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话语解魅 3
第一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现代性转型:基于排除规则的分析 3
第一节 导论:论争的展开与论题的引出 4
第二节 西方刑事证据法发展的两大主题 10
一、从证明性到可采性 11
二、从统一性到独立性 21
第三节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缺陷:制度、实践与话语 26
一、立法表达的核心定位偏差 26
二、实践运行的效果不容乐观 30
三、理论进路的设定存在误区 33
第四节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制度转型与研究转向 36
一、法学品性的回归:实现证据学和证据法学的两分 38
二、人权法学品性的回归:从取证规则为中心到可采性规则为中心 43
三、程序法学品性的回归:从依附性程序裁判到有限独立的程序裁判 44
第二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理论反思:基于排除规则的分析 48
第一节 导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及其理论功绩 48
第二节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局限:理论反思与实践检讨 52
一、理论反思:程序性制裁理论的逻辑缺陷 52
二、实践检讨: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应用局限 57
第三节 程序性制裁的中国前景:价值重估与制度构筑 60
一、程序性制裁的价值重估 60
二、程序性制裁的制度构筑 63
第三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观点争鸣:中美语境的双重考察 69
第一节 中国语境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争:理论憧憬与改革进路 69
一、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憧憬:结构理路与功能理路 70
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进路:整体革新与渐进改良 79
三、中国语境知识资源的批判性整合 82
第二节 美国语境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争:理论立场与改革取向 85
一、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立场:质疑与赞成 86
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取向:废弃与修订 93
三、美国语境知识资源的反思性解读 110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石:历史流变与功能设定 118
第一节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的历史流变 120
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观念史流变之判例梳理 120
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观念史流变之深度反思 132
第二节 各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的比较评析 139
一、司法廉洁说:其他法域排除规则理论基础的模式界定 139
二、局限与趋势:不同法域排除规则理论基础的比较评析 143
第三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的模式选择 146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之立场设定 146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之模式选择 151
下篇 制度构筑 157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位阶:立法例的反思与前瞻 157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定位的理论争议:以美国为例 158
一、宪法基本权利抑或司法救济机制 158
二、作为权利救济机制有无替代机制 162
三、作为权利救济机制有无必要“宪法化” 163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定位的比较法考察 165
一、美国 165
二、德国 167
三、加拿大 169
第三节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定位:反思与前瞻 170
一、反思: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化 170
二、前瞻: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化 175
第六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制:衍生史与制度构型 178
第一节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衍生史及其制度特征 178
一、作为宪法第四修正案救济机制的证据排除规则 178
二、作为宪法第五修正案救济机制的证据排除规则 223
三、作为其他宪法修正案救济机制的证据排除规则 231
第二节 其他法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衍生史及其制度特征 235
一、英国 236
二、加拿大 249
三、德国 255
四、我国台湾地区 263
第三节 共性与差异: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般总结 266
一、共性趋势 266
二、差异比较 270
第七章 言词性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理论反思与疑难破解 276
第一节 侦查程序中的权利告知及其法律效力 276
一、侦查程序中权利告知的制度机理 276
二、侦查程序中权利告知的法律效力 279
三、我国侦查程序权利告知体系的构筑与改良 286
第二节 侦查程序中的讯问技术及其法律效力 291
一、问题的导出:两种侦查讯问技术及合法化 292
二、侦查讯问合法化的域外基准:口供任意性 293
三、侦查讯问合法化的本土反思:实践解读与转型进路 303
第八章 实物性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利益权衡与客观基准 319
第一节 利益权衡方法:学说起源及其延伸 320
一、利益权衡方法在两大法系的学说起源 320
二、利益权衡方法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延伸 323
第二节 非法实物证据之排除模式:利益权衡及其类型 325
一、美国:实践意义的利益权衡模式 325
二、德国与加拿大:规范意义的利益权衡模式 328
三、新西兰:转型意义的利益权衡模式 329
第三节 利益权衡模式之运行局限:非客观化及其危害 332
第四节 利益权衡模式之客观诉求:变革方略及其基准 337
一、利益权衡的范围 338
二、利益权衡的方法 339
三、利益权衡的审查 341
参考书目 343
后记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