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谱 1
第二章 少年时代 12
第一节 生年之考证 12
第二节 随宦 志学 丁父忧 14
第三节 应试 入官 归省 15
第四节 少时之志趣与言论 17
第五节 曾巩之推重 18
第三章 外任州县时代上 20
第一节 在扬州时与韩琦之关系 20
第二节 曾巩介安石於欧阳修 22
第三节 知鄞县 24
第四节 通判舒州 文彦博之推荐 25
第四章 外任州县时代下 29
第一节 判群牧司 与司马光同僚 与欧阳修往还 29
第二节 出知常州 31
第三节 移提点江东刑狱 34
第五章 内登馆阁时代 37
第一节 入为三司度支判官 直集贤院 37
第二节 朝命差同修起居注 辞状十二上 40
第三节 知制诰 41
第六章 居丧时代 45
第一节 遭母丧 与苏洵之关系 45
第二节 辞不赴阙 52
第三节 闲居时之文字 53
第七章 执政时代上 57
第一节 神宗即位 起知江宁府 除翰林学士 57
第二节 初见神宗之奏对 59
第三节 参知政事 63
第四节 吕诲之弹劾 66
第五节 韩琦司马光等之争议 69
第六节 欧阳修之晚节与王安石 77
第八章 执政时代下 81
第一节 同平章事 81
第二节 求解机务 87
第三节 郑侠上流民图 安石出知江宁 92
第四节 复同平章事 99
第五节 三经新义告成 除尚书左仆射 101
第六节 再求退位 判江宁府 除集禧观使 103
第九章 退居时代及身后 109
第一节 初还江宁之恩遇 109
第二节 封舒国公 改封荆国公 111
第三节 乞改三经义误字 进字说 112
第四节 与吕惠卿之凶终隙末 115
第五节 与苏轼之赠答 117
第六节 吟咏之一斑 120
第七节 病卒 125
第八节 身后之崇绌 132
第十章 政治思想 136
第一节 对于施政之具体方案 136
第二节 对于法治主义之驳议 150
第三节 执政後政见之转移 153
第四节 理财政策与法治主义 155
第十一章 政治之实施一 理财 157
第一节 整理财政之初步 157
第二节 仓储法之改革 行青苗法 160
第三节 青苗法之争议 165
第四节 废差役法 行募役法 170
第五节 改革役法之争议 176
第六节 均输法 179
第七节 市易法之建置 181
第八节 方田均税 184
第十二章 政治之实施二 改革军政 188
第一节 军政之旧观 188
第二节 省兵 189
第三节 将兵法 190
第四节 保甲法 191
第五节 保马法 194
第六节 军器监 196
第十三章 政治之实施三 改革学制 198
第一节 倡议改革之争论 198
第二节 新贡举制度 199
第三节 兴建学校 200
第十四章 政治之实施四 治水 203
第一节 政令及异议 203
第二节 疏浚黄河 205
第三节 疏浚漳河 207
第四节 疏浚汴河 208
第十五章 政治之实施五 攘外 211
第一节 外交政策之概要 211
第二节 收复河湟 212
第三节 平定湖南路诸蛮 213
第四节 招抚泸夷 214
第五节 防御交址 215
第十六章 哲学 217
第一节 宇宙论 217
第二节 人生论 219
第三节 社会学 223
第十七章 文学 227
第一节 对于文词之概念 227
第二节 散文 229
第三节 诗 230
第十八章 著作及书法 233
第一节 著作之总目 233
第二节 传世诸书 235
第三节 字说 238
第四节 书法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