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篇 中草药栽培第一章中草药栽培技术概论 2
第一节栽培地的选择与整地 2
第二节繁殖方法 6
第三节施肥 11
第四节培育与管理 14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21
第六节收获 39
第二章常用中草药栽培技术各论 41
第一节根及根茎类 41
人参 41
大黄 54
山药 57
土贝母 60
天麻 62
天花粉(栝蒌) 66
天南星 69
牛膝 71
乌头 73
平贝母 75
半夏 81
甘草 83
龙胆 85
北沙参 87
北玄参 89
白术 91
白芍 95
白芷 97
东川芎 99
东当归 102
地黄 104
地榆 108
百合 110
防风 112
当归 115
祁木香 118
苦参 120
知母 122
齿瓣延胡索 124
独角莲 126
穿山龙 128
桔梗 130
柴胡 132
党参 133
射干 137
商陆 139
菘蓝(板蓝根) 140
黄芩 143
黄耆 145
菊三七 148
续断 149
紫草 151
紫菀 153
藁本 155
第二节叶及全草类 157
土藿香 157
白屈菜 159
细辛 160
荆芥 163
紫苏 165
豨莶草 167
蓼蓝(大青叶) 168
薄荷 170
翟麦 173
第三节皮及藤木类 174
花曲柳(秦皮) 174
侧柏 177
柽柳 180
桑树 182
黄柏 185
第四节花类 188
红花 188
金银花 191
酒花 194
夏枯草 197
曼陀罗 199
款冬 201
蛔蒿 203
第五节果实及种子类 205
马兜铃 205
小茴香 207
山楂 209
王不留行 212
五味子 213
牛蒡 216
白花菜 218
连翘 220
补骨脂 223
青箱 224
欧李(郁李仁) 225
枸杞 227
荭草(水红子) 230
草决明 232
莨菪(天仙子) 233
莲 235
黑芝麻 238
酸枣 240
薏苡 242
土鳖虫 245
第六节动物及真菌类 245
灵芝 247
柞僵蛹 252
附表 255
1.二十四节气及长春地区气温表 255
2.吉林省部分地点的霜期表 256
第篇 中草药制剂生产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一章中草药制剂(提取)原料的处理 257
第一节中草药材的炮制要求 257
第二节中草药材的粉碎 258
一粉碎的目的与意义 258
二中草药的粉碎方法与细度要求 258
第一节中草药中常见成分的溶解度 261
第二章中草药成分的提取 261
第二节提取溶剂 266
第三节提取原理与影响提取的因素 268
第四节杂质的除去………………(270 )第五节提取方法 271
一、煎煮法 271
二、浸渍法 273
三、渗漉法 274
四、水蒸汽蒸馏法 276
五、回流法 279
第三章过滤 281
第一节滤材与助滤剂的选择 282
第二节过滤操作与滤器装置 284
一、常压蒸馏法 289
第一节蒸馏 289
第四章蒸馏与蒸发 289
二、减玉蒸馏法 291
第二节蒸发 294
一、常压蒸发 294
二、减压蒸发 294
第三篇 中草药化学成分知识第一章中草药常见化学成分 295
第一节中草药化学成分概述 295
第二节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296
一、生物碱 296
二、甙类 299
三、挥发油 308
四、内酯 310
五、有机酸 311
六、氨基酸 312
七、蛋白质和酶 313
八、糖 315
九、鞣质 319
十、树脂类 321
十一、植物色素 323
第二章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一般提取方法 324
第一节生物碱类的提取 325
一、以生物碱盐状态的提取方法 325
二、以游离生物碱状态的提取方法 325
1.一叶萩碱 327
生物碱提取举例 327
2.小檗碱(黄连素) 328
3.山豆根全碱 329
4.元胡全碱 330
5.白屈菜总碱 330
6.苦参全碱 331
第二节甙类的提取 332
一、黄酮甙的提取 332
黄酮甙提取举例1.芦丁 333
2.黄芩甙 334
3.山楂黄酮类 335
皂甙提取举例甘草皂甙 336
二、皂甙的提取 336
三、蒽甙的提取 337
四、香豆精类的提取 338
香豆精提取举例秦皮乙素………………(338 )第三节挥发油的提取 338
第四节酸酚类的提取 339
酸酚类化合物提取举例1.松萝酸钠 340
2.绿原酸类 340
3.鹤草酚 340
第五节其他类成分的提取 342
第四篇 中草药制剂各论第一章注射剂 344
一、注射用溶剂 345
二、注射剂的附加剂 345
第一节注射剂的一般制法和操作 345
三、容器和材料的准备 351
四、注射液的配制(过程) 358
五、灭菌 366
第二节中草药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368
一、水提取——乙醇沉淀法 369
二、乙醇提取——水沉淀法 373
三、水蒸汽蒸馏法 374
四、水蒸蒸馏——水醇综合法 375
五、钙盐沉淀法与石硫法 375
六、透析法 379
第三节提高中草药注射剂的质量 381
一、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382
二、产生疼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89
第四节中草药注射液的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 391
一、中草药注射液质量要求 391
二、中草药注射液质量检验方法 393
第五节注射用水的来源及制备方法 393
一、水源的选择与处理 393
二、蒸馏水的制备 396
三、离子交换水的制备 399
第六节注射液品种选编 408
三棵针注射液 408
马齿苋注射液 409
山豆根全碱注射液 410
山豆根注射液 410
元胡注射液 411
木通注射液 412
双花柴胡注射液 412
牛西西注射液 413
丹注射液 415
半夏注射液 416
四逆射液 417
艾叶注射液 417
生脉注射液 418
仙人掌注射液 419
白屈菜注射液 420
安替柴胡注射液 421
百里香注液 422
列当注射液 422
地龙注射液 423
地锦注射液 424
当归注射液 425
红花注射液 426
抗腮腺炎注射液 427
青木香注射 428
刺针草注射液 428
苦参全碱注射液 429
苦参注射液 429
金黄(银黄)注射液 430
祛风抑痛注射液 432
挂金灯(红姑娘)注射液 433
柳叶注射液 434
茵蒲注射液 435
降压灵注射液 436
复方木通注射液 436
复方藿香注射液 437
复方三黄注射液 438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 439
复方益母草注射液 440
复方当归注射液 441
复方四黄柴胡注射液 442
复方百里香注射液 443
复方丹参注射液 443
复方黄耆注射液 445
胆汁注射液 445
消炎灵注射液 447
益母草注射液 448
热痛宁注射液 451
柴胡注射液 452
柴辛(复方柴胡)注射液 452
徐长卿注射液 453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 454
狼毒注射液 454
痛热定注射液 455
落新妇注射液 456
葎草注射液 457
榛花注射液 457
蒲公英注射液 458
第二章煎剂 459
第一节制备方法 459
第二节煎剂品种选编 461
丁香叶煎 461
三七草(菊三七)煎 461
皮炎煎 462
仙鹤草煎 462
玫瑰止痢煎 463
安神宁 463
列当煎 463
柞树皮煎 464
复方苍耳子煎 464
流感煎 465
萎陵菜煎 465
辣蓼煎 465
第三章合剂 466
第一节制备方法 466
第二节合剂的防腐 467
第三节合剂品种选编 468
桦树皮合剂 468
清喉咽合剂 469
第四章酒剂 470
第一节制备方法 470
第二节酒剂品种选编 471
当归白芷酒 471
萝藦酒 472
第五章酊剂 472
第一节制备方法 472
第二节酊剂品种选编 474
十滴水 474
大蒜酊 474
五皮酊 475
五味子酊 476
元胡酊 477
白屈菜酊 477
苍耳子酊 478
玫瑰酊 478
第六章流浸膏、浸膏及煎膏剂 479
第一节流浸膏剂的制备方法 479
第二节浸膏剂与煎膏剂制备方法 480
第三节流浸膏、浸膏及煎膏剂品种选编 481
小茴香浸膏 481
龙葵膏 482
向阳膏 482
柳叶膏 483
疔毒草膏 483
益母草膏 484
蒲公英流浸膏 484
第七章糖浆剂 485
第一节制备方法 485
第二节糖浆剂品种选编 487
单糖浆 487
抗炎糖浆 487
复方暴马子糖浆 488
景天三七糖浆 488
紫草糖浆 489
第一节制备方法 490
第八章软膏剂 490
第二节软膏剂品种选编 491
三黄油膏 491
三棵针软膏 491
单软膏 491
青核桃软膏 492
苦参膏 492
黄豆馏油软膏 493
黄水疮软膏 493
第九章散剂 494
第一制备方法 494
归胡调经散 496
止泻散 496
中耳炎散 496
第二节散剂品种选编 496
白鲜皮散 497
羊蹄叶根散 497
松花止血散 497
玫瑰小蓟散 498
驱绦散 498
咳喘散 499
桦树皮散 499
接骨散 499
翘柏散 500
溃疡散 500
第十章冲剂 501
第一节制备方法 501
第二节冲剂品种选编 502
止痢冲剂 502
百日咳冲剂 502
抑肝宁 503
消炎茶 503
第十一章丸剂 504
第一节蜜丸 504
第二节水丸 506
大骨节丸 508
风湿丸 508
第三节丸剂品种选编 508
丹坤丸 509
红蓼丸 509
补血调经丸 510
苍耳丸 510
肝得安 510
玫瑰红丸 511
抗结核丸 511
贯筋丸 511
苦参丸 512
肾炎丸 512
威灵丸 513
降压丸 513
消炎丸 514
益肾丸 514
调经丸 515
清肝丸 515
清咽丸 515
溃疡丸 516
第十二章片剂 516
第一节片剂常用辅料 516
第二节制备方法 517
第三节片剂的质量要求 520
丁香叶片 521
第四节片剂品种选编 521
三枝片 522
大蓟根片 523
止痢片 523
化痰平喘片 524
列当片 524
地锦片 525
芩素公英片 525
苍术片 525
苍柏片 526
肝防片 527
玫瑰片 527
冠心片 528
抗感冒(4号)片 528
黄柏片 529
蒲公英片 530
蒲板丁片 530
鼻炎片 531
镇静片 531
附 录一、处方中部分植物基源简注 532
二、药材炮制通则 533
三、中草药注射剂质量检验方法 535
四、乙醇稀释的简便方法 544
五、度量衡简表 545
六、常用中草药化学成分简表 548
制剂用途索引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