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问题的提出及信用范畴的界定 3
问题的提出 3
本书所研究的信用范畴 6
从博弈和演化的角度理解信用 12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5
信用问题的由来: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16
机会主义的诱因:信息不对称 18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信息甄别、声誉机制和制度约束 19
已有研究的不足 23
选题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26
选题的意义 26
预期可实现的创新 29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观点 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33
主要内容和结构 37
经济活动中的博弈与信用 39
引言 40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关系 45
经济人、博弈与契约 45
亲缘利他分析模型 51
博弈、契约与信用 58
契约的稳定性与信用 63
影响契约稳定性的因素 63
契约的稳定性与信用 68
技术进步与信用 72
概述 72
技术进步与契约 75
技术进步与信用 78
用技术手段保障信用 80
产权与信用 83
引言 84
产权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92
自利、竞争与产权的起源 92
信用产生的前提:产权 98
产权、发展与信用强化 102
产权明晰促进发展 102
产权明晰对信用的强化 104
社会资本、信用与产权 107
社会资本、信任与信用 107
良好信用对产权的维持 111
信用产生的约束条件 117
引言 118
相互合作、约束与第三方制约 122
相互合作与约束:内生信用 122
第三方约束:外生信用 127
实现信用的一致性预期:突破博弈阶次、时间贴现与信息的完整性的限制 133
信用:一致性预期的结果 133
满足一致性预期的时间贴现条件 136
满足一致性预期的信息非完整性条件 141
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的产生 146
有限理性与人们的行为 146
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的产生 149
信用的演进与治理 157
引言 158
知识、信用与制度的演进 161
知识、偏好和博弈 161
信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演进 167
制度的演进 170
各种信用并存的格局与信用的治理 174
各种信用形式共存的格局 174
实现信用的多重治理机制 177
我国信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85
引言 186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信用发展历程 187
农村土地产权私有阶段的互助与信用 187
人民公社时期的信用 190
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产权制度与信用 193
城市产权改革与信用发展 197
计划经济时期 197
市场化取向的“双轨制”改革时期 199
全面市场化改革时期 204
转型期信用失序的表现与原因 208
转型期信用失序的现状 208
转型期信用失序的原因 212
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思考 217
引言 218
构建有利于信用形成的规则体系 221
产权制度安排 221
提高违约成本的制度安排 225
构建有利于规则执行的实施机制 228
政府的强制实施机制 228
民间的第三方约束机制 233
利用新技术创新实施机制 235
结论 237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