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现代化的阵痛: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1949—1976) 1
第一节 概述 2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2
二、主要研究机构与研究成果 3
三、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流派 6
第二节 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10
一、国民经济的增长 10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17
三、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0
四、分配、就业及其他 26
第三节 现代化的宠儿:工业的发展 35
一、中国工业的发展 35
二、工业结构的变化 39
三、增长与变化的原因 44
第四节 园艺的奇迹:农业的发展 49
一、中国农业的增长状况 50
二、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53
第二章 两极冲突:中国政治的发展与演变 65
一、几种基本的模式 66
第一节 概述 66
二、模式的特征与局限性 71
三、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 79
第二节 “惯性”:中国的政治文化 84
一、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观念体系 84
二、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对立因素 89
三、国家、个人与社会 93
四、道德、法律与民主 101
第三节 “钟摆”: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与变革 110
一、改革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 110
二、改革时期的中国政治 116
三、政治改革的特征与前景 131
第四节“困惑”:未来的挑战 139
第三章 大悲剧:两次重大历史事件 149
第一节 普罗米修斯式的冲动:大跃进 150
一、大跃进的背景与起因 150
二、大跃进的社会经济内容 156
三、大跃进的起源 167
四、大跃进的结果 172
第二节 向人性宣战:文化大革命 180
一、概述 180
二、文化大革命的根源 188
三、文化大革命的暴力根源 201
四、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 217
第四章 难解的结:知识分子问题 223
第一节 从传统的“政治动物”转向现代知识分了:知识分子行为思想的演变 224
一、文化传统 224
二、继承与革新:1949—1976年 233
三、改革开放对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的影响 243
第二节 冲突与和谐: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249
一、1949—1976年 249
二、改革后的知识分子问题 267
第五章 “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 273
第一节 概述 274
第二节 对美德的追求: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285
一、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 285
二、主观与客观 291
三、革命与建设的主体问题 295
四、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299
五、个人与社会 301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革命的对立统一: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305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发展转变过程 305
二、社会革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0
三、“共产主义新人”思想 313
四、自力更生思想 316
五、其他经济思想 319
第六章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与开放 323
第一节 “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进展与局限 324
一、物价改革 324
二、市场的发展 330
三、企业行为 333
四、企业体制的改革 338
五、决策权力的分散化 344
六、改革中的宏观经济问题 346
第二节 中国向何处去:改革取向与改革战略 357
一、经济模式的选择 358
二、改革战略与过渡模式 365
三、经济改革的前景 374
第三节 辉煌的发展阶段:改革时期的中国经济 379
一、经济增长的特征 379
二、经济效率与生产率 383
三、经济发展的前景 389
第四节 改革的先导:对外开放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