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光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康辉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10008618
  • 页数:60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理想光学系统及其变换 1

§1-1 系统及其数学算符表示 2

1-1.1 系统的概念 2

1.系统的定义 2

2.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3.系统的分类 3

1-1.2 用数学算符表示系统 3

1.系统模型 3

2.数学算符 4

1-1.3 线性系统和平移不变系统 5

§1-2 理想光学系统及其共线变换原理 8

1-2.1 理想光学系统的定义 8

1-2.2 共线变换及其数学描述 9

1-3.1 焦点和牛顿公式 10

§1-3 轴对称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变换关系 10

1-3.2 主点和高斯公式 12

1-3.3 角放大率和节点 14

1-3.4 轴向放大率 16

1-3.5 傍轴条件下的变换关系式 17

§1-4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19

1-4.1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线光路计算 19

1.角度公式 19

1-4.2 由光路计算研究理想组合系统 20

2.过渡公式 20

1.确定组合系统的基本要素 21

2.确定组合系统的变换关系 21

3.傍轴条件下组合系统的计算公式 23

1-4.3 组合系统等效基本要素的解析式 24

1.等效光焦度公式 24

2.双子系统的等效基本要素 25

3.举例:单透镜的基本要素 27

1.平面反射镜系统 29

§1-5 典型的组合系统及其功能 29

1-5.1 无焦系统 29

2.反射棱镜系统 31

3.双子无焦系统的基本公式 35

4.望远系统 36

5.准直扩(缩)束系统 37

6.4-f图像处理系统 37

1-5.2 定焦系统 38

1.放大镜 38

2.显微镜 40

3.摄影光学系统 44

4.投影光学系统 51

5.照明光学系统 53

1-5.3 变焦系统 59

1.变焦系统的一般原理 59

2.光学补偿变焦距物镜 64

3.机械补偿变焦距物镜 66

4.变倍望远镜 71

§1-6 理想光学系统的相位变换特性 72

1-6.1 光程和几何波前 72

1-6.2 等程原理和波前变换特性 73

1-6.3 理想光学系统的相位变换特性 74

1.一般的相位分布式 74

2.傍轴条件下的相位变换函数 75

1-6.4 满足理想相位变换性质的非球面系统 76

1.轴对称曲面方程 76

2.等光程的反射非球面 76

3.等光程的折射非球面 78

4.非球面透镜 79

§1-7 光学系统对信息的变换特性 79

1-7.1 通信和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79

1.通信系统模型 79

2.信息及其度量 80

1-7.2 光学系统的点源响应和卷积成像原理 87

2.光学系统的点源响应 88

1.物函数的点源分解 88

3.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 89

1-7.3 光学系统的空间频率响应和空间滤波成像原理 90

1.光学图像的空间频谱 90

2.光学系统的频率响应 91

3.光学系统空间滤波成像 92

1-7.4 光学图像的信息量和取样定理 92

1.空域函数的取样定理 93

2.频域函数的取样定理 96

3.光学图像的信息量和熵 96

1-7.5 光学系统的信息容量和空间带宽积 98

1.光学信号体积 98

2.光学系统的信息容量和空间带宽积 99

3.空间带宽积和拉氏不变量的关系 100

§1-8 光学系统对光能的传输特性 100

1.光辐射(能)通量和光通量 101

1-8.1 表示光能的物理量 101

2.辐射强度和发光强度 103

3.辐照度和光照度 105

4.光能出射度 105

5.亮度 105

1-8.2 光能的自由传播 109

1.点光源的发光辐射特性 109

2.等亮度面光源的辐射特性 111

3.光束能量的传递特性 112

1-8.3 理想光学系统对辐射能的传递规律 114

1.拉氏不变量和斯特劳贝尔定理 114

2.理想系统对亮度的变换 114

3.理想系统的正弦条件 115

4.理想系统的像面照度 116

1-8.4 光学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率 117

1.系统的光能损失和传光效率 117

2.光束能量衰减传递关系式 118

3.光学介质及界面的光能损失 118

4.系统传光效率的估算 120

1.像平面中心处的照度公式 121

1-8.5 像面照度与光学系统参量之间的关系 121

2.轴外视场的像面照度公式 122

习题 124

第二章 实际光学系统的几何成像特性 129

§2-1 概述 129

2-1.1 光学材料 130

1.光学玻璃 130

3.光学塑料 132

2.光学晶体 132

4.反射光学材料 133

5.光学介质膜 133

2-1.2 光学系统的理想参量和像差 134

1.理想参量 134

2.像差 134

3.典型光组应校正的主要像差 135

2-1.3 计算和校正像差的谱线选择 136

§2-2 光线光路计算 139

2-2.1 几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40

2-2.2 符号规则 142

2-2.3 子午面内三角描光路公式 143

2-2.4 子午面傍轴光路计算公式 144

2-2.5 初始数据和数据处理 145

§2-3 轴上物点单色光成像的几何像差 146

2-3.1 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46

1.球差的幂级数表示式 148

2-3.2 球差的分类及特性 148

2.初级球差和高级球差 149

2-3.3 球差的校正及剩余带球差 149

1.初级球差的校正 149

2.初、高级球差的平衡和带球差 150

2-3.4 球差的分布 151

1.初级球差的分布表示式 151

2.不产生球差的条件 152

3.单球面产生球差的大小和正负的分析 152

1.不晕透镜 154

2-3.5 单透镜的球差特性 154

2.具有最小球差(绝对值)的透镜弯曲形式 155

§2-4 近轴物点成像的单色光线像差 157

2-4.1 正弦差和它的计算表示式 157

1.正弦差的定义 157

2.OSC′的计算公式 158

2-4.2 垂轴面元的等晕成像和不晕成像 159

1.等晕成像 159

2.正弦条件和不晕成像 160

2-4.3 正弦差的分类及分布 161

1.正弦差的级数表示式 161

2.初级正弦差的分布 161

§2-5 轴外物点成像的单色光线像差 162

2-5.1 轴外细光束像差 162

1.像散和场曲 162

2.畸变 165

1.彗差 166

2-5.2 轴外宽光束像差 166

2.宽光束场曲和轴外球差 168

§2-6 轴上物点复色光成像的几何像差 169

2-6.1 位置色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169

2-6.2 初级位置色差和色球差 171

2-6.3 位置色差的校正方案 172

2-6.4 初级位置色差的分布 172

1.分布公式 172

2.简单光学元件的初级位置色差 173

3.双胶合透镜的光焦度分配 174

2-6.5 二级光谱和复消色差 176

§2-7 轴外物点复色细光束成像的光线像差 176

2-7.1 倍率色差的定义及其表示 176

2-7.2 倍率色差的分类及特性 178

2-7.3 初级倍率色差的分布 179

1.分布表达式 179

2.薄透镜系统的倍率色差 179

1.子午垂轴像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80

2-8.1 子午面内垂轴像差曲线 180

§2.8 光线像差的综合表示 180

2.子午垂轴像差与单项几何像差的对应关系 181

2-8.2 弧矢光线垂轴像差曲线 182

2-8.3 对垂轴像差曲线的综合分析 183

1.几何像差的分析和判断 183

2.离焦量的选择 184

3.光阑位置的选择 185

4.拦光和渐晕 185

§2-9 波像差 186

2-9.1 单色波像差 186

1.单色波差的定义 186

2.轴对称波差与轴向球差的关系 187

3.轴外点波差与垂轴像差的关系 188

2-9.2 因参考点移动产生的波像差 189

1.轴向离焦产生的波差 189

3.垂轴离焦产生的波差 190

2-9.3 波色差 190

2.焦深 190

2-9.4 波像差的计算 191

习题 193

第三章 光学系统的衍射映像原理及像质评价方 196

法 196

§3-1 光波场的数学描述 196

3-1.1 单色稳态光波场 196

2.光波场的强度、功率和能量 197

1.波场的复振幅 197

3.光屏函数 198

3-1.2 平面波场的复振幅和空间频率 198

3-1.3 球面波场的复振幅 201

1.一般公式 201

2.菲涅耳近似的球面波场 202

3.菲涅耳球面波的远场近似 202

4.傍轴近似下的球面波场 203

3-1.4 柱面波场的复振幅 203

1.高斯束的复振幅表示式 204

3-1.5 高斯球面波场的复振幅 204

2.高斯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特性 205

3.光学系统对高斯光束的变换 207

§3-2 光波场的叠加特性 213

3-2.1 两波场的叠加公式 213

3-2.2 光波场的相干特性 215

1.相关函数 215

2.复相干度 216

3.相干特性分析 216

1.相干场 221

3-2.3 光波场的线性叠加 221

2.非相干场 222

3.部分相干场 222

§3-3 受限单色波场的衍射积分变换 224

3-3.1 受限波场的衍射变换特性 225

3-3.2 波场的一般衍射积分变换 226

1.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 227

3-3.3 菲涅耳变换式 228

2.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 228

3-3.4 夫琅和费变换式 229

§3-4 光学系统的衍射映像 230

3-4.1 利用衍射积分计算系统的变换场 230

1.逐次利用衍射积分法 230

2.几何光学等效一次衍射积分法 231

3-4.2 理想系统的衍射变换和光瞳函数 231

1.薄透镜的傍轴衍射成像特性 232

2.一般理想系统的衍射成像 236

3.实际光学系统的衍射成像和广义光瞳函数 237

§3-5 像质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 238

3-5.1 中心亮点法和星点检验 239

3-5.2 瑞利判据和波前变形测量 241

3-5.3 分辨率及其测量方法 242

3-5.4 光学传递函数(OTF) 245

1.基元广延物函数-正弦波光栅 246

2.正弦波光栅的衍射像 247

3.光学传递函数的表示式 248

4.OTF与其它像质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250

3-5.5 保真度、相对结构含量和相关量 252

3-5.6 光线像差的容限 254

1.点列图 254

2.像差容限 255

习题 257

第四章 傅里叶光学映像原理和传递函数 261

§4-1 光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262

4-1.1 时变光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262

1.一维傅里叶分解式 262

2.实多色光信号的复解析表示 264

3.准单色光的相幅矢量 266

4-1.2 空变光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267

1.二维傅里叶分解式 267

2.复振幅傅里叶分解的物理解释 268

3.实空变光信号的二维傅里叶分解式 268

4.实函数傅里叶分解的物理解释 269

5.空变实函数的复解析表示 270

§4-2 利用光学系统实现光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74

4-2.1 自由空间传播系统的傅氏变换性质 274

4-2.2 透镜的二维傅氏变换性质 274

4-2.3 傅氏变换物镜 278

1.普通物镜傅氏变换功能的局限性 278

2.傅氏变换物镜的特性 280

4-3.1 单透镜的两次傅氏变换成像 281

§4-3 光学系统两次傅里叶变换成像分析 281

4-3.2 双子共焦系统的两次傅氏变换成像 282

§4-4 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 284

4-4.1 光学系统对空间频谱的滤波变换——传递函数 284

4-4.2 自由空间传播系统的传递函数 287

1.平面波谱的自由传播规律 287

2.光栅衍射自成像 289

3.受限波场的频谱展宽 290

1.物像关系 291

4-4.3 相干成像系统的传递函数 291

2.相干传递函数、点源响应和光瞳函数的相互关系 292

3.无像差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 293

4.像差及照明方式对相干传递函数的影响 294

4-4.4 非相干成像系统的传递函数 295

1.物像变换关系 295

2.光学传递函数、点扩散函数和光瞳函数的关系 296

3.归一化传递函数及其特性 297

4.无像差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 299

5.像差对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 301

§4-5 相干和非相干成像的比较 303

4-5.1 相干和非相干传递函数的关系 304

4-5.2 像强度的频谱 305

4-5.3 系统的分辨率 307

4-5.4 直边衍射像 308

§4-6 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和测量 310

4-6.1 光学传递函数计算简介 310

1.几何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 311

2.计算举例 313

3.波动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 315

4.多色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 317

4-6.2 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 319

§4-7 级联系统的传递函数 322

4-7.1 级联系统的传递函数公式 323

1.双子系统的级联 323

2.大气扰动系统 324

1.平移模糊系统 324

4-7.2 不同类型子系统的传递函数 324

2.多子级联系统 324

3.光电探测器 325

4.电子网络系统 325

5.摄影胶片 325

6.人眼的传递函数和可辨阈曲线 327

习题 328

第五章 光全息映像术 331

1.光信号携带信息的参量 332

§5-1 光全息映像的基本原理 332

5-1.1 波场的空间编码记录——全息图 332

2.光信号编码的数学描述 333

3.全息编码图的记录——全息底片 334

5-1.2 全息图的解码——重现全息像 336

5-1.3 全息映像的体视效应 338

1.光学全息系统的互连网络 338

2.漫射和非漫射全息术的特点 339

3.全息映像的体视效应 341

4.用细光束解码时重现像的特性 342

5-1.4 全息图的空间频谱 343

1.全息图的傅里叶? 343

2.记录离轴全息图的最小参考角 344

5-1.5 全息图的信息存储容量 344

1.全息胶片的信息存储容量 344

2.全息图的二维空间带宽积 344

§5-2 理想全息映像规律的几何分析 345

1.两点源的干涉场强分布 346

5-2.1 点源波场的编码记录——基元全息图 346

2.基元全息图的编码光栅结构 347

5-2.2 点源照明基元全息图的重现像 350

1.点源全息像的复振幅 350

2.点源理想全息成像公式 351

5-2.3 全息图的物像共轭映射规律 353

1.全息成像系统的傍轴条件 354

2.一般全息图的物像变换关系 355

3.全息透镜的傍轴成像 356

5-2.4 全息透镜与普通光学元件的比较 358

1.普通光学元件的相位变换作用 358

2.全息透镜映像的等效模型 359

§5-3 全息成像的几何波前像差 362

5-3.1 点源全息成像的单色波差 362

1.球面波前相位差分布函数的(1/1)幂级数展开式 362

2.初级波像差 363

3.二级波像差 364

4.波差的(1/x)幂级数展开式 365

5-3.2 全息成像不产生单色像差的条件 366

5-3.3 点源全息成像的色差 368

§5-4 全息映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分析 370

5-4.1 全息映像术的分类方法 370

5-4.2 面全息映像术 374

1.线性记录全息图 374

2.衍射效率 375

3.全息像的分辨率 377

4.像面全息术 378

5.傅里叶变换全息术 380

6.夫琅和费全息术和菲涅耳全息术 385

5-4.3 体全息映像术 387

1.两平面波在传播矢量平面内的干涉场强分布 387

2.体全息图的记录 389

3.厚光瞳函数的衍射和体全息图再现 390

4.光栅衍射方程和布喇格条件 392

5.体全息的再现波长灵敏度 395

6.体全息再现角度的选择性 397

5-4.4 彩色全息映像术 398

1.多色全息术的理论分析 399

2.克服彩色面全息术中假像的方法 400

3.彩色体全息映像术 402

5-4.5 计算全息术 403

2.计算全息图的主要类型 404

1.计算全息术的过程和特点 404

3.傅里叶变换计算全息术 406

4.修正离轴参考光的计算全息术 409

§5-5 全息术的应用 410

5-5.1 全息术的实验条件和技术 410

1.光源 410

2.记录材料 414

3.全息干涉条纹对比度的优化条件 420

2.利用全息重现像再记录全息图法 422

1.接触印相法 422

5-5.2 全息图的复制 422

3.模压复制法 423

5-5.3 全息光学元件 424

1.多焦点全息透镜 425

2.色散聚焦元件 425

3.飞机平视显示器 426

4.组合全息光学元件 427

5-5.4 全息存储 428

1.全息信息存储的特点 428

2.全息存储的方法和实验装置 429

5-5.5 全息显微术 430

1.全息放大原理 430

2.借助显微镜的全息术 430

5-5.6 全息显示技术 431

1.反射全息和像面全息显示 431

2.彩虹全息术 432

3.合成双目体视全息术 435

4.双目立体彩虹全息术 436

5-5.7 全息干涉计量 437

1.单次曝光法 438

2.双次曝光法 440

3.时间平均法 440

习题 442

第六章 光子互连、光计算和光信息处理 447

6-1.1 开关的意义及类型 449

§6-1 光子开关和光学双稳态器件 449

6-1.2 光子开关器件 450

1.机-光开关 450

2.电-光开关 451

3.声-光开关 451

4.磁-光开关 452

5.光-光开关 452

6-1.3 光学双稳态系统 453

1.双稳态系统的定义 453

2.形成光学双稳态的基本原理 454

1.光学触发器和记忆元件 455

6-1.4 光学双稳态的主要用途 455

2.光放大和光取阈 456

3.二进制光逻辑操作 456

6-1.5 光学双稳态器件 457

1.主要类型 457

2.耗散型光学双稳器件 458

3.本征色散型光学双稳器件 459

§6-2 光子互连网络 460

4.混合型光学双稳器件 460

6-2.1 互连的基本概念 461

1.互连和自连 461

2.互连网络和系统 461

6-2.2 光子互连的特点 462

1.电子互连的局限性 462

2.光子互连的优越性 464

1.一对一互连网络 465

6-2.3 基本的光子互连网络 465

2.一对多互连网络 467

3.多对多互连网络 467

4.纵横互连网络 467

6-2.4 多级光子互连网络模型 468

1.Clos网络 468

2.Crossover网络 469

3.蝶式(Butterfly)互连网络 469

4.多级PS互连网络 469

6-2.5 光子互连网络的实现方法 470

1.自由空间光互连 470

2.光纤和集成光波导光互连 471

3.光电混合互连 472

§6-3 光计算 473

6-3.1 数字光计算 473

6-3.2 模拟光计算 475

1.算术运算 476

2.代数和积分运算 478

1.傅里叶变换 481

6-3.3 一些典型的光学变换 481

2.傅里叶—贝塞尔变换 482

3.菲涅耳变换 483

4.梅林(Mellin)变换 484

5.哈夫(Hough)变换 484

6.拉冬(Radon)变换和层析术 485

7.子波(Wavelet)变换 488

1.空间信号频谱分析仪 495

§6-4 光学频谱分析和空间滤波处理 495

6-4.1 光学频谱分析系统 495

2.时间信号频谱分析仪 496

6-4.2 空间滤波和信息综合 498

1.阿贝—波特空间滤波实验 499

2.相衬显微镜 503

3.瞳面滤波变迹术 504

1.具有周期结构像的恢复 505

§6-5 光学图像的加工处理 505

6-5.1 利用空间滤波提高图像对比度 505

2.衰减零频滤波提高图像对比度 506

6-5.2 利用空间滤波提高信噪比 507

1.维纳(Wiener)滤波 507

2.消除相乘噪音 508

6-5.3 光学图像的边缘增强 510

1.图像微分运算 510

2.光学差分运算 511

3.利用偏振滤波实现图像边缘增强 512

6-5.4 模糊图像的改善 514

1.用逆滤波消除模糊 515

2.逆滤波器的制作 515

§6-6 光学图像相减和目标识别 516

6-6.1 光学图像相减 517

1.复振幅相减 517

2.强度相减 518

3.彩色图像相减 520

6-6.2 相关运算和特征识别 523

1.像面相关器 523

2.光学投影相关器 523

3.时间积分相关器 524

6-6.3 匹配滤波和相关检测 525

1.匹配滤波的概念 525

2.用全息方法制作匹配滤波器 527

3.相关识别 527

6-6.4 联合变换相关器 528

§6-7 多色光信号处理 529

6-7.1 光信号的空间编码方法 530

6-7.2 用θ调制实现图形彩色显示 532

6-7.3 黑白底片的密度假彩色显示 533

1.正负底片密度假彩色编码 533

2.利用调制摄影术实现密度假彩色编码 535

6-7.4 黑白图像的空间频率假彩色编码 537

3.实时密度假彩色编码 537

1.功率谱密度的假彩色显示 538

2.空间频率实时假彩色编码 538

6-7.5 相位编码假彩色技术 539

1.相位光栅编码片的制作 539

2.相位调制光栅形成过程的物理分析 540

3.相位光栅编码片的衍射特性 541

4.不同衍射级输出彩色像的色度计算 542

2.实时色彩增强 544

6-7.7 利用黑白胶片进行彩色摄影 544

6-7.6 褪色片的彩色增强 544

1.三次曝光编码法 544

1.三色光栅的制备 545

2.利用三色光栅实现彩色编码摄影 545

3.彩色像的解码重现 546

§6-8 综合孔径信号处理 546

6-8.1 综合孔径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546

1.侧视雷达扫描的几何关系 548

6-8.2 侧视雷达射频信号的发射和回收 548

2.雷达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 549

6-8.3 解调回波信号的空间编码记录 550

6-8.4 编码透明片的光学再现特性 551

6-8.5 综合孔径雷达光学数据处理 552

§6-9 光学人工神经网络 553

6-9.1 神经网络和计算机 554

1.神经计算机的优势 554

2.神经元及其数学模型 554

3.神经网络及其特点 556

6-9.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558

1.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 559

2.简化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模型 560

6-9.3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 561

1.外积法 561

2.内积法 562

1.外积算法光学神经网络 563

6-9.4 人工神经网络的光学模拟 563

2.内积算法光学神经网络 564

3.具有动态互连的光学神经网络 567

4.可编程的光学神经网络 569

习题 571

附录Ⅰ 对(1-2.1)式的数学推导 577

2.卷积的性质 579

3.互相关的定义 579

1.卷积的定义 579

附录Ⅱ 卷积和相关 579

4.互相关的性质 580

5.自相关的定义 580

6.自相关的性质 580

附录Ⅲ 傅里叶变换 581

1.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分解 581

2.非周期函数的傅氏分解——傅里叶变换式 582

3.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583

4.常用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587

参考文献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