
一、道教渊源及其神谱体系 320
二、五岳及道教宫观 321
第十五章 民俗风情 324
第一节 汉族的年节与风俗 324
一、除夕和春节 324
二、元宵节 325
三、清明节 326
四、端午节 326
五、中秋节 327
六、重阳节 327
第二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327
一、回族 327
二、维吾尔族 328
三、哈萨克族 328
第三节 华北和华东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330
一、蒙古族 330
二、鄂伦春族 331
三、畲族 331
第四节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332
一、朝鲜族 332
二、满族 333
三、赫哲族 333
第五节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334
一、土家族 334
二、壮族 335
三、黎族 335
第六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 336
一、苗族 336
二、彝族 337
三、白族 337
四、侗族 338
五、藏族 339
六、傣族 340
七、瑶族 341
第十六章 特产风味 343
第一节 各地主要特产风味 343
一、华北地区 343
二、东北地区 344
三、华东地区 345
四、中南地区 346
五、西北地区 347
六、西南地区 348
第二节 著名特色产品 349
一、用品类 349
二、纪念品类 351
第三节 饮食风味 352
一、我国著名菜系 352
二、著名的地方风味 353
三、小吃与果品 356
第四节 名茶和名酒 358
一、名茶 358
二、名酒 360
第十七章 旅游摄影 363
第一节 旅游摄影的表现形式 363
一、风光摄影 363
二、风土民情摄影 364
三、人物活动摄影 365
四、动物、花卉摄影 366
五、纪念留影照 367
第二节 旅游摄影的曝光技术 368
一、旅游摄影的曝光因素 368
二、“傻瓜”相机的使用技法 370
三、摄影曝光参考表 371
第三节 旅途中的特技摄影 374
一、阴雨天气拍摄技术 374
二、雾天景色的拍摄技术 374
三、风雪景物的拍摄技术 375
四、夜景照片的拍摄技术 375
五、剪影照片的拍摄技术 378
六、动感照片的拍摄技术 379
第十八章 旅游保健 380
第一节 生命在于运动 380
一、旅游与健康 380
二、旅游的疾病禁忌 381
第二节 旅游中疾病的发生和防治 381
一、运动病 382
二、水土不服 382
三、便秘 382
四、失眠 383
五、高山反应 384
六、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385
七、艾滋病和性病 385
第三节 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386
一、擦伤、挫伤和扭伤 386
二、骨折 387
三、昏厥和中暑 387
四、溺水 388
五、蛇、狗咬伤 389
六、蜂、蝎刺伤 389
第四节 医药和保健指导 390
一、旅途保健操 390
二、饮食卫生 391
三、夏日旅游保健 391
四、新婚旅游保健 392
五、旅游药箱 392
第十九章 导游实务 395
第一节 导游的工作职责 395
一、游览向导的工作职责 395
二、宣传讲解的工作职责 395
三、生活服务的工作职责 396
四、组织安排的工作职责 396
五、保障安全的工作职责 396
第二节 导游服务的内容 397
一、生活服务 397
二、讲解服务 400
三、寓教于游的思想服务 402
第三节 导游语言 402
一、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 402
二、导游语言应具有“五性” 404
第四节 导游技巧 406
一、导法技巧 406
二、讲解技巧 407
第五节 导游素质要求 408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