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聚焦改革中人的因素 1
利益和议题 3
阴影 5
开始改革之时 6
研究方法 8
分析框架 11
第二章 早期改革 16
改革的发起 16
荒芜的经济 17
务实的领导 19
关于完善计划经济的理念 20
把经济失败归因于激进主义 21
完善计划经济的初衷 22
经济特区的智慧 24
“摸着石头过河”方法一 25
中国的试验法 25
封闭式试验 27
方法一的局限性 28
五、六十年代的经验 29
现有人力资产 31
主要关心的问题 32
效益 33
中央计划经济原则 34
像“大公司”的计划经济 35
共同利益 36
中央计划占主导 38
内部化关系 38
聚焦激励因素 39
早期阶段:缺乏激励 39
三大关系中的激励问题 40
调整内部关系增加激励 42
预算分开以加强约束和激励 43
调整价格重新分配盈余 44
利润分成增加财富总量 45
第三章 第一阶段:改善中国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54
恢复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 55
不合理的公社制度 56
家庭责任制 57
运用第一阶段模型的分析 58
农民和官员的制度记忆 61
调整政府间关系 63
省级政府 64
预算分开 65
调整内部关系 66
经验的启示 67
初步的企业改革 69
利润分成试验 69
推行税制 70
工业重组试验 71
检验和阐释 72
专门化的人力资产 74
人力资产的制约 76
调整计划经济的内部关系:初步变革 78
第四章 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改革的分析 86
脱离第一阶段改革的轨迹 86
不断变化的改革理念 87
把弊端归咎于中央集权计划体制 87
改革定义的演变 88
概念模糊,行动明确 90
逐步认识市场 91
新经历的事实胜于雄辩 92
“摸着石头过河”方法二 94
开放式来源的试验 94
制度选择的新模式 95
对人力资产的挑战:老经验不起作用 96
新思路、新试验百花齐放 97
经济特区成为新参照和试验场 99
理论思想探索的经验教训 101
第二阶段改革关心的主要问题 103
效率 103
可操作性 103
经济上理性的企业 105
政府与经济上理性的企业 106
从扩权到放开 107
以市场发育为中心 109
市场不再是补充 109
政府面临调整和适应 110
所有人力资产都面临着更新 111
通过双轨制转变 112
双轨制 113
过渡手段 113
妥协中的争议 114
第五章 第二阶段的改革:向市场迈进 123
渐进变化和累积效果 123
没有稳定的中途歇脚站 124
持续回报和渐进变化 126
人力资产的累积作用和变化 128
市场体制要素的发育 130
家庭农业的制度化 131
人力资产的差异使两组农民变得突出 133
有限的继续分权 134
法律制度的发展 135
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136
私有经济的迅速发展 137
错综复杂的企业改革 138
解决所有权问题的两条思路 138
承包制产生经理 140
以股份制改革所有制 142
从交易费用角度的一点看法 143
双轨制下的市场发育 144
双轨制——渐进改革的结果 144
对付不确定性 145
制度准备和人力资产准备 146
价格双轨成为核心 147
问题和矛盾 147
通货膨胀 148
腐败 148
基础设施滞后 149
仍在继续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149
地方保护主义 149
政治因素 150
第六章 结论 156
渐进革命 156
制度选择的新机制 160
渐进革命的三要素 161
人力资产的转化和升值 164
与知识相关的不确定性 168
人力资产是转制的决定因素 170
制度记忆 171
人力资产的准备状态 173
双轨过渡下的人力资产转化和升值 174
发展、制度和人力资产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