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1
1983年轻际形势的回顾 3
一、美苏开展狂热的军备竞赛,双方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3
二、美苏加紧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热点地区剧烈动荡 7
三、美苏两国与盟国又依赖又矛盾的相互关系更加突出 10
四、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回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仍无改善 12
五、第三世界在动荡不定中前进 13
六、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取得了新的成就 16
不结盟运动和第7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20
一、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20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发展 20
2.新兴国家面临新老殖民主义的严重挑战 21
3.集团对立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 22
二、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23
4.国际关系中大国强权政治盛行 23
1.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军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24
2.揭露和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25) 25
3.为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26
三、不结盟运动面临的问题 27
1.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干扰破坏 27
2.不结盟国家的经济困难 28
3.不结盟国家的内部矛盾和纷争 29
四、第7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30
1.进程 30
2成就 31
3.特点 34
欧洲"导弹年"—美苏争夺欧洲核优势煌斗争 37
一、安德罗波夫发动"和平攻势",里根提出"临时协议"方案 37
1.安德罗波夫提出"对等削减方案" 38
3.西欧国家态度的微妙变化 39
2.苏联的"和平攻势" 39
4.布什游说西欧 40
5.里根提出"临时协议"方案 41
6.对"林中散步"方案的议论 42
二、从美苏展开"建议战"到谈判中断 43
1.装潢门面的轮番建议和反建议 43
2.双方加紧部署导弹的步伐 45
3.苏联的最后一轮外交攻势 46
三、斗争的实质 48
1.美国力争部署新的中远程核武器系统,是为了抵销苏联的中程导弹优势,恢复北约在欧洲的核威慑 48
2.苏联竭力阻挠美国在西欧部署导弹是为了维持其在欧洲的核优势 49
3.双方的最终目的是争夺欧洲霸权 50
四、美苏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中断的影响 51
以安德罗波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一年来的内外政策 55
一、以整治经济为中心,加强国内各方面工作 55
2.在工业企业中整顿劳动纪律,并加强计划纪律,合同纪律 56
1.在农业中推文集体承包制,加紧贯彻综合发展农业的"食品纲是" 57
3.强调加速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58
4.重视抓意识形态工作 59
5.进行人事调整 60
二、继续坚持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 61
1.继续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争夺全面军事优势 61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威胁利诱,力图分化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谋求经济实惠 63
3.对东欧,力图进一步"协调 "对外政策,加强"一体化",但对它们处理国内问题则采取比较松动的态度 65
4.对中国,力图在不消除现实障碍的前提下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66
5.在第三世界巩固即得阵地,并伺机进行渗透和扩张 66
波兰取消"战时状态"前后 69
一、取消战时状态的背景 70
1.社会劝乱有所缓和,波兰当局已基本上控制了局势 70
2.波党状况有所改善,新的统一战线组织初步形成 71
3.经济急剧下降的趋势已初步扭转,并开始逐步回升 73
4.取消战时状态有利于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75
二、取消战时状态后,波兰当局为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76
1.加强法制 76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77
3.总结经济改革经验,提出今后改革的主是方针 78
4.继续整顿文艺界 78
三、波兰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79
1.经济还十分困难 79
2.政治上还有许多不安定因素 79
3.西方经济制裁并未取消 80
中曾根内阁的内政与外交 82
一、走向"政治大国"是中曾根政权追求的目标 82
二、在内政上的政策主张与措施 84
1.在大力刺激景气的同时,拟订发展经济的远景规划 85
2.继续推行"开辟21世纪"的行政改革 86
3.进一步加强防卫力量,调整防卫政策 88
三、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与实践 89
1."西方一员"外交的立场和方针 89
2.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发展两国的战略合作 90
3.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 91
4.继续发展稳定的对华关系 92
5.积极促进与东盟的合作 94
四、田中角荣被判有罪后中曾根政权经受考验 95
1.中曾根被 迫解散众议院 95
2.中曾根第2次组阁 96
黎巴嫩以色列撤军协议和黎巴嫩内乱的加剧 100
一、黎以签订撤军协议 100
1.美国撮合黎以撤军谈判 100
2.撤军协议是黎以双方妥协的产物 103
3.叙利亚和巴解组织以对撤军协议 105
4.黎巴嫩国内反对派成立民族拯救阵线 106
二、以色列部分撤军和黎巴嫩中部山区冲突的激 化 107
1.以色列部分撤军意在长期霸占黎南部 107
5.撤军协议成了一纸空文 107
2.黎中部舒夫和阿莱山区的游战 109
3.黎对立派别之间达成停火协议 110
美法驻黎多国部队的军事卷入 111
三、黎巴嫩全国和解会议步履艰难 113
1.对召开全国和解会议的主要分歧 113
2.和解会议一时难有成效 114
四、美苏围绕黎巴嫩问题的争夺 117
1.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加强攻势 117
2.美国通过加强与以色列的战略合作,保持主动地位 119
一、法塔赫内部分坡的由来和发展 122
1.已解组织内部分歧由来已久 122
法塔赫内部冲突和叙巴关系恶化 122
2.已解组织撤出贝鲁特后,法塔赫内部矛盾激化 124
3.阿布·穆萨公开反对阿拉法特的领导 125
二、法塔赫内部武装冲突和叙巴对抗 127
1.贝卡谷地的冲突和巴解调解代表团的活动 127
2.特里波利的战斗及双方达成的停火协议 130
三、巴勒斯坦内部的反应和有关各方的调解 133
1.巴勒斯坦内部对武装冲突的态度和反应 133
2.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方面的调解活动 135
四、法塔赫内部冲突和叙巴对抗的影响 135
1.巴解组织面临严重困难,但仍继续斗争 135
2.阿拉伯世界矛盾加深,削弱了团结对敌的力量 137
3.美苏在中东的争夺更为复杂,中东局势将更加动荡 139
西撒哈拉争端和菲统组织的解调 142
一、西撒争端的由来和战争起因 142
1.西班牙对西撤的殖民统治和西撤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142
2.《马德里协议》的签订,西班牙撤离西撒哈拉 144
3."阿拉伯撤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成立,西撒战争的爆发 146
二、战争的进程和特点 147
1.毛里塔尼亚退出冲突的一方 148
2.西撒人阵加强攻势,摩洛哥力争战场上的主动 149
3.摩洛哥建成"有用的三角"防御带,设防固守 151
4. 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双方的损失 152
三、非洲统一组织的调解活动 152
1.西撒问题实施委员会的成立 153
2.非统组织围绕接纳"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出现严重分歧 154
3.非统组织亚的斯亚贝巴首脑会议通过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决议 156
四、美国和苏联对西撒争端的态度 157
1.美国在西撒争端中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袒摩洛哥 157
2.苏联倾向西撒人阵,但同时又交好摩洛哥 158
五、在马格里布范围内解决西撒争端 158
1.地区、部族、宗教矛盾由来已久 162
乍得局势的新发展 162
一、乍得长期动乱的社会历史背景 162
2.法国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剧了乍得国内矛盾 163
3.党派之间的权力角逐 163
二、乍得内战的发展和演变 164
1.北方反政府武装斗争的兴起和"乍得民族解放阵线"的成立 164
2."民阵"的分裂和北方诸派的形成 165
3.马卢姆执政和第2次南北战争 166
4."全国团结过渡政府"的成立和古库尼、哈布雷两派重新开战 168
5."全国团结过渡政府"解体和哈布雷执政 169
三、乍得内战再起,局势又趋紧张 170
1.古库尼大举南下,重新挑起内战 170
2.外部势力插手是乍得局势恶化的重是原因 171
四、外部势力干涉升级,乍得局势复杂化 172
2.美、苏竞相插手,各袒一方 173
1.乍得冲突加剧,局势进一步恶化 173
3.法国干预升级,直接出兵乍得 175
五、战争陷入僵局,出现寻求政治解决的势头 177
1.法国以"威慑"促和谈,主张政治解决 177
2.多数非洲国家希望和平解决乍得问题 178
3.哈布雷和古库尼均未关死和谈大门 179
激烈动荡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180
一、尼加拉瓜面临严重的威胁 180
二、萨尔瓦多敌对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83
三、"中美洲地区军事联盟"的恢复 184
四、孔塔多拉集团的斡旋活动 186
五、孔塔多拉集团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 187
六、美国悍然出兵格林纳达 190
七、苏联和古巴的反应 193
八、战争的危险在增长 194
一、一次战后最严重、最持久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197
西方国家渡过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197
二、这次危机的性制与特点 201
1.危机的性质 202
2.危机的特点 206
三、1993年主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复苏阶段 211
四、主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复苏中面临的问题 216
1.贸易保护主义 217
2.因经济结构调整而更加严重的失业问题 219
3.庞大的财政赤字国债 220
4.美国的高利率问题 222
5.第三世界的市场相对萎缩 224
石油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 225
一、1973年以来石油斗争的胜利 225
二、1981年以来的减产保价和1983年的降价 228
三、1983年降价的原因 231
四、伦敦会议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动向 235
五、1983年油价下跌的影响 238
六、石油价格今后的趋势 240
日趋恶化的第三世界问题 243
一、债务问题的基本状况 243
二、外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248
三、债务问题与西方世界经济 252
四、围绕债务问题的南北对话 255
1.关于债务问题的争执 255
2.西方国家"抢救"债务危机的措施 257
大事记 263
大事记(1983年 1—12月) 263
文件、资料选编一 319
华沙条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宣言》(节录)(1983年1月5日) 321
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的国情咨文(节录(1983年1月25日)) 324
中国外交部就湖广铁路债券案的备忘录(1983年2月2日) 330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就解决柬埔寨问题提出5点重要建议(1983年3月1日) 331
第7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新备里文件》《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节录)(1983年3月12日) 333
中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使馆强烈抗议越南当局对我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和入侵(1983年4月10日) 367
黎巴嫩—以色列协议(1983年5月17日) 368
西方7国首脑会议通过的《威廉斯堡经济复苏宣言》(节录)(1983年5月30日) 371
中国外交部就蒙古迫迁和驱赶华侨致蒙古驻华大使馆的照会(1983年6月3日) 373
孔塔多拉集团首脑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关注和平的坎昆宣言》(节录)(1983年7月17日) 375
中国驻美国大使章文晋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一事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强烈抗议(1983年7月22日) 377
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答《真理报》记者问(节录)(1983年8月27日) 378
第4次拉丁美洲9国外长会议《意向文件》(节录)(1983年9月9日) 380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第100届临时国会发表的政见演说(节录)(1983年9月10日) 382
中国外交部向越南驻华大使馆递交备忘录强烈抗议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武装挑衅(1983年10月11日) 385
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备罗波夫答《真理报》记者问(节录)(1983年10月27日) 386
中国政府就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一项所谓关于"台湾前途"的决议案一事给美国抗议照会(1983年11月18日 ) 388
中国政府就美国国会在通过的一项拨款法案中制造"两个中国"一事给美国政府抗议照会(1983年11月25日) 38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计划委员会会议公报(节录)(1983年12月7日) 390
文件、资料选编二 393
中国领导人有关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政策的言率选编 393
赵紫阳总理在达累斯萨拉姆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节录)(1983年1月13日) 395
赵紫阳总理结束非洲之行前在内罗毕对中国记者发表谈话(1983年1月16日) 398
赵紫阳总理会见美国记者时的讲话(节录)(1983年2月4日) 401
外交部长吴学谦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节录)(1983年2月10日) 40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日本记者时的讲话(节录)(1983年2月20日) 403
赵紫阳总理在中国社会和第三世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南南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节录)(1983年4月4日) 404
外交部长吴学谦答法国《外交政策》季刊问(1983年4月) 406
赵紫阳总理在堪培拉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1983年4月19日) 409
中共中央总书胡耀邦在欢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的宴会上的讲话(1983年42月4日) 4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时的讲话(1983年4月29日) 413
赵紫阳总理答外国记者问(1983年5月4日) 413
中共中央总书胡耀邦在贝尔格莱德答记者问(节录)(1983年5月11日) 415
赵紫阳总理在第6届全国人民会第1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的主是任务·(5)关于外交工作》)(1983年6月6日) 417
姚依林副总理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6届大会上的发言(1983年6月10日) 419
赵紫阳总理阐述中国政府处理苏、中美关系的3项原则(1983年7月29日) 42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日本《每日新闻》社社长山内大介的谈话(节录)(1983年8月15日) 422
李先念主席在欢迎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宴会上的讲话(1983年9月2日) 424
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彭真在朝鲜欢迎宴会上的讲话(1983年9月7日) 425
外交部长吴学谦对加、美驻京记者谈中加、中美、中苏关系等问题(节录)(1983年9月17日) 426
外交部长吴学谦在纽约就中美关系发表讲话(1983年9月26日) 428
赵紫阳总理答美国记者问(节录)(1983年9月27日) 430
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学谦在第38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83年9月27日) 431
赵紫阳总理会见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托恩时的讲话(1983年11月5日) 43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会谈时的讲话(1983年11月24日) 43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日本国会发表的演说(1983年11月25日) 43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日本各界青年集会上表的演说(1983年11月26日) 44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民主柬埔寨代表团时的讲话(1983年12月17日) 444
汉英人名对照表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