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蕺山之学的论学背景 1
一、明中叶心学崛起的历史文化前提 2
二、王阳明道学革新及其二重性 6
三、心学的异变与性体的重建 14
第二章 蕺山之学的总体特征 20
一、学“凡三变”而圆通 21
二、归显于密的精神特质 30
三、内在理路与逻辑结构 39
第三章 道德理性本体的重建 49
一、心体与性体的圆融互证 50
二、融气质于义理,以道心定人心 62
三、存发一机、中和一性说 72
四、心、意、知、物的连体贯通 86
第四章 “证人”工夫论 100
一、本体与工夫 100
二、慎独与诚意 112
三、静存与动察非二事 131
四、《人谱》证人说 138
第五章 蕺山哲学的定性与定位 150
一、哲学立场 150
二、理论定位 156
三、历史局限 163
四、精神转生 169
附论:晚明心学与士人心态三篇 172
一、王艮与一代狂儒泰州学派 172
二、李贽——16世纪的“异端之尤” 194
三、晚明士人的“快乐”心态 222
参考文献书目 244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