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生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0601707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通信网概述 1

1.1.1 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过程 1

1.1.2 计算机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 5

§1.2 计算机通信网络组织与结构 6

1.2.1 网络组织的两级子网结构 6

一、计算机通信网的通用两级子网结构 7

二、计算机通信网的网络拓扑形式 9

一、计算机间的分层通信 10

1.2.2 网络功能的分层体系结构 10

二、网络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 11

1.2.3 国际标准网络体系结构OSI/RM 13

一、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 13

二、OSI参考模型及其各层功能分布 13

三、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与协议数据单元 16

§1.3 网络数据流与排队论基础 17

1.3.1 稳态网络数据流 17

1.3.2 泊松过程 21

1.3.3 几种基本的排队模型 22

一、M/G/1模型 23

二、M/M/1模型 25

三、M/D/1模型 25

四、M/M/m模型 25

§1.4 组网中的资源共享问题 27

1.4.1 共享资源的合理组织与调度 27

1.4.2 有关资源共享的两个基本原理 29

一、大数定律 29

二、规模经济性 31

一、用户业务需求的间歇特性 32

1.4.3 共享网络的业务环境 32

二、用户业务容量的突发特性 34

练习题 35

第二章 点-点信道链路通信 37

§2.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7

§2.2 数据编码与传输方式 39

2.2.1 数据编码 39

一、博多码(五单位代码) 40

二、ASCII码(七单位代码) 40

三、汉字区位码 41

二、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42

2.2.2 码字传输方式 42

一、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42

2.2.3 数据速率 44

一、波特率 44

二、比特率 44

§2.3 链路构成及其物理层接口 45

2.3.1 线路与链路的构成 45

一、传输线路与DCE 45

2.3.2 DTE与DCE间的物理接口特性 46

一、机械特性 46

二、数据链路与DTE 46

二、电气特性 48

三、功能特性 49

四、规程特性 50

2.3.3 模拟传输的DTE/DCE接口标准 50

2.3.4 数字传输的DTE/DCE接口标准 56

§2.4 链路数据传输与控制 60

2.4.1 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原理 60

一、链路构型 60

二、双工性 61

三、操作规程 62

2.4.2 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 64

四、关于异常情况及其恢复过程 64

一、停等式流控技术(Stop-And-Wait) 65

二、滑窗式流控技术(SlidingWindow) 67

2.4.3 数据传输与差错控制 71

一、停等式ARQ纠错技术(SW-ARQ) 71

二、返回N组连续ARQ纠错技术(GBN-ARQ) 73

三、选择重发连续ARQ纠错技术(SRP-ARQ) 75

四、差错控制中的窗口操作 76

一、数据编码与传输控制字符 78

§2.5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78

2.5.1 面向字符型传输控制规程 78

二、报文格式 79

三、差错控制 81

四、传输控制过程 82

五、实现透明传输的措施 84

六、系统恢复过程 84

2.5.2 面向比特型传输控制规程 86

一、帧结构 86

二、规程要素 87

三、规程类别 92

四、规程操作举例 93

练习题 96

第三章 公共信道多址通信 100

§3.1 频分与时分复用法多址接入控制 100

3.1.1 静态复接技术 100

一、频分复接(FDMA) 100

二、同步时分复接(TDMA) 102

三、性能分析 103

3.1.2 动态复接技术 105

一、动态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105

二、性能分析 106

§3.2 查询选择法多址接入控制 107

3.2.1 查询选择法多址接入控制原理 107

一、轮 叫查询选择法(Roll-callPolling) 108

二、链式查询选择法(Hub-polling) 110

3.2.2 查询选择法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分析 111

一、扫描时间分析 111

二、平均响应时间分析 113

§3.3 令牌传递法多址接入控制 114

3.3.1 令牌传递法多址接入控制原理 115

3.3.2 令牌传递法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分析 117

§3.4 随机竞争法多址接入控制 120

3.4.1 完全随机多址接入方式(ALOHA方式) 121

一、非时隙ALOHA 122

二、时隙ALOHA 124

三、有限结点数ALOHA系统性能 125

一、非坚持型CSMA 127

3.4.2 载波监测随机多址接入方式(CSMA方式) 127

二、1-坚持型CSMA 130

三、p-坚持型CSMA 131

四、各种CSMA方式性能比较 132

3.4.3 随机退避时延算法 133

一、均匀随机数退避法 133

二、二进制指数退避法 133

三、线性增量退避法 134

四、顺序退避法 134

3.5.1 隐式预约多址接入方式 135

一、TDMA型隐式预约法 135

§3.5 预约法多址接入控制 135

二、ALOHA型隐式预约法 136

3.5.2 显式预约多址接入方式 137

一、ALOHA型显式预约 137

二、TDMA型显式预约 139

练习题 140

第四章 转接信道子网通信 144

§4.1 数据交换方式 144

4.1.1 线路交换方式 144

4.1.3 分组交换方式 146

4.1.2 报文交换方式 146

一、数据报传输分组交换 147

二、虚线路传输分组交换 147

4.1.4 各种交换方式性能比较 148

一、时延性能比较 148

二、其它性能比较 149

§4.2 分组交换子网 150

4.2.1 分组格式 151

一、面向字符型的分组格式 151

二、面向比特型的分组格式 151

三、报文和分组的标头格式 152

一、数据报方式的分组交换 153

4.2.2 分组交换子网的工作原理 153

二、虚线路方式的分组交换 155

4.2.3 数据报与虚线路的组合应用形式 156

4.2.4 分组交换子网的报文时延分析 158

一、分析模型与独立性假设 158

二、平均端-端分组传输时延 159

三、平均端-端报文传输时延 161

§4.3 分组交换网的路径选择 162

一、对路由策略的要求 163

4.3.1 路由问题概述 163

二、路由策略的分类 164

三、实现路径选择算法的一般方法 164

四、最小费用准则 165

4.3.2 确定型路由策略 165

一、扩散式路径选择 166

二、随机式路径选择 166

三、固定式路径选择 167

4.3.3 适应型路由策略 169

二、分布式自适应路径选择 171

一、集中式自适应路径选择 171

三、孤立式自适应路径选择 173

§4.4 分组交换网的数据流控制 173

4.4.1 “流控”问题概述 174

一、网络的拥塞和死锁现象 174

二、网络流控类型 176

三、流控的层次概念 176

4.4.2 结点-结点间流控技术 177

4.4.3 子网内全局性流控技术 179

一、预约发送法 180

4.4.4 源点-宿点间通路流控技术 180

二、窗口控制法 181

4.4.5 流控技术比较及举例 182

练习题 184

第五章 公共数据网 186

§5.1 公共数据网概述 186

5.1.1 公共数据网的形成过程 186

5.1.2 数据交换技术的演进 188

一、线路交换 188

一、新的交换方式的探讨 189

5.1.3 公共数据网的发展 189

三、分组交换 189

二、报文交换 189

二、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191

§5.2 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 193

5.2.1 网络构成 193

一、逻辑信道与虚线路 193

二、网络提供的基本业务功能 194

三、网络的主要设备 194

一、公共数据网上分组式终端KTE/DCE接口标准 195

5.2.2 用户进网接口标准简述 195

二、公共数据网上非分组式终端DTE/DCE接口标准 196

5.2.3 标准用户-网络接口协议——X.25建议 199

一、X.25的物理层协议X.21 199

二、X.25建议的分组层协议 200

§5.3 网际互连 207

5.3.1 网际互连的要求和方式 207

5.3.2 采用X.25信关进行网际互连 209

5.3.3 采用X.75信关进行网际互连 209

一、对CCITTX.75建议的说明 209

二、公共数据网的编号制度——X.121建议 210

练习题 212

第六章 局部区域网络 213

§6.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213

6.1.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13

一、总线形拓扑(BusTopology) 213

二、环形拓扑(RingTopology) 214

三、星形拓扑(StarTopology) 215

6.1.2 局域网的传输媒质 216

6.1.3 局域网的信道接入控制 217

三、分布控制接入类 218

一、固定接入类 218

二、集中控制接入类 218

§6.2 局域网协议及其标准化 219

6.2.1 局域网的OSI模型 219

一、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219

二、媒质接入控制子层(MAC) 221

三、物理层(PHY) 221

6.2.2 局域网协议的IEEE802标准 221

二、LLC帧格式 223

一、LLC子层提供的服务 223

6.2.3 IEEE802标准的LLC子层 223

三、LLC规程 224

四、与MAC子层接口 224

§6.3 总线形局域网 225

6.3.1 IEEE802.3定义的CSMA/CD协议 225

一、CSMA/CD工作特点 225

二、体系结构模型 228

三、MAC子层规范要点 228

四、物理层规范要点 230

一、TOKEN-BUS工作原理 232

6.3.2 IEEE802.4定义的TOKEN-BUS协议 232

二、MAC帧格式 234

三、优先权操作 234

四、物理层规范要点 237

6.3.3 宽带总线LAN 237

一、宽 带系统的频带划分 237

二、射频传输系统的组网配置 237

三、宽带局域网的多址接入和传输控制协议 240

§6.4 环形局域网 241

一、MAC帧格式 242

6.4.1 IEEE802.5定义的TOKEN-RING协议 242

二、帧的发送/接收操作 243

三、优先权操作 244

四、令牌环的维护 245

五、物理层规范要点 246

6.4.2 时隙环和移存器插入环 247

一、环 路时间分片法接入控制 247

二、移存器插入法接入控制 247

一、光纤环网的一般结构 249

6.4.3 FDDI光纤环网 249

二、FDDI的MAC子层 250

三、FDDI的物理层 250

练习题 251

第七章 无线电与卫星数据网 254

§7.1 分组交换无线电数据网概述 254

7.1.1 PRN的一般结构 254

一、中心式PRN 254

二、分布式PRN 255

一、中心式PRN—ALOHANET 256

7.1.2 两个典型的PRN例子 256

二、分布式PRN—MP-NET 258

§7.2 PRN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260

7.2.1 PRN的分层功能及系统设计要点 260

一、物理层 260

二、链路控制层 261

三、网络管理层 263

一、修正的泛洪路选法 266

二、分层路选法 266

7.2.2 PRN的路由问题 266

三、定向广播路选法 267

§7.3 利用卫星组网的基本概念 268

7.3.1卫星信道与链路构形 268

一、卫星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268

二、卫星地球站 269

三、卫星链路构形及其特点 270

7.3.2 卫星信道的容量分配 270

一、频 分复用信道容量分配方案 270

二、时分复用信道容量分配方案 272

一、卫星链路特性的影响 273

7.4.1影响卫星信道接入控制协议设计的因素 273

§7.4 卫星信道接入技术 273

二、用户业务特征的影响 274

7.4.2 基于预约法的卫星信道接入协议 274

一、分布式预约接入协议(PODA) 274

二、中心式预约接入协议(NASA) 275

练习题 277

§8.1 ISDN概述 280

8.1.1 ISDN基本概念 280

第八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280

一、ISDN演进的技术基础 281

二、ISDN的整体构想 282

8.1.2 ISDN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285

§8.2 ISDN电信业务 286

8.2.1 ISDN电信业务的描述和分类原则 286

一、参 考结构中的ISDN业务接续点 286

二、网络/终端能力与功能层 287

三、业务的属性描述 287

8.2.2 承载业务 288

§8.3 ISDN网络整体模型 290

8.2.3 ISDN用户终端业务 290

8.3.1 功能结构模型 291

一、功能要求与功能模型 291

二、编号与寻址 292

三、网络连接类型 292

8.3.2 网络互通问题 293

§8.4 ISDN用户-网络接口 293

8.4.1 用户-网络接口概述 293

二、接口的一般要求 294

一、接口的总目标 294

三、接口功能规范和物理参考配置 295

四、ISDN通路种类及接口结构 297

8.4.2 用户-网络接口的分层功能 298

一、用户-网络接口的第一层——物理层 298

二、用户-网络接口的第二层——链路层 302

三、用户-网络接口的第三层——网络层 304

附录A 308

附录B I系列建议的编目方式及详细目录 312

附录C 英文缩写词索引 314

参考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