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远古人类的医疗活动(公元前21世纪以前) 1
一 远古人类的发展和早期生活状况 1
二 火的发现与人类卫生保健的改善 2
三 外治法的出现 3
四 两种宇宙观的对立 5
五 传说时代的医家 6
第二章 夏商至春秋时期的医学(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8
一 甲骨文字有关疾病的记载 8
二 《山海经》记载的医药 10
三 酒的发明和汤液 11
四 阴阳观念的产生和应用 13
五 五行观念的产生和应用 14
六 九针 16
七 著名医家 18
八 周代医事制度 20
第三章 战国至两汉三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475——公元280年) 22
一 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 23
二 各地出土简牍医书 30
三 《黄帝内经》 32
四 《难经》 45
五 《神农本草经》 46
六 仓公和“诊籍” 49
七 汉代疾疫流行和张仲景《伤寒卒病论》的问世 50
八 华佗的医学成就 55
九 著名医家 57
十 秦汉时期的医事制度 58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265-979年) 60
一 王叔和与《脉经》 61
二 皇甫谧与《甲乙经》 66
三 葛洪炼丹术和《肘后卒救方》 68
四 陶弘景和《本草经集注》 71
五 雷?的药物炮炙和徐之才方剂论 73
六 服石与外科发展——兼论《刘涓子鬼遗方》 75
七 《褚氏遗书》 78
八 三位最早《内经》注家——金元起、杨上善、王冰 79
九 《诸病源候论》 82
十 唐《新修本草》和其它本草书 83
十一 唐代的方书——孙思邈《千金》两方和王焘《外台秘要》 88
十二 唐以前的妇科论述 97
十三 唐以前的儿科论述 101
十四 《蔺道者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06
十五 两晋隋唐医事制度 107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医疗(960-1368年) 109
一 本草 110
二 方书 115
三 《伤寒论》的研究——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等 123
四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炙图经》以及金元时代的针炙经络书 127
五 病因、诊断论著——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129
六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及其它妇产科著作 132
七 儿科——《太平圣惠方》记载的主要儿科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董汲、陈文中等的痘疹专著 134
八 外科和伤科——陈自明《外科精要》、齐德之《外科精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等 140
九 五官科 143
十 《五脏图》和《存真图》 146
十一 宋慈《洗冤集录》 149
十二 金元四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151
十三 宋代医事制度 161
十四 辽代医事制度和契丹族医家 163
十五 金代医事制度和著名医家 164
十六 元代医学概况 166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医学(1368-1911年) 172
一 本草——李时珍、赵学敏、吴其濬等人的本草著作 173
二 各类方书 181
三 《内经》的研究——张景岳、马莳、张志聪、黄元御等 185
四 《伤寒论》的研究——王履、方有执、喻昌、徐大椿等 192
五 《金匮要略》的研究——戴思恭、赵良仁、尤怡等 197
六 关于命门温补学说——张景岳、赵献可等 199
七 温病学说的兴起——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 205
八 四诊研究 211
九 妇产科——王肯堂 傅山、亟斋居士等 214
十 儿科四大症的认识——有关麻、痘、惊、疳 217
十一 外科和伤科——薛己、陈实功、祁坤、吴尚先等 223
十二 五官科——傅仁宇、郑?等 227
十三 针灸经络——高武、杨继洲、汪机等 229
十四 脏腑、骨度研究——王清任、刘廷桢等 232
十五 明清医事制度和其它 235
十六 太平天国的医事 238
第七章 关于西洋医学的传入 240
一 明代后期至清初西洋医学的传入 240
二 金鸡纳(Cinchona)等药物的输入 248
三 鸦片战争前后西洋医学的传播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