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头企业篇 8
稻香村成功之路 孙永安 贾德林 8
服装潮中再展雄风 林建华 18
副食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出路何在 孙文乐 23
对公有制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探讨 赵同善 29
在低谷中崛起的天安旅行社 夏富康 34
转变观念走向市场 樊书亮 39
迅速崛起的王府井医药器械公司 华南 张秋红 44
功夫下在管理上 于忠祥 50
从独家经营到百家竞争 莫永康 郑乃尧 55
严格管理以优取胜 王培佑 61
改革管理体制,促进东华腾飞 王正杰 王永珍 68
王府井不锈钢用具经营部的经营之道 赵志远 粟宝萍 74
二、市场体系篇 80
浅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高士令 80
东城区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 潘永兴 86
在改革中发展的东城人才市场 王秀贞 陶瑞庄 90
东城区科技现状与发展对策 徐国军 95
建设有东城区特色的生产资料市场 杨焕志 朱千雄 101
新型的物业公司初见雏形——东城开发公司房管服务经营公司改革探索 满恒敬 王桂兰 106
保险业的出路在于进入市场 董慧臣 113
文化市场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王敬 117
浅议我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怀祥 郭振东 121
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住宅合作社的经验——一项成功的试验 王守元 127
药材市场,大有可为 东书常 万家齐 134
三、宏观调控篇 1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级计划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李钧 140
论税制改革 李惠茹 李照宏 147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陆卫 154
物价改革探索 谢桂铭 163
适应市场经济,深化统计改革 姚德敏 17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韩承胤 176
东城区街道财政体制改革探索 丁镇汉 184
四、执法监督篇 1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犯罪及打击犯罪问题初探 杨新 192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技术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齐一平 198
强化审计监督,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李力 204
审判监督工作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吴肃 209
对新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探讨 陈培英 214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建新路子 郑建华 杨秀荣 222
五、服务保障篇 222
隆福精神——隆福人奋发向上的内动力 李平 230
科技工作要实实在在为经济腾飞服务 刘美丽 235
区工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探讨 孙凤刚 241
抓住机遇,建立控制人口的社会机制 钟白羚 246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民政协工作 谢文梅 251
六、纵横议论篇 260
城市区街经济发展方略初探 刘子安 260
从东城区重点企业的发展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姜在昉 268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我区现代化步伐 侯志云 杜美云 曹子玮 毛寒松 周巍 274
对当前我国城市妇女就业难问题的探讨 傅跃华 281
行政性公司转轨变型问题初探 郝国信 288
从历史回顾中认识价格改革的新任务 王晨锋 294
人才交流工作的成绩与问题 乔秀蓉 299
从区房地产管理局管理现状谈管理体制改革 林希孟 304
挂职锻炼归来谈收获 刘满堂 3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 李有亭 313
七、街道经济篇 318
城区集体经济在改革中迅猛发展 傅文才 318
以改革为动力,发展街道集体经济 徐鹏程 赵家慈 324
在低谷中崛起的东直门街道集体经济 王志亮 331
街道集体企业如何走上市场 李志云 336
拆迁给集体经济带来的问题和我们的对策 王征 341
发展街道集体经济的新思路 梁国瑞 347
促进街道集体经济的发展 江辉 353
街道经济发展的思考 孟惠莲 359
走开发挖潜之路,促集体经济发展 边振英 蒋桂云 363
谈谈解决街道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张进义 368
成功者的足迹——记北京兴华 374
美食总公司领导危立森 冯逸身 张树桐 374
八、勤奋开拓篇 374
勤奋的开拓者——记北京市东城区 381
北新桥街道工委书记李恩泉 沈淳光 381
敢为天下先——记北京东华服装集 389
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姜星垣 郑乃尧 冯逸身 389
赵同善的用人之道 李信生 395
市场经济的卫士——记东城区工商 402
局的干部们 田家苹 402
新时期的时传祥——张永江 张兆坤 杨姣君 410
搞好社区服务,加强社会稳定——访姚金兰 孙启刚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