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3
从经济学科看社会科学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3
从澳大利亚在博弈论中“失局”所想到的 8
改革以来经济学的分化及学术规范的适应性 11
“沉闷的科学”辩--漫淡经济学与文学艺术相通之处 16
经济学家为什么倾向于奉行“经济学帝国主义”? 22
经济学家的性格会影响他们的结论吗? 26
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和过程 29
经济学思维与经济学写作 33
经济学家与“阿堵之物” 38
阅读与思考 43
达利绘画与古典主义包容性--漫谈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济增长》 43
小药片反射的历史与逻辑--读《避孕药片--一个改变世界的药物传奇》 50
“鹰和人都吃鸡”--为什么经济学家改变了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55
提高社会经济研究质量的“梯子”--喜读《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62
由华盛顿榆树想到经济学发展的南北互补 66
为中国城乡发展寻找一个多元化的理论支点 68
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立照--读杨春南新著《南中国的昭示》 73
对《在职失业、第二职业与体制转轨》的评论 76
对罗润东博土《转轨期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显化的条件、途径及后果--天津市东亚毛纺厂减员增效案例》的评论 78
劳动力市场 83
中国的迁移:原因、现状与政策含义 83
劳动力市场上规制太多是好事吗? 88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靠什么--反思现行失业治理政策 92
如何克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96
拆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 103
为什么城市政府持续歧视外地民工? 106
治理失业要避免误区 114
加快城市化,培养新的消费群体 120
当代中国的“出埃及记” 124
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障碍在哪里? 128
双城记--户口“含金量”和户籍制度改革 132
关心统计数字还是关心现实困难?--用降低劳动参与率的办法治理失业行不通 135
生活中的观察 143
“卑贱者”量“聪明”--关于非法电信经营者和训猴人的故事 143
吸烟·外部性·“卢卡斯除外” 147
我们该如何理解“假文凭现象”? 151
教育真的是公共产品吗? 154
为什么教育体制改革难? 159
怎样调动政府和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163
有没有办法“边增长、边分配”? 171
人多势不众 173
2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压力能否缓解? 177
保持新疆发展和稳定的人口因素 180
可持续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接点 185
学术杂谈 185
学术创新的“毛细管效应”与学术规范的应用范围 188
科研管理的核心是成果评价 191
人口学领域理论学术动态 193
知识的矛盾与矛盾的知识 196
国外学者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反思 200
经济增长 207
“东亚奇迹”是怎样创造的?--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解释 207
“雷尼尔效应”与地区差异 211
从“李约瑟之谜”到“卢卡斯情结”--经济学家怎样求索国家兴衰的原因 215
萨缪尔森迟到30年的答案--“新经济”不能改变的原理 221
“索洛维亚”的馅饼 225
西部地区需要什么? 229
拿什么开发西部地区? 234
借鉴区域发展经验:中美差异在哪里?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