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作用 1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10
第三节 财政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 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 28
第五节 经济决定财政 37
第二章 财政收入 42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形式 42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56
第三节 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61
第四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74
第五节 流转额的课税 80
第六节 收益额的课税 102
第七节 财产课税和其他课税 129
第八节 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改税 144
第九节 国家债务收入 157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构成和形式 165
第三章 财政支出 165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 170
第三节 流动资金支出 178
第四节 基本建设支出 191
第五节 支援农业支出 202
第六节 文教行政支出 207
第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预算 216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与原则 216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形式 219
第三节 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228
第四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 231
第五章 社会主义信用的本质和作用 246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本质 2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用存在的必要性 2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255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 259
第五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职能与作用 263
第六节 信用资金的运动与再生产 269
第六章 信用资金的来源 275
第一节 信用资金的来源和构成 275
第二节 信用资金来源的客观界限和虚假性问题 280
第三节 大力发展储蓄 283
第七章 信用资金的运用 287
第一节 信用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 287
第二节 信用资金的供应方针与原则 290
第三节 信贷制度的基本规定 295
第四节 流动资金贷款 299
第五节 固定资金贷款 314
第六节 外汇贷款 318
第七节 信托 32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流通 326
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两个领域 326
第二节 货币流通渠道 331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 336
第四节 货币必要量的测算 340
第五节 货币流通正常的标志 344
第六节 货币流通的稳定及其条件 349
第九章 货币流通的管理 358
第一节 现金流通的管理 358
第二节 非现金结算(转帐结算)的管理 363
第十章 社会主义银行 370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3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73
第三节 我国银行的体系 380
第四节 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387
第五节 金融市场 391
第六节 金融体制改革 394
第十一章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 400
第一节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对象和实质 400
第二节 财政收支平衡 405
第三节 信贷收支平衡 410
第四节 财政与信贷的统一平衡 416
第五节 财政、信贷与物资供求的综合平衡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