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督论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唯,孙季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1052340
  • 页数:5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法律监督的宏观视野”、“反观历史走近世界”和“中国法律监督的现行体制”三篇内容。

目录 1

上篇 法律监督的宏观视野 3

第一章 导论:法律监督界说 3

一、法律监督的书面语境与范畴诠释 3

二、法律监督制度与法律监督体系 5

三、法律监督的基本分类 10

四、法律监督的功能作用 18

五、应该创新的方法论 23

第二章 法律监督关系的要素分析 28

第一节 地处优位的监督主体 28

一、法律监督主体定位 28

二、法律监督主体类别 30

第二节 实权强大的监督对象和监督客体 38

一、关于监督对象、客体、内容之泛论 39

二、关于监督对象、客体、内容之类别 41

第三节 监督权力的法律设定 50

一、法律监督的权力特性 50

二、法律监督的权力分类 54

三、法律监督的权力推论 68

第四节 实施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73

一、法律监督的基本方式 74

二、法律监督的程序规则 78

第一节 法治原则 90

第三章 法治主义的法律监督原理 90

一、宪法优越论 91

二、法制统一论 97

第二节 制衡原则 103

一、权力制约论 103

二、有限政府论 110

三、腐败治理论 116

第三节 民主原则 122

一、民主的精义 122

二、公正的精义 126

三、公开的精义 131

一、适度原则的立论依据 134

第四节 适度原则 134

二、适度原则的内在涵义 136

中篇 反观历史走近世界 149

第四章 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149

第一节 定期考课陟优黜劣扬清激浊 149

一、考课制度的早期建设 149

二、魏晋南北朝官吏考课制度 151

三、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之法 152

四、宋代的磨勘制、历纸制 153

五、明代的考满、考察之法 155

六、清代的京察、大计之法 156

一、秦汉监察制度的建立 157

第二节 加强监察纠弹违失举劾非法 157

二、魏晋监察制度的沿革 159

三、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备 161

四、宋元监察制度的变化 163

五、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 164

第三节 严格司法规范狱讼惩治官邪 166

一、司法机关及其职掌 167

二、司法系统的内部监督 170

三、司法系统对外部的监督 172

一、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思想渊源 175

第四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得失总论 175

二、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有益经验 178

三、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根本缺陷 186

第五章 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近代变革 190

第一节 孙中山的法律监督思想 190

一、平衡民权与政府权 190

二、政府组织的五权分立 192

三、加强对行政官吏的法制管理 194

第二节 近代各政权的立法监督 196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 197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 197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 199

第三节 近代各政权的行政监督 201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 201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 202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 205

第四节 近代各政权的司法监督 211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 211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 213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 214

第六章 人民民主政权新式法律监督制度 218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法律监督制度的雏型 218

一、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立法监督 218

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行政监督 220

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司法监督 223

第二节 新中国法律监督制度建设的艰难开端 225

一、法律监督意识的艰难确立 226

二、法律监督制度的几度兴废 230

三、历史给予的深刻教训 236

第七章 外国法律监督模式及其评鉴 240

第一节 立法机关监督模式 240

一、议会至上的传统监督 241

二、议政合一的权力机关监督 244

三、相机变通的专门委员会监督 245

四、官民一体的督察专员监督 247

第二节 行政机关监督模式 249

一、以国家元首为中心的政府监督 250

二、抑制腐败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252

三、内力救济的行政复议制度 255

四、化解争议的行政裁判制度 258

五、权责统一的行政赔偿制度 261

第三节 司法机关监督模式 262

一、普通法院的行政诉讼 263

二、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 265

三、普通法院的内部监督 269

四、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一:宪法法院制度 271

五、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二:行政法院制度 274

六、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三:检察机关监督 276

第四节 纵横谈:各国法律监督趋向 278

一、综合设置法律监督的宏观体系 278

二、致力于法律监督的职业化 279

三、探索法律监督的司法化道路 281

四、用理性正义的标准实现法律监督的价值要求 282

五、选择实用性的法律监督制度 284

下篇 中国法律监督的现行体制 289

第八章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人民民主的根基 28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制度概论 289

一、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289

二、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权能和方式 291

三、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地位和特征 29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内容 301

一、人民代表大会对立法权的监督 301

二、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权的监督 305

三、人民代表大会对司法权的监督 30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制度的完善 311

一、提高人大监督的法律意识 311

二、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体制 313

三、完善人大对立法权的监督制度 317

四、完善人大对行政权的监督制度 321

五、完善人大对司法权的监督 325

第九章 行政机关监督:再言“以权控权” 329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 329

一、行政机关监督的法律定位 329

二、行政机关监督的主要类型 334

三、行政机关监督的基本要素 337

第二节 行政监察制度 346

一、行政监察性质 347

二、行政监察关系 349

三、行政监察的方式 354

第三节 审计监督制度 357

一、审计监督的目的与特性 357

二、审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361

三、审计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363

四、审计监督制度的展望 368

第四节 行政复议制度 372

一、行政复议之功能 372

二、行政复议之要素 374

三、行政复议之效力 378

第五节 问题与对策探索与思考 381

一、行政机关监督的利弊剖析 381

二、行政机关监督的特殊问题 384

三、行政机关监督的制度构建 386

一、司法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391

第十章 司法机关监督:法律监督的司法化 391

第一节 司法监督制度概论 391

二、司法监督的内容和特点 393

三、司法监督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394

第二节 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 397

一、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 397

二、人民法院内部自上而下的法律监督 401

三、本级人民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 406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410

一、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法律监督 410

二、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 414

三、检察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 419

第四节 在司法改革中完善司法监督制度 424

一、改革司法制度,完善监督体制 425

二、立足制度建设,健全内控机制 430

三、强化对外监督,扩充司法权能 437

第十一章 社会监督:让公务行为置于阳光下 442

第一节 社会监督的法律属性 442

一、社会监督的主要特征 442

二、社会监督的权利定位 446

三、社会监督的性质辩解 451

第二节 互联网:社团监督新闻监督公民监督 457

一、社会政治党派监督之概观 457

二、社会利益集团监督之简述 463

三、新闻舆论监督之透视 468

四、公民监督之设计 477

第三节 发展和完善社会监督 486

一、社会监督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486

二、有效建立社会监督的网络体系 490

三、培育文化环境完善社会监督制度 494

第十二章 结语:把难题留给后人思考 499

一、期待完成的研究——法律监督理论 499

二、应予构建的工程——法律监督体制 505

三、趋向成熟的条件——法律监督环境 512

主要参考文献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