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兴衰与国民革命(1912年1月—1928年6月) 1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 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失败 袁世凯窃取国家政权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1
二、袁世凯窃夺革命成果 4
三、二次革命 7
四、袁世凯强化独裁统治 9
一、洪宪帝制 10
第二节 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垮台 10
二、护国运动 12
第二章 皖系军阀的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6
第一节 皖系军阀统治的建立 16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6
二,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17
三、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 18
四、第一次护法运动 20
一、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22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4
三、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新变化 26
一、直皖战争 28
第三节 五四运动 29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9
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2
三、五四爱国运动 34
第四节 直皖战争 38
二、皖系军阀失败后的北京政权 40
第三章 直系军阀的统治 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42
第一节 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 42
一、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42
二、第一次直奉战争 43
三、“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 45
四、国民经济发展的迟滞 47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9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55
四、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57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 59
一、“好人政府”主义 59
二、“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60
三、“废督裁兵” 62
第四节 国共合作的实现 64
一、第二次护法运动 64
二、国共合作的酝酿 65
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 67
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69
第五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 71
一、曹锟贿选和全国人民反曹吴运动 71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73
一、段祺瑞执政府的成立 76
第一节 奉系军阀操纵北京政权和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斗争 76
第四章 国民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76
二、国民会议运动与善后会议 77
三、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 80
四、北京政变后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 84
五、首都革命与三一八惨案 87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88
一、国民革命椐椐地的巩固和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88
二、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90
三、工农运动的继续高涨 93
第三节 北伐战争 94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94
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97
三、“四一二事变” 99
四、国民革命失败 10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抗 106
一、南昌起义 106
二、八七会议 108
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109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北伐” 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111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1
二、宁汉合流与国民党各派系的纷争 113
三、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北伐” 116
四.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118
第六节 文化思想 120
一、新文学运动 120
二、封建复古主义 121
三、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124
第二编 国民党统治的确立与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6月——1937年6月) 129
第一章 国民党全国统治的建立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29
第一节 国民党实现全国“统一” 129
一、东北易帜 国民党实现全国“统一” 129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 131
三、国民党三全大会 135
一、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中国共产党“六大” 137
第二节 共产党为挽救中国革命探索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开瑞 137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140
三、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142
第三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及其“围剿”红军的失败 144
一、蒋桂战争蒋冯战争 144
二、中原大战与扩大会议 147
三、国民党对工农红军三次军事“围剿”的失败 150
四、国民会议的召开与《训政时期约法》 153
五、非常会议与国民党四全大会 155
第四节 中间政派和改良主义活动 157
一、第三党 157
二、改组派 160
三、人权派 163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与全国抗日浪潮的起伏 166
第一节 日本武装入侵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66
一、九一八事变 166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68
三、一二八事变 170
四、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73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175
一、国民党加强法西斯统治 175
二、南京国民政府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177
三、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衰落 180
四、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 183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国民党民主派的抗日和反蒋斗争 185
一、伪满洲国的成立 185
二、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的扩张与长城抗战 188
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89
四、福建人民政府 191
五、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
六、南京国民政府继续推行对日妥协政策 194
第四节 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与红军长征 197
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97
二、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军事“围剿” 199
三、革命椐椐地的查田运动及各项建设 201
四、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与工农红军长征 204
五、上高战役与中条山战役 204
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209
第五节 文化思想 212
一、国民党的文化教育政策 212
二、陶行知、杨贤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214
三、新生活运动 217
四、左翼文化运动 219
五、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221
第一节 华北事变与国民党五全大会 224
一、华北事变 224
第三章 民族危机加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 224
二、国民党五全大会及其抗战准备 227
三、“五五宪草” 2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 233
一、《八一宣言》 233
二、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234
三、瓦窑堡会议 236
第三节 西安事变 239
一、两广事变 239
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240
二、绥远抗战 241
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43
四,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247
第四节 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 249
一、文化界救亡活动 249
二、抗日文艺的活跃 250
三、国防文学与“大众文学”的论争 251
第三编 “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257
第一章 全民族奋起抗战 257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257
一、七七卢沟桥事变 257
二、八一三上海抗战 259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62
四、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264
第二节 正面战场的抗战 266
一、国民政府抗战的军事部署 266
三、国民政府的迁都与南京沦陷 270
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参政会 272
五、台儿庄战役与徐州会战 274
六、武汉保卫战 276
第三节 敌后战场的开辟 279
一、洛川会议 279
二、八路军出师华北与平型关战斗 281
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283
四、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285
第二章 广州、武汉失陷后的中国抗战 288
第一节 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出现 288
一、日本侵华新方针 288
二、平津失陷后的华北战场 288
二、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 289
三、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91
四、“远东慕尼黑”活动 293
第二节 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 295
一、南岳军事会议 295
二、南昌、随枣、枣宜会战 297
三、两次长沙会战 301
四、桂南会战 303
第三节 敌后战场的抗战 306
一、华北敌后战场的巩固与扩大 306
二、百团大战 309
三、华中、华南的抗日游击战争 313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316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19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19
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321
第五节 国民党顽固派的对日妥协及反共磨擦共产党反对分裂坚持抗战 322
一、国民党的秘密媾和活动 322
二、晋西事变 325
三、皖南事变 326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29
第六节 民主宪政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31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333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337
第七节 抗战前期的文化思想和教育 338
—、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 338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 342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正面战场 342
一、中国政府对日宣战 342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344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345
第二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抗战 346
一、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疯狂进攻 346
二、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 347
三、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351
一、国统区的民族工业和农村经济 355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 355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恶性膨胀 358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60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思想文化 363
一、史学流派的论争 363
二、“新理学”“新王学”和对它们的批判 365
三、文艺战线上的成就 368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70
第一节 日军对豫湘桂的进攻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370
一、豫湘桂会战 370
二、中国军队配合盟军在印缅作战 372
三、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373
第二节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国民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76
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376
二、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79
三、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81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83
第三节 中共七大与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383
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38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8
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 388
二、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 391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 392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 39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397
第一章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97
第四编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1945年8月—1949年9月) 397
二、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及其经济接收 398
三、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团结方针 402
四、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404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406
一、重庆谈判和上党,邯郸之战 406
二、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409
三、马歇尔“调停”与蒋介石准备内战 414
四、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 418
五、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420
第二章 全面内战的爆发 423
第一节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423
一、国民党军事部署和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423
二、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及其被粉碎 427
三、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及其失败 429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431
一、制宪国大的召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改组 431
二、《中美商约》的签订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434
三、国统区人民反美反蒋运动 437
四、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破产 440
第三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443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443
一、解放军三路南下作战 443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45
三、中共十二月会议 447
一、“戡乱总动员令” 449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战乱总动员 449
二、魏德迈来华 451
三、行宪国大和总统选举 453
第三节 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论争和成就 455
一、解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55
二、国统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危机文艺界对“主观论”的批评 457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460
一、战略决战 460
二、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 466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468
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70
五、国民党“和平攻势”破产 472
六、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475
第五节 新中国的诞生 477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 47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