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学术自传 1
第一章 身世 1
第二章 学历 6
第三章 师承 21
第四章 研究重点(一) 35
第五章 研究重点(二) 49
附一 自传 58
附二 自撰学术年表 66
篱槿堂自叙(我的回忆录)第一章 乡土和身世 81
第一节 乡土 81
第二节 身世 83
第二章 小学和初中 88
第三节 小学 88
第四节 初中 92
第三章 高中阶段 97
第五节 浪花文艺社 97
第六节 对数学的追补 99
第七节 翻译 102
第四章 大学 104
第八节 考大学 104
第九节 清华大学(一) 107
第十节 清华大学(二) 113
第十一节 一二·九学生运动 117
第五章 抗战(一) 122
第十二节 太原 122
第十三节 长沙 125
第十四节 离石 129
第十五节 柳林和王老婆山 133
第六章 抗战(二) 137
第十六节 延安道上 137
第十七节 在西安 141
第十八节 中条山下(一) 143
第十九节 中条山下(二) 148
第七章 抗战(三) 153
第廿节 乾州中学 153
第廿一节 西安高中·扶轮中学 158
第廿二节 雍兴工业职业学校 163
第八章 从中原到华北 174
第廿三节 河南大学 174
第廿四节 开封攻城战 176
第廿五节 从中原到华北(一) 179
第廿六节 从中原到华北(二) 182
第廿七节 从中原到华北(三) 185
第廿八节 从中原到华北(四) 188
第九章 在华北大学 191
第廿九节 正定 191
第卅节 华北大学 193
第卅一节 第四部 195
第卅二节 “逃情况” 198
第卅三节 跟成仿吾的冲突 201
第十章 在济南 204
第卅四节 济南市委和市政府 204
第卅五节 王献唐先生 206
第十一章 去北京 212
第卅六节 东厂胡同二号 212
第卅七节 我跟郭沫若的冲突 214
第卅八节 艾思奇对我的救助 217
第十二章 去东北 219
第卅九节 东北师大 219
第四十节 智建中同志 222
第十三章 青岛山东大学(一) 226
第四十一节 三校合并 226
第四十二节 华岗校长 228
第十四章 青岛山东大学(二) 234
第四十三节 看京戏 234
第四十四节 买字画 238
第十五章 “另册”一案的全部过程 241
第四十五节 57年的鸣放 241
第四十六节 由青岛迁兰州 243
第四十七节 滕景禄其人其事 246
第四十八节 “起解”和“回解” 248
游美日记 252
附 我与俪生走过的路&高昭一 282
杂诗丛残 319
第一丛 白话新诗(五首) 319
第二丛 西和炼铁杂诗(十六首) 327
第三丛 山丹下放杂诗(二十首) 331
第四丛 ’61—’62间杂诗(十二首) 337
第五丛 ’63—’66间杂诗(十二首) 340
第六丛 退职以后杂诗(十一首) 345
序跋书评 351
《史学新探》付印题记 351
《寄陇居论文集》自序 353
《学海暮骋》自序一 355
《学海暮骋》自序二 358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后记 360
《中国通史史论辞典》序言 364
《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序 367
高昭一《回首忆当年》序 370
王劲著《邓宝珊传》读后 372
程兆生《金城漫话》序 374
陈连庆《中国古代史研究》序 376
春波和我——《古史钩沉》代序 380
《河陇史地考述》序 383
《中亚史地文献综述》序 385
《徐夜佚诗辑录》序 387
《西北灾荒史》序 390
《谥法研究》推荐书 392
《北凉译经论》序 394
《甘肃历史名人画传》序 396
李振翼《甘南藏区考古集粹》序 397
吕绍纲《庚辰存稿》序 399
《陈大羽九十春秋书画集》序 401
《二妙轩文集》序 404
《刘克训画选》序 408
师友回忆 413
混着血丝的记忆——悼念闻一多先生 413
谨评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兼论新中国文献学所可能预期的水平 422
忆述嵇文甫前辈的学术风貌 430
附 嵇文甫前辈的学术风貌 436
回忆张恒寿先生 439
回忆江隆基校长 445
一个既过过五关、又走过麦城的人——记我所知道的张申府先生 449
记被《一二·九运动史要》说作是“右倾投降主义者”的一伙人 455
从铮园到绿杨邨,再回到铮园——记我与徐中舒先生的几次接触 462
一个绝顶聪明但被扭曲了的人——为童书业逝世二十周年而作 467
由一个人的死引起的政治风波——回忆丁山先生 474
明史专家王崇武逝世四十周年祭 477
怀念任访秋先生 482
也怀孟超 485
水天同先生五年祭 490
记王瑶与冯契 493
宛在的音容 498
记蒋茀华君轶事 501
记赵正楹君轶事 504
记丁则良君遗事 507
我对牛维鼎同志的回忆 509
记我所结识过的安丘当代人物 511
死三人记 518