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部分 6
第一章 土壤及其基本组成 6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及物质组成 6
第二节 土壤矿物质 9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20
第二章 土壤的孔性和结构性 24
第一节 土壤的孔性 24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性 28
第三章 土壤水 33
第一节 土壤水的保持和状态 33
第二节 土壤水的运动和田间循环 39
第三节 土壤对植物供水 42
第一节 土壤空气 44
第四章 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状况 44
第二节 土壤热量状况 46
第五章 土壤的代换吸收性能和养分状况 49
第一节 土壤的离子交换 49
第二节 土壤酸碱性反应 53
第三节 土壤养分 55
第六章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59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60
第二节 土壤的摩擦性质 63
第三节 土壤的抗剪强度 64
第四节 土壤的压缩和压实 66
第五节 土壤的坚实度 69
第七章 我国的主要土壤 70
第一节 土壤剖面的发育 70
第二节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71
第三节 我国主要土类的分布概况和基本特性 72
第八章 土壤耕作 80
第一节 土壤耕作原理 80
第二部分 80
第二节 土壤耕作制 86
第三节 少耕法和免耕法 88
第九章 种子和播种 90
第一节 种子的含水量及物理性质 91
第二节 种子精选加工 93
第三节 播种 95
第十章 作物营养与施肥 99
第一节 作物的营养成分 99
第二节 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101
第三节 化学肥料的性质与施用方法 104
第四节 有机肥料及其施用 109
第一节 作物虫害 111
第十一章 作物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111
第二节 作物病害 114
第三节 农田杂草 117
第四节 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 120
第五节 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127
第十二章 种植制度 130
第一节 作物布局 130
第二节 复种和间、混、套作 135
第三节 轮作与连作 140
第十三章 耕作制度 144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演进 144
第二节 耕作制度与农业资源利用 146
第三节 我国耕作制度概况 148
第一节 概述 155
第三部分 155
第十四章 水稻 155
第二节 稻的生态类型及其特性 157
第三节 水稻的生育进程及栽培技术 162
第四节 杂交水稻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栽培特点 170
第五节 直播稻及水稻旱种的栽培特点 173
第十五章 小麦、大麦 178
第一节 小麦生产概况 178
第二节 小麦的生育特性 179
第三节 冬小麦播种技术 181
第四节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 184
第五节 冬小麦的收获 186
第六节 春小麦栽培特点 188
第七节 大麦 190
第一节 概述 193
第十六章 玉米 193
第二节 王米的生长发育特性 195
第三节 玉米的播种 198
第四节 玉米的田间管理及收获 201
第五节 青饲玉米的栽培要点 203
第十七章 甘薯与马铃薯 205
第一节 甘薯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205
第二节 马铃薯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209
第十八章 大豆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第二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 215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 218
第十九章 棉花 222
第一节 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223
第二节 棉花的播种和育苗移栽 224
第三节 棉花的田间管理 227
第四节 收花 230
第二十章 油菜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第二节 油菜的类型及其生长发育特性 235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 238
第四节 油菜的成熟特性及收获方法 241
第二十一章 花生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第二节 花生的类型及生长发育特性 244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248
第二十二章 甘蔗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第二节 甘蔗的生长发育特性 253
第三节 甘蔗的栽培技术 255
第二十三章 甜菜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甜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260
第三节 甜菜的栽培技术 264
第四节 甜菜的牧获与田间保藏 266
第二十四章 牧草及草场管理 269
第一节 豆科牧草 269
第二节 禾本科牧草 274
第三节 草场管理 276
第二十五章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 278
第一节 地膜的主要种类 278
第二节 地膜覆盖与植物生态条件 279
第三节 地膜覆盖与作物生长发育 282
第四节 地膜覆盖栽培基本技术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